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交通 >> 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秀起恩爱来
昨天是七夕节,你们都怎么过的?虽然是工作日,但周五晚上向来是大家幸福感最高的,嗨了一晚上也不稀奇。不过今年这个八月也是很神奇了,一对对大家看好的明星情侣都分手了,导致许多人在那边感叹说“不相信爱情了”。
但是,悦文君想说,娱乐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明星们生活在聚光灯下,他们的爱情注定很难像普通人一样长久。所以呢,他们的分分合合不应该影响到你的爱情观。
爱情,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一个词。其实,在茫茫人海中,刚好是那两个本来无关的人因为种种因素产生了最深的牵绊,这件事本身就是个奇迹了。
古往今来,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关于爱情的故事太多了。电影,小说,诗歌,各种艺术形式的相关优秀作品都是数不胜数。
比如最经典的爱情电影《泰坦尼克号》:
比如和原著《飘》一样经典的改编电影《乱世佳人》:
还有你们百看不厌的《大话西游》:
不过悦文君今天打算带你们看看古诗文中记载的爱情故事。
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封建社会没有自由恋爱,婚姻中并无爱情,又或者有人觉得古人太封建,不会秀恩爱。不,你们都错了。他们不但会秀恩爱,还比当代男女的秀恩爱方式有趣得多!
先来看点关于爱情的古诗词,大家可以学习一下这种表达爱意的方法。
比如晏几道这种回忆曾经美好的: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比如朱庆馀这个描述夫妻恩爱瞬间的: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不过这首诗其实是他写给张籍来走后门的,为了增加自己考中进士的机会。但作品产生之后便是独立的,读者完全可以理解为字面意思,所以此事不该影响诗歌本身的美感。
当然还要提一下归有光《项脊轩志》里面的一句: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也许你不记得那篇文章的其他内容了,但这一句是许多人久久不能忘记的。
说来也是神奇,这篇文章本来不是写爱情的,只是在最后提到了,但就是最后这一句,却成为了这篇文章最广为人知的代表句。
有才的知乎用户们甚至还进行了续写: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今伐之,为博小娘子一笑。(不看后文会误会……)
小娘子一笑,恰似吾妻年少时。(又一次戳心,回忆杀……)
小娘子为吾与吾妻之女,今伐树为小娘子造出嫁之物,愿伉俪情深,不输吾与吾妻。
这个爱情故事突然就有了后续,佩服各位的创作力!
不过悦文君还想给你们介绍两首李白的作品,是不是没有想到诗仙李白也写爱情。悦文君要说的是,李白不但写了,还写得很好,比如经典的《长干行》,原文太长,只是节选两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青梅竹马的爱情太少见,但李白这里的描写已经足够动人。
后来,李清照的那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也许是从这里化出的,但更有一种女儿的娇羞之态了。
要推荐的另一首是李白的《秋风词》,这是描写异地恋的绝佳之作啊!
如今异地恋更加普遍,因为交通便利,距离的阻碍小了很多。而在古时候,分别一次之后也许再难相见了。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当然,其实这首词不一定是写爱情,同样也是适用于友情亲情的,总之是相思之情了。
不过,上面这个作品描写的是相思,只是不知道何日可以再见。但是,比生离更可怕的当是死别了。
古代的医疗条件卫生条件都不好,早逝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所以古诗词中悼念亡妻的作品就很多。这里悦文君想放两首相关作品:
第一个要看苏轼的,这首词大家肯定都读过,不妨来重温一下,感受其深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的知名度也很大了,怎么读都是满满的凄凉。这首词是苏轼写来追念亡妻王弗的。
王弗是苏轼的结发之妻,十六岁时嫁给了比大她三岁的苏轼,婚后的日子两人很是恩爱。她才貌双全,温柔体贴,既是苏轼生活上的贤内助,又是真正的红颜知己。
可是,不幸的是,这对恩爱夫妻未能白头偕老,王弗27岁就病逝了。
正是大好年华,我们可以想见苏轼的内心有多悲伤。阴阳两隔了十年之后,心爱的妻子依然会入梦,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这是他曾经最熟悉的一个画面,而今,只能在梦中见到了,所以他说自己年年“断肠”。这已是思念到极致了。
第二首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其中的“当时只道是寻常”最触动人心,和李商隐的那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一作品是纳兰性德怀念亡妻卢氏的。与苏轼写的“梳妆”场景不同,这里写的是夫妻的风雅生活——“赌书”。也就是夫妻以茶赌书,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书某页某行,谁说对了就举杯饮茶为乐,以至乐得茶泼了地,满室洋溢着茶香。
这样的生活片断熟悉吗?
在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有类似的赌书情景。真的是被塞了满嘴的狗粮了,这种充满诗情和雅趣的生活,有几个人能拥有呢?
而纳兰性德这样写,显然是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来类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白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但是他失去了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他心中的无限哀伤大概也是无人理解吧~
好了,你们不会以为古人写爱情都是这样感伤吧?那就错了!说明你读书不够多。
接下来主要介绍一本书——《浮生六记》,这里面的第一卷都是描写沈复和妻子陈芸的,真的是各种甜蜜。
不过吧,很可惜,最后陈芸也是早逝了……但是没关系,前面的部分够甜了!毕竟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逃不过的,感慨于他们的早逝也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浮生六记》,你们肯定也不会陌生,我们的课本曾有节选过一段,名为《童趣》,悦文君至今都还记得文章的开头部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当时就觉得这个人也太有趣了吧!后来长大了,看了完整版的《浮生六记》,更是为其打动。沈复是一个极其浪漫的人,他说“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真的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文人。
而更幸运的是,他的妻子陈芸也很是可爱。林语堂曾写过“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这个赞扬已是很夸张了,也许李清照等人会不服气哈哈~
但是陈芸的可爱自是无可置疑了。悦文君接下来就想给你们看看他们夫妻两人的生活,这才是爱情的模样!这里也记录了他们的七夕之夜,悦文君敢说,绝对比你们昨天看到的大部分秀恩爱场面有趣得多,简直甜skr人!
不过我们也知道,现在的七夕节主要是商家炒出来的,营销号又各种带节奏,给很多男生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但在沈复他们这里,七夕既是寻常夜,也是一个要有仪式感的日子,但是,无论如何,都只和爱情有关。
且看《浮生六记》中的原文: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干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
古代七夕这天,女子会设香烛瓜果
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
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
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着恐不在此云霞耳。”
未几,烛烬月沉,撤果归卧。
其实,当时的七夕不是情人节,但是你们看这对夫妇多甜蜜。果然,只要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
沈复真的很浪漫啊,刻了两枚“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图章,夫妻两人各执一枚,在写信的时候刻上去。
而七夕之夜他们还做了什么呢?
两人并肩坐在窗边,赏月观云,陈芸就问沈复,不知道世间还有没有人像我们俩这样有闲情逸致来看云。沈复的回答很意味深长了,大家应该都能看懂吧?悦文君不再解释。
从这里也能看到,陈芸的确是一个可爱又有智慧的女子。
如果你觉得这一段不能显现她的文化涵养,那不放看下面这段——夫妻二人讨论起唐诗了。
余曰:“唐以诗取士,而诗之宗匠必推李、杜,卿爱宗何人?”
芸发议曰:“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激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
余曰:“工部为诗家之大成,学者多宗之,卿独取李,何也?”
芸曰:“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简单来说就是沈复问妻子喜欢唐朝哪个诗人?陈芸回答说,李杜都好,但自己更喜欢李白。
这是主观喜好,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她能说出“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激洒落拓”这类话,足以可见其文学修养了。
接下来继续看他们俩秀恩爱。《浮生六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悦文君看到的时候也是惊呆了:
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
就是说,他们在家中碰到了对方,还要拉住对方问“你要去哪里”,可真是一刻也不想分开。真的不敢相信,在那个封建社会,一对夫妻婚后还会这样如胶似漆……
沈复夫妻还有一件事不可不说,那就是陈芸女扮男装跟着丈夫一起出去游玩。从前,悦文君一直觉得这是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情节,不曾想,真的有人这样做过。
而此事更能看出夫妻两人伉俪情深。一般来说,很多男子婚后都想单独出去游玩,不可能还愿意带着妻子一起,但沈复是主动提出带陈芸一起出去的:
归家向芸艳称之,芸曰:“惜妾非男子,不能往。”
余曰:“冠我冠,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于是易鬓为辫,添扫蛾眉;加余冠,微露两鬃,尚可掩饰;服余衣,长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
芸曰:“脚下将奈何?”
余曰:“坊间有蝴蝶履,大小由之,购亦极易,且早晚可代撤鞋之用,不亦善乎?”芸欣然。
不过生在封建时代,芸还是有所顾虑的,她害怕婆婆说自己,决定不去。沈复又安慰了她说母亲暂时不回,两人才一同前往。
从文中来看,他们的装扮技术很好,所以“遍游庙中,无识出为女子者”。
只可惜,如此可爱的芸也免不了生病早逝,她死前告诉沈复“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
能够说出“此生无悔”,也再次证明了两人情深似海。
而沈复呢,在芸死后,他伤心欲绝地写下“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是怎么样的爱,才会写出这样的句子呢?所有人都羡慕他的夫妻恩爱,但只有他知道最爱的人先行离开让他多痛苦。
《浮生六记》这本书当然还有其他更多内容值得一读,推荐给你们。而沈复为何将“闺房记乐”放在第一位,他的解释是“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被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
而《关雎》这首爱情诗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了,以此诗来作结大概是最合适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仅仅是读上这两句,已经是余味无穷了。你们可以再去品一品全诗,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悦文君也不用再多说了。
最后,想借用张若虚的一句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来感谢读者们的支持,你我本不相识,却能通过一篇篇文章进行交流,在这里相遇已是奇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