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二〇一六·四
谈传承
●若问我要如何传承?我每天所做就是为了传承,不是为某一个人传承,而是为普天下人传承。
许多为人父母者,苦心孤诣为子孙谋划,仍无法掌控他们的将来。眼前唯能把握身体尚好,日日对众传法。全心做好当下之事,下一代人出于深爱悲济之心,自然能传承法脉、宗门。
●我总是把握当下、珍视此时,即使少了我一个人,明天的太阳同样会升起。一个团体不能只靠一个人,慈济事,同样不是只靠一个人,我一个人无法做什么事,全赖众人付出,才能成就。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虽然佛陀时代距今两千六百年,只要人人依教奉行,自修利人,宣扬佛陀教化,佛法就能永存不息。
团体之美从个体做起,如果每个人都能爱惜自己,方向正确,整个团体就会美好和谐,社会也就充满希望了。大家要自我期许、自我鞭策,为社会负起净化人心的使命。
●你我在尘点劫前都是“同学”,只是我生生世世走过来,比你们早入佛门,对于佛法道理较有体悟。“五百年前师度徒,五百年后徒度师”,修行路上,我们要相互精进、共勉前行。
●师父天天对大家说话,大家用心接收,法脉传得到,缘才接得上。缘就像一条线,人我牵系在线的两端,真正爱师父,就要法入心,想要度众生,就要与众生结善缘。
●传承不是放手不做事,而是发现人才,带动、疼惜其慧命,引导他能够承担。合心、和气、互爱、协力,编制只是运作的名相。唯有回归协力组队共同做事,才能传承正确的理念精神。
●就像传球,接球之后必须再传出去,若无人可接,或接者经常漏球,就无法持续。人与人之间要有沟通管道,才能传递暖流,让人觉得温暖,受到感动,愿意进一步投入,做得有感有得,自然留得住人。
●慈济人根本精神是“施无畏”,付出必须有无畏的精神,才能真正“志为慈济人”。无“志”而只有“愿”,无法成就大悲,一定要立志才能行愿,施无畏之爱,才有深厚的精神支持。
●不能只是做一个快乐的志工,要做一个能“承担责任”的慈济人,不断接引人间菩萨、扩大爱的能量,人生才能幸福,世界才能和平。
●在时间的长河中,五十年并不长,大家要有使命感,不论是五十年前就开始跟随师父,或者是现在才走来,只要师父还在,我们都是慈济历史长河的开头。负起开路人的使命,就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具备传承度众的责任心、不断培养承担重任的人才,才是体贴师父的好弟子,才是度量大、智慧高的菩萨。菩萨道是生生世世要走的长远路,一旦停顿,生命出现空白页,就枉费过去每一天为慧命而写的好文章。资深者不要想着退休,要用心陪伴新发意者同行菩萨道,直到他能再去牵起别人的手,才是真正的圆满。
本文选自《行愿半世纪》
浏览往期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l/79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