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迈克尔middot曼的ldqu

发布时间:2018/7/8 21:50:41   点击数:

一个礼拜时间看了乱七八糟十几部电影,很巧也很有意思的是特别留意到其中有好几部动作片里都出现了一种叫“莫桑比克射击法”的射击方法。

“莫桑比克射击法”(MozambiqueDrill)是在快速连击两发的基础上演变的另一种近战射术。这要求先向目标身躯快速打两枪,然后迅速向上往目标头部打一枪,也就是一个Doubletap再加一个Headshot。前两枪的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准确地击中目标,打胸部总比打头部容易,而且让目标短时间内无法反抗,而第三枪就是为了破坏大脑,使目标更长时间地“停止”下来,或是永远地“停止”。最先在战术教学上提出这种练习的是美国著名的枪械专家、退役陆战队员杰夫·库珀(JeffCooper),这种战术是基于他的一个学生麦克·卢梭(MikeRousseau)在莫桑比克当雇佣兵打仗时的实战经验。那是在年9月,莫桑比克独立战争结束前的最后几天,在洛伦科·马奎斯国际机场(现在的马普托国际机场,位于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葡萄牙殖民地军队还在和苏联支持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进行激烈交战,卢梭则受雇于葡萄牙殖民地军队对抗所谓的叛军。事发当时他手中只有一把勃朗宁HP35手枪。卢梭刚刚转过一个墙角,就迎面遇上一名手拿AK-47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的游击队员,距离大约8~10米,卢梭立即快速朝对方躯干中央射了两枪,均打在其胸骨的一侧。通常来说,这两枪足以使人丧失反抗能力甚至致死,因为胸骨后面就是心脏和进出心脏的大血管,但是卢梭看到这名已被瞬间击倒的游击队员还在动,于是他瞄准对方头部补了一枪,不过没有打中头,而是击中了颈部和头连接的地方,射穿了颈椎和脊髓。战争结束后,卢梭很快就离开莫桑比克,遇到并把这个经历告诉了他曾经的射击老师兼朋友杰夫·库伯(-),杰夫·库伯是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后来出了不少书,经常给军警做战术培训,被美国人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轻武器战术专家。库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很值得推广的战例,于是他把卢梭的三连射加入了他的战术训练,并命名为“莫桑比克射击法”,从年开始在他的射击培训学校里传授。

以上是“莫桑比克射击法”的解释和起源,它在不同的电影中都有过非常精彩的表现。

比如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影片《盗火线》开头,麦考利带领的劫匪团队抢劫运钞车得手后准备撤离,此时新入伙的成员温格罗愚蠢地随意枪杀了三名保安中的一名,老大麦考利被迫示意手下迈克杀光保安灭口,图中迈克使用一把FAL伞兵版步枪在近距离用三枪解决了最后一个活着的保安,影片非常清楚地展示了这三枪是如何打的。

事后,探长文森特来到现场复现犯罪过程,特别强调了当时的第二名,也就是唯一企图掏枪反抗的保安被杀时,先是被两枪打在试图拿枪的右臂,紧接着同样是两枪在胸、一枪在头被击毙,而这名保安是被老大麦考利当时用柯尔特突击步枪干掉的。

影片尾声,麦考利闯入酒店找到不听话的温格罗,再一次以这种方法,用西格绍尔P手枪面对面击毙了温格罗。通过血迹可以明显看到前两枪几乎打在温格罗胸骨的同一位置。

印象中还没有在比《盗火线》更早的电影中看到过这种射击方法,但是《盗火线》中表现的莫桑比克射击法的射击速度都相对较慢,可能是为了更清晰地向观众展示其全过程。

(顺带一提,《盗火线》中有一段发生在抢银行之后,长达七分多钟教科书级的街头枪战片段非常值得反复观看和研究。)

而同为迈克尔·曼导演作品的另一部影片,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借刀杀人》中,就对“莫桑比克射击法”有着更震撼、更专业、更酷炫的表现。可惜这是一部被很多人严重低估的一部电影,所以知名度并没有九年前的《盗火线》高。

《借刀杀人》中,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白发杀手文森特几乎全程使用莫桑比克射击法。其中有三次对观众全景、清楚地展示莫桑比克射击法是怎样完成的,但是他的动作要比罗伯特·德尼罗更快、更帅、更专业。因为迈克尔·曼这次雇用的影片技术指导是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前SAS(英国特种空勤团)成员MickGould,在影片拍摄之前,他给汤姆·克鲁斯进行了大量的培训。最后电影中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汤姆·克鲁斯的训练非常刻苦,他在片中的身手足以证明这一点。而且汤姆·克鲁斯在电影中使用的手枪是HKUSP45,用这样的大威力、大后坐力的手枪进行快速而精确的莫桑比克射击,无疑是具有极高挑战性的。

影片中的第一场枪战戏,导演就向观众展示了如何在更复杂、难度更高的情境下使用莫桑比克射击法,那就是同时近距离面对两名武装敌人,而且其中之一已经在用枪指着你。

在小巷里,杀手文森特面对两名刚刚从出租车司机麦克斯手里把他装着刺杀目标名单的手提箱抢走的小流氓,其中一人不知死活地单手拿手枪指着他,此时两人几乎只隔着不到一只手臂的距离,文森特刹那间用左手推开对方手枪,右手同时从腰间枪套拔出他的HKUSP快速射击持枪流氓的胸部两枪,击倒对方的同时他紧接着连开三枪击毙站在其右侧的另一名试图掏枪的流氓同伙(同样是胸骨两枪加头部一枪)。

击倒两人之后,文森特轻松地跨过那个只被击中胸部两枪的流氓捡起手提箱,当他走回来的时候,倒在地上的没死透的这个家伙还企图起身,文森特没有瞄准,随手就在其头部补了一枪,我想影片这样安排不仅是为了让汤姆·克鲁斯完美地完成这两次一共六枪的莫桑比克射击,更是在向观众强调看起来非常凶狠、冷酷的莫桑比克射击法的存在意义。

影片拍摄时,那位前SAS的技术指导要求汤姆·克鲁斯争取在1.6秒钟之内完成这五枪射击,这本身就是相当高的要求,可最后汤姆·克鲁斯经过大量训练,在拍摄这一幕中用.45手枪射击五次,击倒两人,仅仅用了1.39秒!大家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自己掐表验证一下。所以可以这么说,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前所未有的超高质量射击,称之为电影历史上最棒的手枪使用片段也毫不为过。

此外,电影中还有大量其他细节表明了导演的严谨和对专业性的追求。比如汤姆·克鲁斯在检查手枪弹药时,右手食指没有放在扳机上,而是非常安全地放在枪身一侧;再比如杀手的持枪姿势极为标准,双眼瞄准,用食指的指肚扣动扳机而不是用指关节,射击时毫不犹豫,开火瞬间也从不眨眼,专业素质可见一斑。相比之下,吴宇森电影里的发哥就差远了,射击的瞬间几乎总会本能地闭上眼睛,非常业余。

简单来说,莫桑比克射击法要求枪手先射击对方躯体两枪、再击中头部。其原理在于,先打躯体,是因为受弹面积最大、最容易击中,先对着躯干两枪会阻止对方行动,然后再用精准的爆头将其击毙。用游戏玩家的话来说,就是先打出硬直再暴击。一般来说,这几枪要求动作连贯不能有停顿,在2-3秒内完成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而莫桑比克射击法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推崇是有原因的,因为往往实际中会发生两发射中躯干中央的子弹都不能阻止对方的情况。

首先,子弹击中目标躯干是否有效或者致命完全取决于最终打中哪个人体脏器,而实战与训练不同,比如在一些突发严重暴力事件中,即便是训练有素的射手也难以完全发挥出训练场上的水平,这就涉及到“先击中并阻止对方的威胁重要还是追求一枪毙命重要”的问题,所以莫桑比克射击法要求射手为了首先阻止对方运动,必须先迅速完成躯干中心两发的射击,不能犹豫,甚至不瞄准,至于是否不瞄准也能打中胸骨则要靠平时大量的训练。

再比如,现实中目标往往很壮,或者穿戴很多,厚实的衣服、装具、甚至防弹背心都司空见惯,因此,首先射中胸部的两发子弹往往无法完全停止对方的行动和反抗,只能起到迟缓和短暂停滞的作用,那么,这就需要趁其被短暂阻止的间歇迅速地在其头部补上一枪。

莫桑比克射击法对于近距离遭遇战或巷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从实战中演变出来的一种非常稳妥且经典的射击方法。不论是对于警察、士兵还是个人自卫来说,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射击成功率。

另外,如果想对这种射击方法一次看个爽,强烈推荐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系列动作片《疾速追杀》和第二部《疾速特攻》,基努·里维斯饰演的前职业杀手约翰·威克在片中同样几乎全程采用莫桑比克射击法,并且还采用了相当多其他的专业射击方法,其中最出挑的就属经典射击、C.A.R.s射击、指向性射击、莫桑比克射击和接触性射击。

影片全程无尿点,剧情作极简处理,动作场面水准超一流,非常值得一看,堪称同类型电影的典范。

从《盗火线》和《借刀杀人》两部影片可以看出作为导演的迈克尔·曼有多爱莫桑比克射击法,这仿佛已经成为他的动作电影中的招牌动作。而我实在是很喜欢迈克尔·曼这位导演,虽然他巅峰期过去之后被普遍认为水准严重下降,虽然他从业几十年也只出产了区区十几部影片,但他还是有着很多值得让人膜拜的地方。

作为集制片人、导演、编剧于一身的电影奇才,迈克尔·曼始终信奉慢工出细活。众所周知,他的作品中对细节和专业性的







































好口碑白癜风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l/158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