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世界博物馆日ldquo五四宪法

发布时间:2021/7/18 14:53:26   点击数:
中科白癜风公益惠民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hl/150609/4636739.html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进的力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年披荆斩棘,年风雨兼程,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创业、持续奋斗,善于学习、勇于革命,改革创新、砥砺奋进的历史。

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浙江是有着丰富红色基因的地方,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他们在党的指引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奋斗史,熔铸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今年的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宝藏》将目光聚焦浙江省内部分红色纪念馆、陈列馆,这些熠熠闪光的红色宝藏和浙江的湖光山色一起,散发出夺目的光彩,是全体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杭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起草地。

年12月4日,我国第三个国家宪法日,“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杭州正式开馆。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馆区

为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陈列馆始终把宪法宣传教育作为首要使命,不断创新手段方式,与时俱进,向观众讲好宪法故事。

“五四宪法”与杭州的不解之缘

年12月28日,刚过完60岁生日的毛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乘专列抵达杭州。

年底,毛泽东在来杭火车上的照片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馆区)

“治国,须有一部大法。我们这次去杭州,就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大事。”列车上毛主席对随行人员说的话,如今被镌刻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序厅的墙壁上。

一段关于“五四宪法”和杭州的不解之缘,在这里缓缓展开。

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是毛主席当年在杭州起草宪法时的办公地。年12月28日至年3月14日,他和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这里度过了77个日夜,起草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我国首部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如今,这幢见证宪法起草小组工作的历史建筑,已成为“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馆区之一,展出的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唤醒了那些关于新中国首部宪法的红色记忆。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馆区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现有北山街、栖霞岭两个馆区。

北山街馆区原是建于民国时期的住宅,由一幢平房和一幢二层楼房组成,建筑面积共平方米。馆区展出了《西子湖畔制宪奠基》基本陈列,由序厅、复原陈列和主题陈列三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五四宪法”从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全过程,复原毛主席当时的办公地场景。

序厅的正中央有一尊汉白玉毛主席坐像,这是著名雕塑家杨奇瑞的作品。毛主席手握书卷,气定神闲,展现出他在熟读经典和遍阅世界各国宪法后,对新中国宪法内容的深思熟虑和胸有成竹。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北山街馆区序厅

序厅的左侧是“复原陈列”区,由外向内依次是:会议室、会客室、办公室、值班室和休息室。

会议室按照原貌,桌上整齐陈列着五十年代初使用的白瓷“政权杯”和6B铅笔,毛主席和相关宪法起草人员经常在这里开会讨论。

会议室

会客室中的布置简洁淡雅,毛主席曾在此接待了许多重要外宾。

会客室

办公室在最大程度上还原了当时的布置,办公桌、会议桌、方桌、书柜、陈列柜等都是当年使用过的原物,一摞摞各国宪法文本和资料摆在桌子上,成为“搞宪法是搞科学”最直接的见证。

办公室

休息室中的床、三门衣柜、斗柜等都是毛主席当年使用过的原物。

休息室

序厅的另一侧是“主题陈列”区。整个主题展区以历史阶段作为划分标准,以“五四宪法”起草和制定过程为主要线索,分为“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全国人民参与大讨论”、“‘人民宪法’获得全票通过”、“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全面实施宪法”六个部分,展出了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献和实物资料,如毛主席关于宪法起草问题发出的电报手稿,毛主席使用过的浴衣、毯子等生活用品,宪法草案初稿意见汇辑,精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生动展现党领导人民制定“五四宪法”的光辉历史。

点击可查看大图

第一单元:“制定五四宪法的历史背景”

第二单元:“毛泽东主持‘西湖稿’起草”

第三单元:“全国人民参与大讨论”

第四单元:“‘人民宪法’获得全票通过”

第五单元:“五四宪法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第六单元:“全面实施宪法”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年12月4日,陈列馆在栖霞岭馆区设立《宪法就在我们身边》主题展览,向公众讲述宪法故事,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栖霞岭馆区

“栖霞岭馆区原是一座中式传统民居,建筑面积共平方米。我们保留了江南民居庭院的原有结构,并且在天井中布置了石桌凳、盆景等文化景观作为外部环境。同时,馆区内部则体现了庄重、简洁和大气。”“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副馆长王永翔说道,“序厅的正中央是红色高大的宪法单行本。宪法的两侧,是建国以来至年4月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部法律单行本。这面宪法法律墙,展现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栖霞岭馆区序厅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栖霞岭馆区保留的天井和石臼

此外,栖霞岭馆区内还设有宪法和法律图书馆(报告厅)。图书馆馆藏1万余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关图书,包括各个语言版本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著作、现行宪法相关的图书资料和国内外法律相关图书等,大部分图书可供外借。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栖霞岭馆区宪法和法律图书馆(报告厅)

宪法就在我们身边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陈列馆保留了毛主席在杭州起草宪法的旧址,并将其开辟为陈列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学习宪法的阵地;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源源不断地收集宪法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挖掘和展览。随着陈列馆工作的日益深入,观众也会通过馆里的展示和相关活动,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王永翔介绍说。

自开馆以来,陈列馆以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开设宪法和法治课堂,举办“杭州市中小学生宪法主题艺术评展活动”和“宪法宣传使者活动”,还在春节、元宵节等节假日推出剪纸、猜法治灯谜等配套活动,注重讲学互动,弘扬宪法精神。

年,杭州市中小学生宪法主题艺术评展活动决赛现场

年,“弘扬宪法精神,传递法治声音‘宪法宣传使者’征集活动暨年度颁奖”现场

年,“学法闹元宵”主题活动现场

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陈列馆积极搭建宪法宣誓和宣讲“两个平台”。自开馆以来,已有余批次、约6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宪法宣誓。从年起,陈列馆还定期举办“法治大讲堂”等宪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迄今为止,“法治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了48场。

年,西湖风景名胜区消防救援大队在宪法宣誓墙前宣誓

年,“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举办题为《宪法与刑法之“遵守法律你我谈”——青少年常见犯罪及不良行为的预防》的法治大讲堂讲座

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表决通过,宪法宣誓誓词自年3月12日起从70字修改为75字。“作为一家以宪法为主题的陈列馆,宪法誓词的调整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永翔至今历历在目,“最初,我们也感到问题很棘手,因为我们的誓词是刻在花岗岩上的,后来想到将表面突起的文字磨平,将阳刻改为为阴刻并描金。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在宪法宣誓墙上新增了‘美丽’和‘现代化’,将‘国家’改为‘强国’,并于两日后重新与公众见面。”

调整前的宪法宣誓墙

调整后的宪法宣誓墙

“如今,我们国家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陈列馆的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拓展线上阵地,探索‘智慧陈列馆’建设,这也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王永翔说道,“作为我国首家宪法纪念场馆,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与进步,努力成为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宪法宣传教育中充分发挥好独特的作用。”

宝藏对话王永翔

宝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来说,这里浓缩了百年党史的各种片段,在展陈或宣讲上有哪些亮点?

王永翔:“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制定的,实现了党的正确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统一。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把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制度化、法律化,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和其赖以建立的基础。这部宪法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被誉为新中国制度建设的历史地标,陈列馆展示了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是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法治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陈列馆既有生动真实的历史场景可以寻访,也有史料丰富、结构完整、叙事生动的主题展览可以观看,还有宪法宣誓、现场教学等多样的教育活动可以参与体验,是我们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阵地。

“主题陈列”区内的沙画展示

宝藏:红色主题的展馆,参观观众都有怎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对于展馆的发展提升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

王永翔:截止到今年4月底,陈列馆已经接待观众.8万人次,其中数量众多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观众。目前已有余家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走进陈列馆,总人数超过46万人次,青少年观众总数超过33万人次。

两个馆区都设置了留言薄,目前已收集了58本,共计条留言,是观众观后感的一个集中展示。其中,有很多观众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一位法律工作者留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法治精神即已贯穿始终。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法治的重要性,这是立国安邦的大事。‘五四宪法’萌于此,既是历史给予杭州的机遇,更是杭州的责任,将法治精神传播好、贯彻好、发扬好。”

浙江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大一学生在留言中写道:“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无法脱离一部完善的法律。而毛主席来到这里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壮举,造福后世。人、条、1.5亿人、万条,这些数字无一不倾诉着新中国宪法的完成过程之艰辛,谢谢。‘五四宪法’的存在成就了当今强大的中国。”

一位莫桑比克留学生留言说:“增强中非交流,让中国把更多、更好的经验带给非洲国家。”

当然,他们留下了许多建议。其中,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一位来自维吾尔族的观众,他说自己的母亲不懂汉语,需要她翻译才能看懂相关介绍,希望我们能有维语的介绍。这些观众的留言,对我们陈列馆的工作人员产生了巨大的鼓舞,让我们更具体深刻的感受到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激励着我们不断完善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宝藏:随着社会发展,博物馆观众群体发生了变化,新的传播方式、技术也不断出现,从整体方面和以及具体的策展方面,分别如何面对变化?

王永翔:在新的发展阶段,陈列馆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如年面对疫情的突然爆发,陈列馆经历了闭馆的阵痛,同时也加快了陈列馆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我们把线下的活动及时调整到线上,用最短的时间推出了线上展览,“法治大讲堂”活动也开通了线上直播。年3月,《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杭州市人大制定了《杭州市人大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为陈列馆的“智慧陈列馆”建设指明了方向。

陈列馆在基本陈列中也尝试应用了数字化的技术,如展品的数字化展示、触摸屏的应用、数字互动体验游戏、电子留言、数字实景展馆、线上互动活动等都为观众全方位的网上参观和学习互动提供了便利。

当然,除了技术手段上的数字化外,我们也尝试更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我们与中央和省市媒体通力合作,推出线上直播、艺术党课、短视频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让陈列馆能够更加符合青年一代的需求。当然我们也给社会各界到馆里制作各类宣传作品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便利条件,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宣传党史、宣传宪法。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qz/8037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