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简介 >> 装着鼓浪屿爱情故事的漂流瓶被威尔士小男孩
11岁的英国威尔士男孩日前在威尔士安格尔西岛银滩海边遛狗时,意外在海滩上拾获一个漂流瓶。它有可能是从中国厦门的鼓浪屿漂至英国,而瓶中信诉说了一个心酸的爱情故事。
小男孩的母亲南希·哈灵顿说,最先发现漂流瓶的是她的丈夫布伦,“当时他发现了远处好像有什么有趣的东西,我们的儿子杰克才跑过去搜寻并发现了这个装着信的瓶子”。由于不知道信的内容,她找了朋友的妻子(一名中国人),医院的一名医生帮忙翻译。
看了译文后,南希一家激动地发现,这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但我们不知道怎么才能知道更多关于它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把它分享出去。因此我把它交给了‘银滩’的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度假村,我们在这里有一辆房车。”
南希表示,他们一家很想来厦门看看鼓浪屿。
南希是一名言语康复治疗师,医院的一个团队中协助治疗那些在说话、语言和吞咽方面失能的病人。南希的丈夫布伦是一家食品企业的顾问。他们的儿子杰克今年11岁,在林姆的樱花树小学高年级读书,这个小学是中国陕西西安一所学院的姐妹校。杰克非常喜欢历史和科学,喜欢户外活动,爬树、探索身边的事物。“他还把这封瓶中信带到学校去给他的老师和同学们看。”南希说。
漂流瓶里装着鼓浪屿上的爱情故事,最终在英国威尔士被发现。如果漂流瓶真是从鼓浪屿抛入海中的,那它是如何漂到万里之外的英国的?而这个令人心酸的爱情故事的主人公又有着什么样的身份?《海西晨报》记者从那张写有厦门大学校歌的纸张以及漂流瓶入手,试图揭开背后隐藏的线索;记者还请教了地理老师,试图还原出这只漂流瓶可能经历的奇幻之旅,引发了一场全民大猜想……
从瓶中信的扫描件里,很明显能看出纸条里面写着厦门大学校歌几个字,依稀还能看到右下角有作曲人的名字。
对于这个样式的厦门大学校歌,厦大文史馆方面表示,仅凭这张图片无法确定是什么时期印刷的,如果要确定必须要根据纸质,用摸和闻的方式才能给出答案。
主人公什么身份?
或是厦门的大学毕业生
记者找到从警5年的林警官,平时他也对一些悬疑破案的书籍感兴趣。对于这张纸上可见的文字以及媒体翻译的内容,林警官进行了分析:信纸上的这句“我们的爱情故事还没开始便结束了,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岛。”在假设写信者是一位男生的情况下,林警官认为这句话可能表示平常写信的人和女主人公关系应该不错,而且男生可能暗恋这位女生,但是在鼓浪屿上的表白却失败了。
“只剩下三四天的时间,去追忆、去惋惜我们之间的爱;在这里,我能够静静地与你在一起,看着你、拥抱你。”对于这句话,林警官认为里面所说的时间,应该是男女主人公可能是在毕业旅行,或者是在岛上的学校面临毕业,当时距离毕业或者旅程结束仅有三四天。
“我记得在校门外道别的那一刻,你的模样我将永远铭记在心。”林警官认为,这一句话可能进一步佐证是厦门的大学毕业生,毕业时送别的一幕。“在厦门机场的告别……”对于这句话,林警官更加确定,如果是毕业,那就是一人先离开厦门、一人后走;也有可能是主人公最后留在了厦门。
漂流瓶怎么到英国?
洋流和巧合或促成奇幻旅程
这个可能来自厦门鼓浪屿的漂流瓶,又是如何不远万里,漂到了遥远的英国威尔士安格尔西岛银湾海边的呢?了厦门一中的地理老师姚老师从洋流角度,分析下这个漂流瓶奇幻旅程的各种可能性。
“假设漂流瓶是冬季在鼓浪屿被抛入海中的,它可能顺着季风环流往南海方向漂,从南海进入马六甲海峡;而后进入印度洋,往非洲东海岸方向漂;随后在索马里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的作用下,漂流瓶绕过好望角,在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的作用下,最后进入大西洋。”姚老师介绍,在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下,最终到达威尔士。
此外,姚老师还提出另外一种可能,假设漂流瓶是夏季被抛入海中,那么它可能往北漂,随后漂向美国的西海岸。如果时机得当,漂流瓶可能会往澳洲方向漂,最终在西风漂流的作用下往大西洋方向漂,最后在本格拉寒流的作用下进入大西洋,最终抵达英国。
姚老师说,影响洋流的因素很多,比如厄尔尼诺现象,很可能会导致洋流变向。为此,姚老师认为,这个漂流瓶从鼓浪屿要漂到英国,存在太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当中也存在巧合。可能是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才得以完成行程。
漂流瓶在国外抛入海?
可能被轮船夹带到英国
“从图上看,这个漂流瓶的瓶身和盖子都很干净,看起来很新。”读者柯先生提出了一种设想,这个漂流瓶并非在鼓浪屿所抛,应该是在国外抛入海中的。为此,柯先生解释说,鼓浪屿距离漂流瓶发现地有上万公里,瓶子漂过去的时间应该很长,在海里很可能会沾上海藻类东西,表面会附着青苔,但是图片中并未看到,瓶身也通透干净。
此外,更让柯先生确定自己看法的还有瓶盖。“就算瓶子被洗干净了,但金属材质的瓶盖长时间腐蚀,一定会出现锈迹,不可能如此干净。”柯先生认为。持相同观点的读者谢先生猜测,主人公可能是情感受挫后,到了异国他乡试图摆脱这段感情阴影,心灰意冷的主人公丢下这个瓶子,试图让其漂回故事发生地鼓浪屿,但没想到丢下后不久便被捡起。
读者林小姐则有一种更大胆的猜测,她认为这个漂流瓶可能是信主人坐飞机到英国时,在当地的海边抛下的。
而对于漂流瓶为何能漂这么远,读者小陈则认为,抛下漂流瓶的地点或在邮轮上,也有可能是掉进海中的漂流瓶被远洋轮船卡在某个部位,被“夹带”着到了英国,到了之后又阴错阳差地掉在海中,被海浪冲上海滩,从而被发现捡起。
漂流瓶可能是酸梅汤瓶
那个椭圆形的瓶子究竟是什么来头,能在海中跨越万里而不破损,不少人都存有疑问。昨日,读者徐先生致电本报热线表示,这是一家北京老字号生产的酸梅汤饮料瓶。
纸条中提到最多的地方就是鼓浪屿,主人公会不会在鼓浪屿上买瓶子并将其抛入大海里呢?昨日,记者走访了鼓浪屿的不少小店。不过店铺中并没有售卖这种款式的饮料。
那瓶子会不会出现在卖漂流瓶的店里?但记者走访发现,岛上售卖的都是比较小的漂流瓶,并没有记者寻找的款式。
一家便利店的老板提供了线索称,厦门的一家大超市似乎有卖这种瓶子。遗憾的是,最终记者还是没能在该超市找到。不过,为晨报提供线索的读者徐先生猜测,“主人公可能是北京人,因为这个牌子是北京的老字号,不少人都爱喝。”
这个神秘的漂流瓶仍是一个迷,但是这就够了,或许这个故事已经终结,或许这个故事仅仅是个开始。但由于这个瓶子的缘故,西方的小朋友杰克对东方的厦门充满好奇,希望能到这个瓶子的故乡走一走看一看。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和他的家人一起踏上美丽的鼓浪屿时,会对这个瓶子里的秘密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