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交通 >> 书架共筑买书已成瘾年末购书记
——选自电影《爱情与灵药》剧照
18年双十一的时候罕见的没有买书。当时的想法就是家里不能再堆书了,先把架上的书读完了再入手。
这是个天真的想法。12月开始入坑“多抓鱼”和“漫游鲸”,整理书架转卖了部分书,想着减轻点负担。不想卖掉的书款又拿来买书,于是,买的就越来越多,累计有50本之多。买的也很随意,以前不会涉猎的书特别是关于技巧类的书籍,也入了几本。因为九点,重温了电影之后又买了《斑点狗》,《在细雨中呼唤》。还有婚恋方面,最扎眼的是那本《跟老婆一起怀孕》,这事对于目前的我极不靠谱,可又觉得这功课得做。教育类的书籍也买的较多,另外就是小说、随笔、散文、诗歌。
豆瓣每到年终的书影音的个人总结,今年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这么些年来,自己在电影和书籍上面的花销竟然有10万元。我只是个贫苦的人民教师啊,以后去电影院真的要克制了。
近期有很多分析中国图书价格走势的文章。也有人说“读书已经不是最廉价的奢侈品”,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中国图书目前的定价已经进入到50元起的阶段了。我相信,不出十年,书籍的定价会走向元起。书价高,房价又如此高昂,一平米的书籍占的价格就是2万以上了。
这样一分析,就觉得买书真不亏,越早买越不亏。(哈哈,这是玩笑话。读书的价值当然不是这样衡量的。)我当年买房子的时候就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想着每次搬家都很不容易,特别是一箱箱的书,就想着无论如何要给自己的书安个家。当时自己的心还不安定,在朋友的鼓励之下就把房子买了。现在想想,如果不是这甜蜜的负担,晚一点买房的话,真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了。
我虽然马上三十一周岁了,但内心还是有一些温暖的理想化的想法。想着孩子大一点的时候自己开个个人品牌的集书籍、电影、阅读、文创、山西美食(自己开发的一些特色面食、特产等)的书吧,能自负盈亏就好。这事实现不了也没关系,总有别的途径别的事情会代替他。
诗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聂鲁达情诗全集,被誉为“情诗圣经”。全球销量已超过1亿册。
完整收录《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船长的诗》《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包含爱情的一切元素,穷尽爱情的一切表达。聂鲁达20岁写就时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为他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船长的诗》《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是聂鲁达写给爱人玛蒂尔德的情诗,充满了突发的和炽...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诗集《未知大学》。
四十岁之前,他写诗,革命,吸毒,流浪,生病——总之,他几乎什么都干过,除了写小说。而在他四十岁之后的十年,除了写小说,他几乎什么都没干。
马克·斯特兰德,影响一代美国诗人的桂冠诗人,一生获奖无数,其诗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他被称为“深沉的异化哀悼者”,他机敏、克制,以深刻的智慧讲述我们被遮蔽的生活故事:有关现代生活的孤独、被异化、焦虑,以及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无力感。
《我们生活的故事》完整收录了斯特兰德前半生6部重要的诗集,辑录的首佳作包括广为流传的《食诗》《新诗歌手册》《美好生活》《献给父亲的挽歌》《来自漫长而悲伤的聚会》《保持事物的完整》等名篇。该诗集是当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作品、《波士顿环球报》年度好书。
小说
本版前80回据脂本全新精校,以程高本后四十回补足全文。吸纳近几十年来重要的红学研究成果,参考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当代校本,博采众长的同时,也作了大量的勘误。在字词、文本结构、语言风格上全面恢复作者原笔文字。是《红楼梦》年出版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读红楼必读脂批,读懂并解密红楼的第一把钥匙,本版精选对当今读者真正有价值的脂批、配合简明注释及图解、工笔风格的精美大观园全图、功能性书签,都为了能让当今的读者更轻松地阅读,更容易地理解“原貌红楼梦”的精髓。
一位默默无闻的美国中学教师,用十年时间写下令自己一夜成名的故事,虚构了西雅图附近一座香杉积翠,草莓遍地的海岛,一处被海水封闭的小型人世,交织上演着爱情、战争、种族歧视和悬疑谋杀案……
日裔少女初枝的生活中先后到来两个男人:邻居男孩伊什梅尔是她的初恋,他们气息相通;暗恋她并*终成为她丈夫的日本同学宫本天道,他们血脉相连。珍珠港事件爆发,日美矛盾空前激化,日裔居民被遣送去西部荒漠中的集中营。男人们走上战场。战争粗暴地打断了爱情,交错了命运……
多年以后,在一桩疑是谋杀案的庭审现场,无法求取公平的爱情故事里的三位主人公再次汇聚在命运的交叉点。一座海岛的灵魂和一位日本疑犯一起面对着法庭的审讯:善与恶、爱与宽恕、公正与偏见,仁慈与冷漠的主题交织奏响在每一颗莫测人心的键与弦上,组成一部恢弘精妙,洞彻灵魂的人性交响曲。
小说一出版即获福克纳奖,并被选入全美大中学泛读书单,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畅销万册,是屈指可数的当代文学经典。
非洲,库鲁马尼村。二十六个女人接连葬身狮口。
猎人阿尔坎如接到捕狮的任务,即将来到文明与野蛮的边缘。他幼年目睹长兄弑父,接着又陷入与大嫂的不伦之恋。往事如幽魂缠绕心头,他决定最后一次作为猎人出征。
马里阿玛的三个姐妹先后成了狮子的腹中之物。她拥有蜜色的眼睛,黑色的皮肤,如同星星挂在夜幕。这双眼睛,十六年前曾让阿尔坎如沉溺其中。从那以后,马里阿玛每天企盼猎人归来,带她逃离脚下残破的大地。
然而,村民们似乎并不关心狮子捕食人类。随着对事件的调查,猎人发现凶手另有其人,受害者之间也有某种不可言说的联系。库鲁马尼的女人背负着秘密。看似忠诚的夫妻关系,不可调和的人兽冲突,母狮与秃鹫,大地与河流,发生在库鲁马尼的一切,逐渐染上一抹神秘又离奇的色彩。
米亚·科托(MiaCouto),莫桑比克诗人、小说家,当今非洲葡萄牙语文学的中坚力量。十四岁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已出版作品三十多部,译成二十三种语言,长篇小说处女作《梦游之地》入选“20世纪最伟大的12部非洲小说”,年获葡语文学最高奖项卡蒙斯文学奖,与萨拉马戈同等殊荣;年击败村上春树,获得有“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年凭《耶稣撒冷》入围布克国际文学奖,年,最新作品《母狮的忏悔》入选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被认为是近年来诺贝尔奖最有力竞争者。他开创性地将葡萄牙语与莫桑比克民族性相融合,使非洲文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生机。
韩国作家赵南柱。本书是作者目击14年底发生的“妈虫”事件后,感受到社会对女性、特别是有小孩的女性的暴力视线,她在受到冲击之下动笔写出这本小说。(港台版)
挪威作家拉什·索比耶·克里斯腾森轰动北欧文坛的扛鼎之作。拉什?索比耶?克里斯滕森,是挪威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诗人之一,除了《披头士》之外,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门外汉》、《小丑》、《蜗牛》、《赫尔曼》、《铅》、《隔山兄弟》、《卡尔森的葬礼》;短篇小说集《那些相爱的人》;诗集《格里故事》等。曾获塔里耶?维思沃处女作奖、挪威畅销书奖、北欧理事会文学奖、利沃顿奖、卡佩伦奖等文学大奖。其中,《披头士》是给克里斯滕森写作生涯带来重大转折的一部作品,也是其轰动世界文坛的扛鼎之作。
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其童话与安童生相提并论,对他的戏剧追捧至极。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因艺术观不被接受而备受争议。因一场同性恋使王尔德官司缠身,这本小说成为罪证之一。最终以“严重猥亵罪”入狱两年。出狱三年后去世,年仅46岁。
博比?安?梅森(BobbieAnnMason),年5月1日出生于肯塔基州,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批评家。
梅森的写作推动了美国80年代“地方小说”的复兴,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被评论家称为“超市现实主义”的风格。她在年凭《夏伊洛公园》获得美国笔会海明威奖,同年获得美国艺术基金奖(NEA),年凭回忆录《清泉》(ClearSprings)入围普利策文学奖决选名单。
当你找到爱的时候,也就找到了自己。
当代文坛无可争议的小说宗师,被公认为在世作家中数一数二的角色。他的作品在赢得文坛推崇的同时深受大众喜爱,被翻译成35种文字,世界各地的书店里几乎都能买到欧文的小说。评论界认为欧文是罕见的承袭了现实主义文学精髓的作家,将他誉为“狄更斯再世”。
“我不是一个20世纪的小说家,我不现代,当然也不后现代。我沿袭了19世纪小说写作的形式。我是老派的,是个讲故事的人。我不是分析家,也不是知识分子。在写作中,真正永恒的是故事、角色、欢笑和眼泪。”——约翰·欧文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作家、评论家、英文学者。代表作品有《我是猫》《少爷》《心》等。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由于夏目漱石对日本文学的伟大贡献,他的头像曾被印在日元壹仟面值的钞票上。也因此很多日本年轻人会戏称他为“之前壹仟日元上的欧吉桑”。
征服欧美文坛的华裔作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她毕业于哈佛大学英文系,后考取了密歇根大学的研究生院,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在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杂志。
《小小小小的火》是伍绮诗年的重磅新作,一经出版,便获得美国图书电商年度小说殊荣,随后一口气拿下27项年度图书大奖。《纽约时报》书评称赞此书道:“极端、剧烈、炽热,令人心碎不已,比《无声告白》更胜一筹。”
我叫恩佐。我老以为自己是人,也一直觉得我和其他狗不一样。我只是被塞进狗的身体,里面的灵魂才是真实的我。这里记录着我和主人丹尼相依度过的风雨悲欢:当妻子凄凉死去,当岳父母和他反目成仇,当他镣铐加身被突然逮捕,唯有我知道真相。可是,我只是一只狗,我无法发音,不能说话……现在我老了,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与你分李我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就翻开书,我在故事里等你……
加思·斯坦,美国著名作家。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原为纪录片制作人。年,出版小说《渡鸦偷月》,在文学界初试啼声。年,出版小说《单身伊凡》,获太平洋西北书商公会图书奖、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小说选书。
当我老了,不再像小宝贝那么可爱时,请你仍然照顾我,因为我们都会有老的一天。
看过《只斑点狗》电影的人,一定会为那些聪明可爱的狗狗所感动。本书就是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版,它讲述的是一对漂亮的花斑狗生了15只小狗。这些小狗被人偷走,与其他狗狗的帮助下,两只斑点狗历尽艰险,终于战胜了凶狠的坏人,救出了自己的儿女和其他被抓的小狗,平安回到主人家。
多迪?史密斯,英国女作家、编剧。有电影作品《不速之客》《风流种子》《我的秘密城堡》《只斑点狗》等。她笔下描写的这些狗狗忠诚,机智,勇敢,极富有人情味。《只斑点狗》电影上映后,在美国还引发了一股饲养斑点狗的狂潮。
你我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平凡上班族,人届中年,已婚,育有一子,脚踏实地赚钱糊口。说不定,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生活中不知不觉迈入中年。
《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如此,只不过,有一天他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留下一张字条,说:晚餐准备好了。就此离经叛道舍弃一切离家出走,一意追寻他对画画的热爱,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贫病交迫也不再回头。
妻子说:梦想?他这种年纪不会持久的,毕竟他都四十岁了,很快他就会回到我身边。
朋友问他:你不认为自己有任何责任义务吗?你到底要什么?
查尔斯胆敢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很多人说他是痴人说梦、浪费生命,甚至不负责任,而只有他知道内心的热情和追求的理想,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哥儿》和《心》是夏目漱石的不朽名篇,一篇是他早期的代表作,批判社会现实的丑恶;一篇是他晚期的代表作,批判人们心灵深处的丑恶。本书为“20世纪外国名家精品”系列中的一本,就收录了这两篇小说。一百年来,这两篇作品一直深受日本读者的喜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相信这本书也能为我国读者带来愉快和启迪。
《悉达多》并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的一生,千万寻常人亦会经历的一生。
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常认为自己是被命运选中的人。抛下过去,随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寻心中的声音,追逐名利,经历友情,品尝爱情。不同的是,悉达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圆融统一,看似宏大,确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黑塞的语言是充满诗性的,正如本书副题“一首印度的诗”,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题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回避了。为了尽可能表现黑塞的诗意,我们选择从德文直译(据悉市面销量最高版本译自英文版),尽管我们的译文不能完全实现这种诗意,但其诗的本性与精神显而易见。
本书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复强调——亨利·米勒的最爱;影响了包括电台司令在内的许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国掀起过阅读黑塞的热潮,大学生们人手一册等等。
但如书中成为摆渡人的悉达多所述,智慧无法分享,它可以被发现,被体验。
随笔
纳博科夫如何在穿越美国的旅途中写出了《洛丽塔》?
在牛津,刘易斯·卡罗尔如何创作出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爱丽丝·门罗与温哥华这座城市之间,有着怎样深层的联系?
博尔赫斯在故乡布宜诺斯艾利斯留下了哪些痕迹,这座城市又如何塑造了他?
本书是《纽约时报》“文学履途”专栏集结,收录了38篇与伟大作家有关的旅行地的游记。风格各异的《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用文字带领我们探寻文学家在自然与城市中留下的“遗产”,以及他们创造出的那些不朽作品的源头。
《枕草子》大约成书于1年,开日本随笔文学之先河。全书共有段,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类聚是受唐朝李义山《杂篡》的影响,罗列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如“山”、“海”、“扫兴的事”、“高雅的东西”,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丰富地体现出作者清少纳言细腻的观察和审美趣味。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宫中的生活,其中有反映她与皇后藤原定子感情深笃的经历,以及她在宫中生活的片断,这部分内容深映古典风貌,可从中了解日本平安时代皇室贵族的生活状态和品味素养。随想则是对自然与人生的随感,尤其可见作者明快、自由的生活态度。
《枕草子》与《方丈记》《徒然草》并为“日本三大随笔”,与《源氏物语》合为“平安文学双璧”。它是日本随笔文学的源头,也是一座高峰。欲了解日本文学的细腻、美感,以及日本文化中的审美趣味,《枕草子》都是一部不可越过的作品。
周作人先生的《枕草子》译本迄今仍是最早、最经典译本,他对古典作品把握精准,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日文的美感。《枕草子》可谓是周作人先生的心爱之书,他曾在日记中记录了对这本书的激赏甚至敬重之情:“下午《枕草子》译了,校讫。即使溘然,亦已满足矣。”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如果世界上有一种叫作阅读家的职业,不会再有人比毛姆更加适合。
作家热爱读书,这似乎是自然的事,但像毛姆一样,按图索骥,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身,关照作家的作品,并以此写成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也是文学史上并不多见的妙事。
这是一本巨匠的八卦之书,也是毛姆对于阅读和哲学的洞见之书。文学巨匠的辛辣秘密与有趣人性,简·奥斯汀善良的“刻薄”,司汤达内心的自卑,福楼拜童年的沙滩初恋,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的迷惑与忏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背叛……
每年2月14日,是年轻人记得的一个日子。在木心读者的记忆中,这一天,正是诗人的生日。他离开我们三年了,本社《温故》又到了推出纪念专号的日子。
最近有位青年音乐人为木心的小诗《从前慢》谱了曲子,亲自弹唱,播出后,不胫而走。木心先生也曾经作曲,但生前从未被演奏,更没有人为他的诗谱曲,现在,他的读者唱出了第一首木心的诗歌。
《木心逝世三周年纪念专号》共分四辑,每一辑篇首,我们再次披露木心遗稿中的若干短句和段落,与专号中的众声喧哗构成有趣而富深意的对照。本专号选用的图片也大致是此前从未发表的。
辑一,收入木心先生讲述的遗稿一篇《我的〈九月初九〉》。辑二,谈木心的家世和早年生活,与夏承焘、茅盾的关系,与读者的故事,寻访杰克逊高地木心故居,以及《再见木心》纪录片试映会实录。辑三,集录童明、巫鸿、李劼、杨泽、曹立伟诸文,李劼说:“木心的溘然谢世,无意间让文学诺贝尔奖……丧失了领受一个自屈原、李白、杜甫以来最诗意盎然的中国诗人加冕该奖的机会。”辑四,陈丹青纪念木心逝世三周年的一篇文章《杰克逊高地》,以及在木心故居纪念馆开馆仪式的发言等。
散文
普罗旺斯,地中海沿岸的瑰奇之地,孕育了法国游吟诗人,诞生了塞尚,滋养过凡高,抚慰过毕加索……直到彼得?梅尔到来,它才脱下朦胧面纱,成为一个令人口中泛甜、鼻际萦香的名字。
一栋农舍,一片葡萄园,一颗逃离都市的灵魂,梅尔就是这样开始在普罗旺斯寻觅安宁。日享暖阳,夜听虫吟,品赏美食美酒,结交农人匠工,适应乡俚乡俗。四季流转中,山居生活舒缓光阴,涤荡浮躁,沉淀快乐,梅尔几成园中一棵无所欲求心满意足的蔬菜。他用雅致而幽默的文字,记下这十二个月的自在和喜悦,引领无数焦灼心灵留驻于一种叫安享时光的幸福之中。
彼得?梅尔(PeterMayle)
英国作家。曾是资深广告人。在纽约麦迪逊大街从事广告业15年后,淡出喧嚣,于年开始专事写作。
年移居法国普罗旺斯,难抑对当地风情民俗的喜爱,写下《普罗旺斯的一年》,随意之举却成就经典,在全球掀起一股追求质感生活的风尚。此后笔耕不辍,著有同系列作品《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时尚读物《有关品位》,美食散文《吃懂法兰西》《面包人生》,小说《茴香酒店》《一只狗的生活意见》《一年好时光》等。此外,梅尔还是《星期日泰晤士报》《独立报》的专职供稿人,并在《绅士季刊》设有专栏。年荣获“法国荣誉骑士”封号。
《普罗旺斯的一年》,雅致而幽默,记录了梅尔隐居乡野第一年的闲情逸趣和悠然自在,传递出一种豁然安宁的生活态度。作品甫一出版便获如潮好评,后被译成40种文字,销售万册,“普罗旺斯”由此成为闲适生活的代名词。
约翰·缪尔(-),美国最著名的自然主义者,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起人,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荒野先知”等。他把对自然的热爱化作极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满含深情地描绘自然的美,抒写人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文字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热爱自然的读者。
二战后法国有两位号称“精神领袖”的人物,一是萨特,一是加缪。加缪还被称为“法国的良心”,他的散文素以散淡、朴素又寓意深长著称。本书选录了《反与正》和《反叛者》的部分章节,都是人们研究加缪时必会提到的篇章。在《反与正》中,加缪以凝重的笔调回忆了自己的艰苦童年,他的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已有清楚的表现。《反叛者》展开对人生更深入的探索,“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他对人生提出的问题和思考,震动着无数人的心灵。
活没活好并没有一个外在标准,而只能由自己来认定它是否“有意义”。生命迟早会向人索要意义,当那一天到来,你会怎样回答生命的考问?
生命分为两种,一种是有限的身在,一种是无限的行魂。我们又该为自己短暂的一生寻求什么样的意义呢?
这本书收录了史铁生先生散文30篇,它不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份礼物,是孤独者的良药,亦是彷徨者的信心。
命运并不受贿,唯信心者能受其恩典。而信心,既不需要事先的许诺,也就不必有事后的恭维,它的恩惠唯在渡涉苦难的时候可以领受。
让-路易?傅尼叶(Jean-LouisFournier)
大学时修习古典文学,本应成为严肃学者的他,后来却成了法国知名作家及电视剧编导。他曾获得多项国际艺术电影大奖,从一九九二年起,傅尼叶开始文字创作,作品逾二十部,包含散文、小说、剧本,他幽默诙谐的笔法,令众多法国读者为之着迷。
虽然经常受邀上媒体谈论作品,但关于自己的两个孩子,一直是傅尼叶避言谈起的话题。直到他七十岁,也就是二〇〇八年,他才出版《爸爸,我们去哪儿?》,首度写出身为两个残障儿父亲的心声。他说:“过去不提,不是因为怕丢脸、怕被人用异样眼光看待,而是无法面对说了之后难以承受的痛楚。”
《爸爸,我们去哪儿?》一出版,立即在法国引起热烈的回响,在销售量和排行榜上都创下耀眼的佳绩。傅尼叶的句句文字抚慰了许多读者,不仅仅只是同为残障儿的父母,更告诉大家即使有再痛苦的遭遇,还是能够有勇气地笑着活下去。有评论家说:或许上帝不曾善待傅尼叶的孩子,但这部作品之于傅尼叶,甚至所有的读者,都是我们面对生命困境时最好的礼物。
我有两个父亲,生父和继父。
生父是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抗战征兵报名,他说:“大丈夫赤条条一个人。”就此改名为“一”。这个“一”,把他的人生分成两半,也把他前半段平空抹去了。
母亲说,在我念小学时,他给我写过八页长的信。可是我不记得了。医院,房间里床铺得好好的,人却不在。他死了。他没有机会老去,我便不再长大。我把记忆留在他的死亡里陪他。
生父去世后,家中困窘。有人劝嫁掉女儿,母亲说:“与其嫁掉小的,不如嫁掉老的。”于是有了继父。
继父清瘦,严肃,口拙,与母亲的争执中始终落于下风,像影子一样疏离于家人。他九十九岁往生。之后,我才发现他做了剪贴本,专门收集我发表的文字。
我有时会想象:在另一个世界,这一胖一瘦两个父亲坐下来谈话。继父会告诉我的生父,我们是怎样长大的。
社科·励志
本书有两个中心主题——
孩子可以轻松自如地学习使用计算机;
学习使用计算机能够改变他们学习其他知识的方式。(前苹果公司总裁约翰·斯卡利)
最有可能带来文化变革的就是计算机的不断普及。
计算机不仅是一个工具,它对我们的心智有着根本和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不仅帮助我们学习,还帮助我们学习怎样学习。
计算机是一种调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移情对象。
一个数学的头脑,最显著的特色不是逻辑,而是美感。
大声思考,使我们在麻省理工学院整理出来的一系列用于创造性思维并尽量把每个思考步骤都清晰表达出来的技术。
学习最有效的时候,就是学生占主导地位的时候。
《读库》18年的最后一期。
有比较才有发现。阿瑟史密斯的《中国人的气质》,日本人写中国人的《东洋史说苑》和辜鸿铭的《中国人精神》。
日本人写的关于“说话”的书。翻了一下,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为中国商界最经典、最著名的一部培训教材;世界强企业必备培训课程。奥巴马、克林顿、普京、李开复、汤姆?彼得斯、肯?布兰佳、世界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一分钟经理》的肯?布兰佳、世界第一潜能专家安东尼?罗宾、华人成功学权威陈安之、《纽约时报》《福布斯》《财富》《商业周刊》《经济学人》《哈佛商业评论》鼎力推荐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不仅是企业、组织机构,更是个人获得自我提升的人生必修教材。读者遍及工商业、政府部门、军队、学校以及家庭等各个领域。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改变甚至帮助实现一个国家的强大。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20周年纪念版)》精选柯维博士“七个习惯”的最核心思想和方法,为忙碌人士带来超价值的自我提升体验。用最少的时间,参透高效能人士的持续成功之路。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活出生命的意义》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到今天,这部作品销售已达万册,被翻译成24种语言。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婚恋
《爱的五种语言》值得婚前的恋爱男女阅读,更值得已婚的夫妻阅读,在离婚率高涨的今天,这本书实在是无价的。《爱的五种语言》持续50周出现在《出版者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被译成20种文字在全球发行,十年间销售突破了万册。
如果爱情是一则神话,那么这本书可以使美梦成真;如果爱情是一颗蜜糖,那么这本书将教你如何防潮防腐,让爱情进入婚姻永不褪色,永葆如新。
要拥有一个不令你失望的婚姻吗?要一个真正能“白头偕老、永浴爱河”的婚姻吗?
《爱上双人舞(第2版)》内容简介:“成功的婚姻,就像是配合默契的双人舞”。只是在这个自我被无限鼓励和放大的年代,多的是才华横溢的独舞,或者潜意识里都希望作领舞的那个人,所以即使有了希望和谐共舞的心,也怕迈错了腿,用错了力。《爱上双人舞(第2版)》是从“我”迈向“我们”的思维与行动指南。这幸福的一步,到底该从哪里开始,相信许多人会豁然开朗。
《跟老婆一起怀孕》是一本准爸爸和准妈妈必备指南,全书12个章节,详细描述从孕期到宝贝出生的问题和建议,条理清晰,内容实用,书中不仅有作者自身经历,还有大量来自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的怀孕和育儿建议,为新手爸爸和新手妈妈提供全面和专业的指导。
教育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心中需有爱》,千万册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最佳伴读手册,黑柳彻子一生最重要的两本书之一。
你一定知道黑柳彻子笔下的那本千万册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它受到了全世界数千万孩子和父母的喜爱。可是你或许并不知道她的其他事迹。
童年的黑柳彻子生长在一个不太安定的社会环境里,但巴学园的学习时光,却是她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不仅成就了《窗边的小豆豆》,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她自信心与个性,以及做自己喜欢的事——四十多年如一日录制着一档电视访谈栏目《彻子的房间》;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用所得版税成立了“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运营专业的聋人剧团。从问题孩子“小豆豆”到日本最伟大的女性,从《窗边的小豆豆》到《心中需有爱》,黑柳彻子身上有很多值得现代女性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黑柳彻子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黑柳彻子还说: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内心的温柔是无法取代的。人最后还是要期待爱与温暖。
现在,她将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悟都写进了《心中需有爱》这本书中。关于梦想、事业、情感,以及“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执着与坚守。
《学校是一段旅程:华德福教师手记》讲述了作者带着一个华德福班级从一年级升到到八年级的历程,再现了这段丰富多彩而又充满启迪的教学生活。作者用亲切流畅的语言和轻松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对华德福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做了引人入胜的介绍。既是写给父母们的,也是写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书中介绍的许多教学范例,可以帮助读者理解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它非常适合作为华德福教育入门读本。旨在引发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和职业。希望《学校是一段旅程:华德福教师手记》能点明华德福教育的精髓,即它对现在的孩子,以及有幸能和孩子一同成长的教师具有异乎寻常的治疗能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权威珍藏本)》内容简介:天才的诞生与快乐的童年并不矛盾,天才与天赋也没有必然的关联。这本出自19世纪一个睿智乡村牧师之手的教育史上的奇书,用事实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你也可以将你的孩子造就成一个健康快乐的天才。
美国家庭教育协会推荐读物。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教育经典之作。
《培养孩子从跑步开始》能帮助孩子树立对运动的喜爱和兴趣,让他重新树立信心。
运动习惯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才能”无关紧要。学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没有定力、没有自信……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些苗头的话,那就赶快来培养他的运动习惯吧!跑得快的孩子,人生也更加积极!
任何学习,如果不解决基本问题的话,就很难上升到应用层面。就像不会背诵99乘法表就很难解方程式,不会读书就很难写出好文章一样。运动也如此,不掌握跑、跳、投的基本技巧,想学足球、篮球就只是空谈。首先从培养孩子的“快跑力”开始吧。
《培养孩子从跑步开始》在传达“跑步”的重要性时,不仅介绍了一般的技术理论和训练方法,对“家庭中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同孩子的交流方法”“适当的建议方法”等也做了大篇幅的介绍。可谓是一本非常好的教子书。
设计
朝仓直巳(-),日本著名设计教育家、构成教育家,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艺术学科构成专业,曾任亚洲基础造型学会第一任会长、日本筑波大学(原东京教育大学)教授、日本文教大学教授。上世纪80年代起多次来我国举办讲座,推广基础构成课程,投入许多心力,影响广泛。曾任中国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山东工艺美院名誉教授。比较重要的作品有《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艺术?设计的色彩构成》《艺术?设计的立体构成》《艺术?设计的光迹构成》《艺术?设计的纸的构成》《设计的程序》《几何学的艺术》等。
青帅原创不易谢谢赞赏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