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中华会馆回归交接仪式

发布时间:2018/12/17 16:28:47   点击数:

中华会馆位于马普托市Av.Fern?odeMagalh?es83号。对于落地生根在莫桑比克多年的华侨同胞而言,年4月17日是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莫桑比克获得独立后,曾将属于华人华侨的中华会馆收归为国有,经华人侨胞多年的呼吁以及各方面人士的努力,中华会馆在经历坎坷的30年后终于迎来了回归的喜庆日子。这一天,由莫桑比克中华协会和莫桑比克教育文化部主办的莫桑比克政府归还中华会馆交接仪式在马普托市原会馆内隆重举行。

那么,关于中华会馆自身情况以及围绕其前后发生了怎样的事件,确有必要对其历史与现状进行大致回顾。笔者长住马普托市,有幸亲历了交接仪式的整个过程,通过收集的资料及多次采访华侨群体,得到的信息如下。

图题:年4月17日,中华会馆回归仪式现场照

年,移居莫桑比克马普托(独立前名为洛伦索─马贵斯LourencoMarques)的华侨人数已达人,主要来自于中国的广东省,其中尤以木匠居多。中国人无论到了何方,总是难以割舍对祖国和故园的眷恋,于是一位叫谢三的华侨先驱人物捐献出自己的一块土地,众人集资修建了中华会馆,使之成为侨胞联谊、议事、娱乐的地方。

另外,会馆内还建有一间关公祠,立有关公像,人们焚香祭拜,以寄托对家乡亲人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这位神通广大的关公爷能越洋过海,保佑他们在异国的土地上人生平安、事业发达。后来,又有许多广东人通过亲戚或同乡的关系来到马普托,华人数量不断增加,至年达多人。这时,另一个问题早已显露出来,迫切需要解决,就是华侨子女的学校教育,虽然在此过程中有爱国者于中华会馆内传授一些华人子弟中华文化,又有热心教育的侨胞出面倡议组校,但囿于种种困难,华人学校的设立未能实现。

图题:中华会馆的回归首先得到中国驻莫使馆的鼎力支持左一为时任驻莫洪虹大使

年夏,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特派梁宇皋专员,抵达马普托视察领事馆和侨务之事。在马市街头,梁专员亲眼所见华人几十名学龄侨童流浪街头追逐玩打,当即大呼可惜,顿生建校之念,收容此辈华侨子弟,灌输中华文化,教授生存技能,这一关系到国家形象及民族未来的大计在华侨中立即引起强烈反响。随即梁专员推举华侨谢冠荣等15人组成筹备组募集组校经费,并致函民国中央侨务委员会从中国大陆聘请教员。同年底,政府指派章罗桥于11月11日到达马普托,此事进展得异常顺利,筹备半年之久的中华小学遂于年元旦成立,教室指定在中华会馆内。

中华小学的成立是华侨众盼所归的结果,众人无不对其寄托殷切的希望,拥护有加。第一年(年)共招生51名,其中男26人,女25人,校服一律采用童子军样式,非常体面,学生们严肃自律,学习刻苦,很让华侨家长为之自豪。中文教师有2人,均为政府委任,外文教师1名,为校方所聘。因当时的中华会馆已成为非洲知名度较高的海外华人聚集的场所,中华小学的设立更是锦上添花,在国内也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学校成立一周年,民国政府诸多要人纷纷为该校刊题词及赠送照片,如孙科、林森、于右任、张自忠、沈鸿烈、刘湘、傅作义,等等。这些名人的墨宝当时被置于会馆一玻璃柜内,每逢重要活动时便抬出摆谱,以示众人。

中华小学的设制为小学4年,高小2年,毕业后进入马普托市葡萄牙人设立的葡文学校再续学业,也有一些华侨子女读完小学4年后直接跳入葡文学校。高小可以跳过,但葡文学校必须要读,其学制为4年,分工业和商业两类,工业类相当于现在的技校,学习一些实用技术与操作;商业类则与经济和贸易相关。

中华小学至独立战争时仍拥有在校学员多名,校舍在以前学校操场上扩建数间,学校经费的来源除了学生的学费外,尚有华侨每月的捐款及少许店租,在近40年的时间内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实属不易,这与广大华侨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遗憾的是莫桑比克爆发独立战争,局势动荡,华人华侨纷纷撤离马普托,中华小学也随之被迫关闭。

图题:中华协会会长黄类思先生在仪式现场签字

中华会馆是马普托最早和影响最大的华人团体。当民国政府未在此地设立领事之前,中华会馆具有一定的政治作用,医院、新侨初抵罗埠,一经中华会馆负责人签字后就可办理就医、通关手续;若有华侨作出违反法律之事,葡殖民政府也会责令会馆调查。总之,对于华侨社群,当地政府一律拿中华会馆是问。直到后来中华民国派驻领事后,中华会馆的政治色彩才被淡化,只能调节一些侨民纠纷等内部之事,待中华小学设立后,其会址让与中华小学作为校舍,但它仍是华侨集会与活动的重要场所。

年6月25日,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执政的解放阵线党(简称解阵,MozambiqueLiberationFront,简写FRELIMO)实行资产国有化,中华会馆随后被没收和充公,成为该国公有制的财物,华人华侨失去了教育后代的学校,失去了祭祀祖先的关公祠,也失去了聚会议事的理想场地。

莫桑比克内战结束后,社会秩序逐日好转,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而华侨要求归还中华会馆的呼声从未停止。收回中华会馆大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时许多在独立时被没收的不同教会的房产陆续归还了主人,唯独没有华人会馆大楼,从年前任中华协会会长江泽棠先生起,协会开始了艰苦的努力。黄类斯(当时是协会的秘书长)负责准备及整理相关文件、写信给有关部门(立法部门)、配合年长的老会长,大家齐心协力,一块做收回工作。

图题: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江永生会长在仪式现场签字

年黄类斯接任会长后,加快了收回中华会馆的进程,反复地写信,和有关部门会面,和占用中华学校的莫艺术学校的领导协商……在中华协会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催促下,文化部找了一座旧楼给莫艺术学校,为了让他们尽快搬出,黄类斯又主动为莫艺术学校提供了全套的旧楼设计方案。后来,莫文化部又改变主意,当多次收到他们反复不定的推脱借口后,在协会几位理事的支持下,黄类斯决定再次写信给总统,要求先从法律文件上把大楼归还给中华协会,然后再等莫艺校搬出去,虽然协会的力量有限,但是,收回中华会馆的决心和努力从未停止过。

另外,莫桑比克总统保健医生江永生在中华会馆回归的过程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年,江医生利用给莫文化部长卡图斯(Catups)看病之际,多次传递新老华人的呼声,后在中国大使馆毫无保留地支持下,代表中国政府与莫官员直接对话,进行协商。卡图斯不能拍板,江永生于年和当时的希萨诺总统进行商谈,征求一下该国最高领导人的看法。

总统最初的答复是中华会馆不能还,因为这是历史成因,是革命造成的后果;假如归还,此类事件涉及面太广,将给政府以后的工作带来被动。江永生找到老华侨任南华,梁太、郑先生、潘先生等人,收集资料,了解详情,群策群力,又以中华会馆建有关公祠、是华人华侨举行仪式活动的宗教建筑为由,再次向希萨诺进言。总统最终松口,称:“这个理由尚可以考虑。”江永生趁热打铁,立即与中华协会会长黄类思一起打印文件,认证材料,整理资料,然后催促文化部长办理各项程序事宜。

在中国驻莫使馆的支持和帮助下,在中华协会华侨成员及其掌舵人黄类斯的不懈努力下,在江永生亲临一线协助下,在与总统和各部部长之间多次协调并促成下,排除了多方面的压力与干扰,终于在希萨诺总统卸任前,由莫政府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批准,年4月17日这天,从法律上将中华会馆正式归还给了中华协会。

剑虹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jt/1626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