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签证 >> 老行新行,拍卖风向里暗藏了什么趋势
拍卖向来是珠宝交易的一个很重要的风向标。
昨日刚刚落幕的苏富比拍卖中,两件重要的拍品:4.84克拉FancyVividBlueIF蓝钻,估价US7,,-8,,的水滴蓝钻
以及重达.88克拉的缅甸无烧蓝宝石在开拍前的最后一秒,撤拍了。而Nicholas的一件翡翠与粉钻戒指,也因未达到保留价而流拍。
虽然前一日的.39克拉完美无暇的白钻拍出“满堂喝彩”,但回看总体拍卖的结果,似乎不如预期。
香港珠宝拍卖的动向对接下来国内的珠宝拍卖会有什么影响?珠宝拍卖之路会有什么变化?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珠宝拍卖在过去几十年中走过了怎样的路程。
01-香港珠宝拍卖历程谈到拍卖,自然离不开香港。
年,中国香港拍卖行只有苏富比和佳士得;而香港的业务,也不过是两家拍卖公司在全球战略中的一部分,代表这亚洲市场,在全球与纽约为首的美国市场以及日内瓦为首的欧洲市场“三分天下”。
香港珠宝拍卖业务也被这两家在当时所瓜分
苏富比总销售,,港元,占市场分额43.44%;
佳士得为1,,,港元,占56.56%
年,中国香港整体的拍卖市场风升水起,十分繁荣,东西方各式拍卖力量纷纷云集于此,相继展开拍卖业务,如Spink(英国),维多利亚拍卖(韩国)、东京中央拍卖(日本)以及Ravenel(法国及中国台湾)等,更不要说一些本地的拍卖行。
经过十年市场的优胜劣汰,有三家新兴拍卖行的珠宝业务留存下来,成为中国香港珠宝拍卖市场的有机部分。它们是天成国际拍卖行、保利(中国香港)拍卖行以及嘉德(中国香港)拍卖行;前者为中国香港本土拍卖行,而后两者则为中国大陆大型拍卖行入驻中国香港开展业务。
年初,天成拍卖行在中国香港正式成立。相比两大国际拍卖行,天成更熟悉亚洲文化,了解国内、外收藏家的品味。它遂以本土珠宝为主,专注于为本土市场提供专业的珠宝服务。年秋,天成开启了珠宝拍卖业务。
年,保利在中国香港成立拍卖行,于秋季展开拍卖业务。两家新兴拍卖行的业务相继入轨,成为每年春秋拍卖季节不可缺少的本地风景。
年,富艺斯也入驻香港布局亚洲业务。
年秋,嘉德落地中国香港,展开了每年两季的拍卖业务。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香港拍卖行的整体业务一路高歌猛进,到年达到高峰,然后猛烈地向下滑落。
珠宝业务也反映这一趋势。
相比之下,从年起,中国香港珠宝拍卖市场逐年增长,到年达到高峰(3,,,港元),然后逐年往下滑落。
到年,市场总额为1,,,港元,与年的市场总额(1,,,港元)大抵相同。
从变化图可以看出,~年的中国香港珠宝拍买市场走势大概反映一个经济循环周期。在这一周期里,由于有新鲜血液的加入,令市场在增长过程中表现异常活跃。在高峰期,市场规模几乎增长了一倍。
~年中国香港新旧拍卖行珠宝市场变化图
各个拍卖行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令市场表现出波诡云谲的画面。它不仅反映在老行之间,同样也表现在新行之间。
年为过去十年的高峰年,佳士得与苏富比占市场分额大至相同,分别38%、37%左右;年,这种距离却被拉开,佳士得占50%,苏富比仅占23.5%。
如果老行之间只是百分比之间的差距,那么新行之间则呈现出排名的不同。
天成与保利几乎前后脚进入市场。
相比之下,天成首先进入市场。但这种旗开得胜的局面仅仅维持到年。
从年起,保利的年销售超过天成,年更取得22%的市场占比,成为新行当中最大的赢家。
在过去的十年里,新行的业务从无到有,其市场分额随着入市成员的增加更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年为新行入市的第一年,仅占市场分额的11%
年保利入市,增强了新行的力量
从~,新行的市场分额保持在23~29%的水平
年嘉德入市,新行的分额稳定在30%之内
当我们将年与年活跃着的拍买行进行比较,才发现中国香港市场发生了质的变化。年,中国香港珠宝拍卖市场活跃着六家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天成、保利和嘉德。
其中
佳士得总销售为,,港元,有36.09%
苏富比为,,港元,占有29.77%
天成为,,港元,占有13.27%
保利为,,港元,占有9.33%
嘉德为,,港元,占有6.39%
富艺斯为,,港元,占有5.14%
在年,由两大国际巨头瓜分市场的格局不复出现。
佳士得和苏富比共占65.86%的市场分额,四家新生代拍卖行则分享34.14%。
一直以来,当人们谈到国际三大珠宝拍卖中心时,只是将苏富比和佳士得的三处销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三大中心大略各占1/3的国际市场。
相对于纽约为代表的美国市场和日内瓦等为代表的欧洲市场,中国香港市场显得有些薄弱。因为中国香港市场只有两家国际大行唱独角戏,不似美国或欧洲总是有一些本土拍卖行的参与。但现在的中国香港市场与往昔相比有了质的改观。
当国际大行依旧按照惯性通过多年建立的网络在国际层面上将拍品进行纵横交错的调配运营时,新生代的本土公司则细心聆听本土文化的诉求,将本土拍品进行发掘与细化操作,并逐步纳入拍卖业务的轨道。
的确,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香港珠宝拍卖业务异常活跃。
每个拍卖行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此而言,不同层次的拍卖行形成一个市场梯队,在不同层面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在上下齐心努力之下,中国香港的整体市场发展越来越向成熟市场靠齐,中国香港市场的面貌日益多元化。
02-香港翡翠拍卖市场翡翠也是中国香港珠宝拍卖市场的亮点。
它也是过去十年中国香港市场变化的动力。让我们从翡翠入手,分析中国香港市场在过去十年中的变化。进一步而言,我们从翡翠的量和质两方面进行分析。
在中国香港的拍卖行业务里,翡翠是不可或缺的拍品。
相对而言,老行走国际化道路,将重点放在钻石(包括彩色钻石)以及红蓝宝石和祖母绿。尽管它们也将翡翠列入每季必拍的宝石,但老行的翡翠好似应景之物。在它们的业务比重(数量)里比不上钻石。相比之下,老行拍品里的翡翠质量显得相对粗糙马虎。而新行的商业模式则全然不同。在过去十年里,一个又一个翡翠极品出现在新行拍卖会上,一次又一次刷新翡翠的成交记录。
在新行里,翡翠是重头戏,即每一季上拍的珠宝里数量最大的一类。
翡翠占比从30~60%不等,一般多在40~50%,成为新行成交量的保障与基石。新行大量的翡翠里涌现出精品,创造出亮眼的销售额。
以年秋天成拍卖为例。
在84件拍品中,38件为翡翠,其中10件翡翠成交价在百万港元之间,4件在千万港元之间,1件达1亿港元。
在当季的10大珠宝成交拍品中,翡翠占比7/10。
上述高端翡翠成交额高达,,港元,占当季总销售额的65%。
这种商业模式在天成的拍卖中表现得特别明显,也成就了天成早期高额的销售业绩。年起,天成将翡翠的比占下调至40%以下,其销售额则出现大幅下滑。至今为止,它再也没能重返早年的光辉。
由此可见,量与质相辅相成。本地拍卖行注重对翡翠产品的开发,在数量中求得精品,也是顺其自然的市场规律。
年中国香港拍卖行珠宝市场份额分布图
~年中国香港拍卖行翡翠最高价一览
在过去十年中,绝大部分的冲顶翡翠价格出现在新生代的拍卖行里。
当然,老行也不是没有贡献。它们利用自身品牌与网络的优势,将声名久远的翡翠网罗在自家旗下进行拍卖。
年春,苏富比推出一款翡翠串珠项链(TheHuttonMdivaniNecklace),其主人可追溯至上世纪美国亿万宝贝名媛BarbaraHutton。它最终以,,港元成交,再一次创下至今为止翡翠拍卖行成交的世界纪录。这种名人效益所带来的高额溢价也同样表现在年在佳士得旗下出现的孔祥熙翡翠首饰拍卖系列。它们最终以平均高出起拍价的7倍成交。
尽管这种成交容易引起市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qz/78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