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男子在仓库门口被废弃的铜钟绊倒,就是这一

发布时间:2024/10/1 13:09:54   点击数: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zgbdf.net/m/

每一个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我们在了解文物,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感叹其发现过程的传奇性。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几经周折被收录在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郑和铜钟”。

它的发现是一个意外,甚至差点被人运走熔掉。

01

年,福建南平物资局局长老张在考察仓库时,意外被一铜疙瘩绊倒。

旁人连忙将其扶起:“局长,您没事吧,您放心这东西我们马上就找人运走炼掉!”

可当老张仔细看了铜疙瘩后顿时大惊:“使不得!使不得!”

绊倒老张的是一口巨大的大钟,看着就很有年头,整体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色泽,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绿绣。

但是老张走进仔细一看,发现大钟上面的钟扭竟是由两个龙头所铸。

按理来讲,一个仓库放的都是等待处理的废弃物件,但老张打从心底觉着这口大钟不是寻常之物。

主要这口钟是给人的感觉太过古朴和大气了,他忍不住问旁边的工作人员这口钟的来历。

工作人员说,这钟好多年前就一直放在这里。

当初是茂地乡村民为办厂子筹集资金,将这大钟卖到了这里,要不是这钟太大,没有合适的机会拉走,他们早就给它熔了。

所以,就随便将它放这了,一放就是9年。

工作人员的一席话吓得老张是心惊肉跳,万一这是个老钟,这样的处理也太草率了!

于是,他忙嘱咐工作人员保护好大钟,千万别让人运走。

02

老张让人好好看着钟以后,就去找到文物所的朋友过来一起研究大钟的真实来历。经过仔细清理之后,这口大钟的原貌彻底显露出来,大钟整体高8厘米,下口直径49厘米,通体呈褐绿色,覆釜形。大钟的上半部分外壁还有十二组云气如意纹,纹饰刻画得极为优美,尽显大气风范。

老张他们紧接着又发现,大钟外壁上还刻着不少铭文,其大意为:

“大明宣德六年,郑和、王景弘等官员共同铸造铜钟一口,以祈福航行平安。”这口铜钟和郑和下西洋有关!

明朝宣德六年,郑和第七次奉命带领船队远赴西洋。

据史料记载,郑和每次下西洋之前,都会领着船队来到福建长乐五虎门一带进行休整补给,待到海上环境合适之时,就立即出发。

也就是在休整期间,郑和在副手的引领下,在福建的各个寺庙烧香拜佛,以求这趟旅行能平安归来。

而这口大钟就是在长乐南山三清宝殿铸成,故也被称之为“三清宝殿铜钟”.

铜钟上记录了郑和同船员们即将远航西洋的历史.

之后,铜钟被郑和安置在了茫荡洋山的雪山寺,茫荡洋山海拔足有近米,而铜钟的朝向正好就是船队下西洋的航行方向,当铜钟被敲响时,声音可传出百里,船员们听见后,也能解一丝思乡之苦。

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拣选文物展览”大会上,郑和铜钟被老张抬到了展览台上,一时间轰动全场。经在场的所有专家共同鉴定下,老张带来的铜钟确实是真品,也确实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而留下的重要实物资料。

0

为了能了解更多关于铜钟的内容,后来专家还特意去茂地乡实地考察了一番。

他走访了不少村里的老人,从当地的县志当中又了解到了许多关于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还有铜钟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郑和最后一次航行,最远可达非洲南端莫桑比克海峡附近,但可惜的是,他在航行的过程中不幸去世。

而郑和铜钟,由于之后的战乱,雪山寺被烧毁,铜钟随后被移送到了附近的华光庙,直到被当地村民卖到了废品仓库当中,被老张发现,这才幸免被毁,重现人间。

而在当地,关于铜钟还有一个民间故事:

铜钟会显圣到雪山寺旁的龙井窟游水,之后,又自悬于殿内。年复一年,未被发现。有一年夏天中午,一群玩童在窟里戏水,忽见水面金光四射,浪花朵朵,又听到水里传来“当当”的悦耳声,十分惊异,认为是妖怪作祟便投石试探,击中铜钟。铜钟即飞回雪山寺内,顿时,窟内风平浪静,但远处飞鸟惊起争鸣。这一切,孩子们颇感意外,为了摸清楚真相,他们赶到雪山寺,果见铜钟仍悬于殿内。仔细一看,钟身有一处裂纹。自此再也不见铜钟到龙井窟游水去了。

从这个故事就能看出,当地人对郑和和铜钟的崇拜。

如今,郑和铜钟的真品收录在国家历史博物馆,而郑和史迹陈列馆中的则是一件复制品,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瞧瞧。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l/846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