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中企参与非洲渔业开发需入乡随俗

发布时间:2018/8/31 16:51:33   点击数:

来源:国际商报

初入位于莫桑比克马普托市中心的鱼市,一股鱼腥味扑面而来,鱼贩们光着脚,猫着腰,忙碌地清理着各种海产品。一见黄皮肤的中国人方建武来了,鱼贩们纷纷热情地迎上前和他打起招呼。

方建武是这里的熟客,据他介绍,在莫桑比克,鱼既新鲜又便宜。如果在这里天天吃海鲜,那伙食费就能省下一大笔。这是怎么回事呢?方建武说,鹦鹉鱼、石斑鱼、比目鱼等在中国国内都是高档餐厅才能吃到的品种,在莫桑比克就不同了。这里买鱼不用按斤称,大约2美元就可以买到一条石斑鱼。莫桑比克虽然水产丰富,但很多种类当地人是不吃的,某些海螺和贝类海产品,在这里更是被低价出售。“

然而,每到方建武和国内的朋友提及非洲海产品时,朋友们总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的确,在普通大众看来,海产品似乎很难和非洲大陆联系起来。事实情况却大不同,非洲拥有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整个非洲大陆几乎被大海围绕。据了解,渔业是很多非洲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由于渔业在解决粮食危机、创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的作用,非洲各沿海国家将渔业列为了优先发展的行业。

但是,尽管坐拥丰富渔业资源,非洲渔业却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依旧处于简单捕捞的初级阶段。如今,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中资公司走进非洲投资渔业,他们希望藉此改变海产品市场的格局,帮助非洲摆脱“刀耕火种“的渔业时代。

近日,中国世贸组织(CWTO)非洲委员会贸易促进中心华南分中心与深圳鹏非国际投资贸易有限公司共同与非洲的莫桑比克签订渔业合作协议,包含西南非、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肯尼亚、安哥拉与奈及利利亚六个国家,从短期规划的渔船捕捞证、冻库设立、鱼货国际贸易,中期的设立培训学校、建立造船厂,以及长期的渔港管理等,逐步推动中国与非洲各国渔业产业链的建立与实施;透过具体的实施项目推展出双方政府与企业都能认同的合作模式。透过这项合作来整合非洲国家资源,包括国际贸易、文化交流、教育、医疗、旅游、新闻媒体、通关便利化、知识产权等,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用实际的成果来宣扬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坚定的情谊与合作。“其实,实地操作却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深谙非洲渔业市场的方建武告诉记者,从业者首先要对非洲国家的渔业政策了如指掌。

比如,在初期捕捞时,莫桑比克政府规定,每年捕虾季节从3月初到10月中旬,11月至次年2月为虾类的禁捕期,但可以在虾区以外捕捞其他杂鱼。另外,3海里至12海里为捕虾区,12海里至30海里为捕鱼区,30海里以外为捕金枪鱼区。同时,莫桑比克对于外资公司从事渔业捕捞的范围、种类、配额、网具、作业方式及禁捕期都有明确的规定。

去年,莫桑比克更是进一步收紧了渔业政策。莫桑比克海洋、内河及渔业部长阿戈什蒂纽·蒙德拉内表示,鉴于莫海洋开发缺乏完整的管理框架法规,莫政府停止对其领海渔业开发与研究的自由进入,深入研究全套海洋管理规章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指导意见就是,进入海洋捕捞必须得到莫政府的批准。年,莫海洋、内河及渔业部出台《海洋战略政策》,在海洋管理框架法规中,莫政府采取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其准入规则与陆地特许经营权准入规则相同。

无独有偶,加纳渔业法案同样对渔船作业方式、区域等有严格要求。比如,禁止双拖网作业;6海里以内、30米水深以内为禁渔区;禁止灯光诱鱼、毒鱼和炸鱼等。

不仅是莫桑比克,加纳、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马里、毛里塔尼亚、纳米比亚、塞内加尔、塞舌尔等非洲国家同样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参与投资的中资企业也同样需要了解所在国的国情以及相关领域政策谨慎投资,切不可让机遇变为陷阱。

如果不熟悉当地政策,中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举步维艰。“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渔业时不要单打独斗,而要建立起联合舰队出海,这样可以获得外交政策、专业以及培训方面的支持等,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率也会比较高。“中国世界贸易组织非洲委员会促进中心华南分中心主任曾建桥建议说,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要确保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得到更好的平衡与协调,宁可少赚一点,也要注重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申明:本







































北京那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好白癜风知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l/1608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