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马达加斯加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0/10/23 20:17:20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马达加斯加历史文化

历史

公元1—10世纪,印度尼西亚人和阿拉伯人陆续迁入移居马达加斯加岛,并同当地人通婚,形成马尔加什人。

1世纪在中部和东南沿海出现了国家组织。

16世纪,麦利那人在中部建立伊麦利那王国。

年发展成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9世纪初拉达马一世统一全岛,建立了马达加斯加王国。

年拉达马二世同法国签订所谓友好通商条约,批准设立“马达加斯加地产、工业和商业公司”,把自然资源的开发交给了以朗贝尔为首的法国资本家。

年5月9日马达加斯加人民发动起义,包围王宫,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5月12日国王被勒死,王后腊佐赫里纳继承王位,宣布废除同法国缔结的条约。

年赖尼来亚里沃尼担任马达加斯加首相,成为实际的统治者。他利用英法争夺马达加斯加的矛盾,于5年同英国签订贸易协定,企图以此抵消法国的势力。8年又同法国达成了一个新协定,法国声称“永久地”承认马达加斯加的独立。赖尼来亚里沃尼政府利用这一喘息时机,加紧进行内政改革。他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在中央设立外交、国防、财政、内政、教育各部,取缔债务奴隶制,禁止从事“奴隶贸易”。

19世纪80年代,法国殖民者再次准备吞并马达加斯加。法国借口侨民遗产继承问题,要求对该岛西北部萨卡拉瓦人实行保护,这种无理要求被赖尼来亚里沃尼政府坚决拒绝。

年法军炮轰马任加港,并在塔马塔夫港登陆。马达加斯加人民奋起抗战,多次打败了侵略者,战争持续了两年多。

5年法马两国签订和约,法国再一次承认马达加斯加的独立和主权,但外交事务由法国统监领导,法国人有权在马达加斯加长期租借土地。事实上,马达加斯加变成了法国的保护国。

年马达加斯加沦为法国殖民地。

年月29日,马达加斯加人民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反对法国对马达加斯加长达50多年的殖民统治,许多人在起义中牺牲。

年马达加斯加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

年6月26日宣布独立,成立马达加斯加共和国。

5年12月21日改国名为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

年政局剧烈动荡。

年8月,全国公民投票通过第三共和国新宪法,恢复原国名。

马达加斯加民俗

马达加斯加人的房屋与非洲大陆的房屋截然不同,却与东南亚各族人民的房屋极其相似。现代城市的建筑在许多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地基很高,房顶又高又尖。在马达加斯加,人们对牛有着一种特殊的,近乎狂热的崇拜。牛为财富的标志。牛头为国家的象征。牛象孩子一样要接受洗礼,一个星期中的某一天不能强迫牛去干活。马达加斯加的绝大多数部族都以农业为生,大米是主要食粮,煮好米饭一般就着用蔬菜、鱼、羊、家禽或野禽肉块做的卤吃,而且还撒许多辣椒和五味香料。他们还喜欢吃白薯和木薯,爱喝酸奶。马达加斯加人尊重老人,在许多社会机构中,管理人员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认为,人的年纪越大,涉世就越深,就越有智慧。人们对外国朋友十分友好,见面流行握手礼。在马达加斯加的马路上,如果汽车与牛群相遇,汽车必须让道于牛群。“不得无故伤害牛”是该国人人都遵守的信条。

马达加斯加海峡在哪?

马达加斯加海峡即莫桑比克海峡,是西印度洋的一条水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东为马达加斯加岛,西为莫桑比克。科摩罗群岛(ComoroArchipelago)横列海峡北端,印度礁和欧罗巴岛位于海峡南口。

莫桑比克海峡全长千米(一说千米),呈东北斜向西南走向。海峡两端宽中间窄,平均宽度为50千米,北端最宽处达到千米,中部最窄处为86千米。峡内大部分水深在米以上,在北端与南端超过米,中部约米,最大深度超过米,深度仅次于德雷克海峡和巴士海峡。峡内海水表面年平均温度在20℃以上,炎热多雨,夏季时有因气流交汇而产生的飓风。由于水深峡阔,巨型轮船可终年通航。海峡盛产龙虾、对虾和海参,并以其肉质鲜嫩肥美而享誉世界市场。有莫桑比克暖流南下,气候湿热。多珊瑚礁。赞比西河从西岸注入。为东非重要航道,两岸港口有马任加(Majunga)、图莱亚尔(Tulear)、马普托(Maputo)、莫桑比克和贝拉(Beira)。莫桑比克海峡地处热带,莫桑比克暖流自北向南流,终年炎热多雨。

更多非洲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l/7750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