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国运篇中国模式与中国的制度安排

发布时间:2020/10/21 20:52:30   点击数:
今天我讲的题目和大家学的专业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大家学的是工商管理,是金融。我这里讲的是政治哲学、政治学和文化问题。但是我总相信中国人讲的,工夫在诗外,一个诗人要真正写好诗,就要拓开自己的思路,所以我把自己研究中国模式的一些心得体会跟大家做个交流。

先从年我与福山先生的一场辩论说起。他是一位知名的美籍日裔自由主义学者,写了一本书叫《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谈的是世界历史发展到西方民主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就终结了,他发表这个观点时,正好赶上了苏联解体、东欧崩溃,所以他一下子声名鹊起。但是他当时没有想到中国会那么快的崛起,这个事实使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观点,所以他几乎每年都到中国来,进行一些研究。国内许多研究机构接待过他,奉为上宾,这没有关系,关键是国内很多学者还是认同他的“历史终结论”,我看了一些他们与福山的对话记录,感觉像是在汇报工作,汇报中国何时才可能实现西方的制度安排。坦率地说“历史终结论”在世界范围内早已过气,很少有人信了,但在我们国内还有不小的市场,令人匪夷所思。年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和《文汇报》组织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就是让他和我进行一场对话,当时定下的题目是“变动秩序中的中国与世界”。但福山先生抵达文广大厦休息室时对大家说,他今天要讲中国模式,我们当时都没有想到他也要谈中国模式了,我或多或少有一种感觉,好像打仗一样,他似乎在中国如入无人之境。我对《文汇报》的老总说:给他一点中国震撼吧,所以我们就开始了一场辩论,双方保持了必要的礼貌,但观点之争实际上很激烈。这个辩论网上视频、文字都有,中文版和英文版都有,辩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好事情。

当时正好赶上“阿拉伯之春”,他说中国也要面临这样的问题,我说不会。我去过4次埃及,20年前开罗和上海差5年,现在差40年,一半的年轻人没有工作,不造反行吗?我对他说,不仅中国不会发生“阿拉伯之春”,而且“阿拉伯之春”不久将变成“阿拉伯之冬”。现在看来,我的预测是准确的,站得住脚的。实际上我20来年关于中国政治的预测一直是比较准确的,我也希望以后的预测能继续准确。这是我自己做学术的要求:你的观点和预测,多少年之后,人家看还是对的。

先让我简单地谈谈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熟悉的数据我就不说了,我想从另外的角度来谈谈。一个是民间关于结婚三大件的说法,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是冰箱、彩电、洗衣机,90年代是空调、电脑、手机。21世纪是房子、车子、票子。这是不得了的变化,沧桑巨变,坦率来讲,我不喜欢这种过度物质主义的追求。英文里叫oldmoney(老贵族的钱)和newmoney(暴发户的钱)的问题,中国是newmoney多,带来太多的炫耀和太物质主义的生活,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这个民族过去上千年是领先西方的,一两个世纪前一下子落到谷底,现在又重新崛起,物质主义一时抬头,恐怕在所难免。我们这个民族是有文化底蕴的,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文化水准也会上来的。

第二,中国人的财富创造大约是10年一个周期。30多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推着你走,从财富的增加来看,大致上就是10年一个周期: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成功率基本在70%以上;90年代的外贸,成功率大概也在70%。到20世纪,中国进入了第一波快速的城市化,凡是买房子的,几乎都是赢家。也就是说,好像有一种规律,过去30多年中,总有一个领域,许多傻瓜进去了都会发财,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规模的财富增长。另外,中国任何一个耐用消费品,冰箱、彩电也好,电脑、汽车也好,都是10年就普及了,背后有中国文化的因素,特别是攀比心理,你有的,我也要有。说起来真有点害怕,太物质主义了。但还是我刚才讲的,这些都是过渡时期的问题,中国人富裕起来了,这首先是好事情,要加以肯定,中国其他方面也会逐步走向平衡。

还有就是家庭中位净资产的变化,我仔细查了一下,年,美国的家庭净资产中位数是7.73万美元,按照昨天的汇率约合47.5万人民币,法国多一点是11.5万欧元,大概是97.7万人民币,欧元区中位水平是10.9万欧元,折合人民币92.6万。那么中国已经有多少人的财富超过50%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了呢?大家可以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比较。我经常坐出租车,上海出租车司机大都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多数人的资产早就超过50%、60%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中国已经崛起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应该是最自信的时候,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十八大之前,网上一片骂声,把中国说成世界上最失败的国家,是国将不国的模式。我就写了《中国震撼》,我说中国的模式所取得的成绩,除以2、除以4、除以6,都可以和任何采用西方模式的非西方国家比,而中国形成的发达板块规模已经和美国人口相当,可以叫板任何发达国家。中国这种成功的背后是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虽有不足,但可以克服,它已经带来了中国的崛起,而且前途无量。

那么什么是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开始有一点争议,我们一些领导人过去也说过没有中国模式,但我觉得是有的,关键看你怎么界定。我说中国模式有狭义的层面和广义的层面。狭义层面讲的是中国人的一整套做法、一整套经验,广义的层面包括我今天要讲的制度安排和背后的意识形态。

我们官方现在还有一个词叫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我们知道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有什么区别?我自己理解是在狭义上有所区别的,中国模式更多是讲一整套的做法和制度安排;而道路除了谈做法和制度安排,还更为突出意识形态因素,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但是在广义上,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意思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中国模式这个概念在国际上交流比较方便,一讲人家就懂,说中国道路,英文难译,很多人一下子搞不清楚,以为是南京路、北京路,还有一条中国路。

关于中国模式有几种误解。一是说中国模式是外国人首先提出来的,不少文章说,中国模式是美国学者雷默年谈“北京共识”时提出来的,这是不对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外交部做翻译,有机会直接接触中国的一些领导人,包括邓小平,邓小平多次说过中国模式。他指的就是中国自己的一整套做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邓小平年5月会见莫桑比克总统的谈话,他当时说,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自己的模式。

第二个误解是模式等于样板,要别人照搬。模式这个词确实有样板这一层的意思,但是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一系列行为和经验的归纳与总结。我们改革开放当中,多次用过这个词,深圳模式、浦东模式、张江模式,相信也会有中欧模式,只是强调一个地方经验的总结,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

第三种误解是中国模式还没有完全成功的定型,所以讲中国模式还为时过早。其实,一个模式一旦成型不变了,恐怕就开始出现问题了。福山说历史终结论就是说的西方制度定型不变了。乾隆皇帝年见英国特使的时候,英国特使说我们要贸易,而乾隆皇帝说,我们代表了世界最好的国家,不需要和你进行贸易,也不需要向你学习、借鉴什么东西,这就是当时中国版的历史终结论。回头证明这是一个转折点,我们开始走下坡了,西方现在也是如此,以为自己代表了人类最好的制度,其实早已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当然现在开始反思西方模式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未完待续......

(摘自张维为年演讲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l/7747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