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地理 >> 莆仙初四初五做大岁用最大的节日铭
做大岁,是莆仙地区特有的一项风俗,即每年春节正月初四(仙游县为初五),跟除夕一样重新来围炉、过年,而且比除夕更庄重。这项特殊的过年风俗是有历史来源的。莆田古称兴化,辖莆田、仙游两县。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公元年),倭寇侵犯福建,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攻陷兴化府城,烧杀抢掠,许多人外出逃亡。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九,倭寇才退出府城,逃亡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中,掩埋亲友尸体,重建家园。这时,春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四补过一次年。后因二月已到农忙时节,便改为正月初四。此后,莆田人民便以除夕为小年夜,正月初四为大年夜,亦称“做大岁”,以纪念那段悲痛的历史。
1最大的节日背后,隐藏着苦难的历史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华东村小学,与抗倭文物东镇祠连在一起。孩子们每天在操场上玩耍时,都能看到东镇祠后墙上那一排独一无二的石头“画像”。
这是用粗石条嵌入墙内后形成的“抽象画”,内容只有两种,衣与食:6个大型的蒸饭桶,26件大小不同的衣衫。“这些石像是为了祭奠在倭寇侵犯时遇难的民众。”东镇祠管委会副主任陈桂荣解释了石像的寓意:当年行善乡里的三一教主林兆恩将遇难民众收尸掩埋后,因为许多家庭已经全家被杀,导致绝后,只能用这种石像做集体祭奠,寄托“丰衣足食”的期盼。
“黄石九十九墩,我们华东村就占了3墩,全村几百人被杀。”陈桂荣所说的九十九墩,就是林兆恩带领三一教信众为遇难民众所建的集体坟墓,每墩几十人,九十九墩里埋葬的遇难者成千上万。而这,只是被倭寇所杀莆田民众的一部分。现代人已经很难想象,倭寇给莆田人民造成了多大的灾难!
据《莆田县志》记载,倭寇第一次侵犯莆田是在明永乐八年(公元年),多人在平海登陆,明军奋力反击,倭寇大败后仓皇逃走。因明初军力强盛,至嘉靖初约年间,倭寇未敢犯境。嘉靖二十二年(公元年)以后,因边备松弛,倭寇侵扰日渐频繁。此后20年间,倭寇侵犯莆田达15次,几乎年年受倭难。
倭寇犯境,往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经常出现全村被屠杀的惨事。明御史林润在奏请朝廷抚恤因倭患而受难的兴化、泉州、漳州三府奏疏中写道:“兴化……死于锋镝者,十之二三,被其劫掠者,十指四五,流离徙于他郡者,又不计其数。”
直到嘉靖四十一年(公元年),这种苦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明史.戚继光传》中记载,当年农历十一月,倭寇围困兴化府城,广东总兵刘显奉命前来剿贼,“会显遣卒八人赍书城中,衣刺‘天兵’二字。贼杀而衣其衣,绐守将得人,夜斩关延贼。”就这样,在倭寇里应外合之下,兴化府城陷落。这是自有倭患以来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攻陷的府城,城中无论官民都遭到血腥屠杀,遇难者中进士19人、举人53人、秀才人,文献名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当时,百姓被杀者数万人,生还者四处逃亡。倭寇占据府城两月,适逢春节。这一年春节,莆田民众连性命都难保,何谈团圆过年?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九日,因城中尸首枕藉,腥臭不堪,财物又焚掠已尽,加上听说戚继光兵将到,倭寇才弃城而去,攻陷和占据平海卫城。直到这时,莆田民众才敢回到家中,收拾断壁残垣,探问亲友伤亡,然后在二月初四补过了一次年。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年)开始,尽管倭寇已去,春节回归正常,但莆田人民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改除夕为过小年,初四为过大年,俗称做大岁。同时,为了不耽误农时,将做大岁由二月初四改为正月初四。
至今,做大岁在莆田地区已延续数百年。这段来历以及背后的苦难史,不容遗忘。“学生在校园里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石像,就像每天上一堂无言的历史课,让孩子们铭记这段历史。”华东小学教导曾老师说。
2从先辈的奋勇抗倭中,寻找精神财富“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站在位于荔城区黄石镇顶墩村的戚继光纪念馆内,瞻仰着英俊挺拔的戚继光塑像,让人不由想起几百年前戚家军驱除倭寇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走出纪念馆,来到米外一座名为保安桥的狭窄旧桥上,脚踩着只有两段石条搭成的进军小桥,远望四周曾经密布河汊的险境,又让人感叹戚家军抗倭作战之苦、之难、之勇敢。“戚家军虽远道而来,但勇猛顽强,既能陆上歼敌,更能下海追寇,深深鼓舞了莆田民众!”戚继光纪念馆负责人方鸿华说。
为了剿灭倭寇,戚家军曾经三次入莆作战,给莆田人民留下了不畏残暴、勇敢抵抗的宝贵精神力量。兴化府城陷落后,朝廷急催戚继光入闽剿贼。由于戚家军正在浙江分兵抗倭,戚继光便在义乌招募新兵万名。军情紧急,只能一边行军、一边训练。嘉靖四十二年(公元年)农历四月初八,戚家军进入福建,很快便与先期到达的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合兵一处,苦战克复平海卫。这一仗共歼灭倭寇2人,救出被掳群众多人。莆田的倭患至此基本解除。
在莆田抗倭斗争史中,除了朝廷官兵的勇猛作战,普通民众的抗争同样可歌可泣。《莆田县志》中,记载了荔浦村民、南郊船户、华亭猎户等普通民众团结一致奋起反击的英勇事迹。据记载,嘉靖四十年(公元年),自夏至冬,倭寇连续犯莆三次,莆田民众自己组织起来抗倭自卫,荔浦村民自己动手修筑堡垒,组建民团,保卫家乡。倭寇多次进攻都被击退。最后因倭寇集中兵力强攻,寡不敌众,荔浦村被攻破,村民遭屠杀,血染河水为赤。
倭寇的残暴并未吓倒莆田人民,反而激起了越来越多的抗争。嘉靖四十一年(公元年)六月,倭寇数千人由三江口登陆,围困府城。南郊船户千余人当时泊舟在城濠,主动请战与倭寇决战,一鼓作气歼灭倭寇百余人。此外,还有城厢区华亭镇猎户数百人,英勇袭击侵犯当地的倭寇,倭寇大败,丢掉营寨逃走。
当年倭寇因兴化府城中尸横遍地而弃城而去后,三一教教主林兆恩作为当地乡贤,倾尽家财为遇难者收尸,让遇难者安息,让生还者免受瘟疫之苦。据记载,林兆恩多次变卖家产,赈民救灾,组织门徒70多人,先后6次在莆田县、仙游县城乡收尸两万多具,为其择地安葬。年,莆田市区东岩山发现林兆恩当年埋葬死难者骨灰罐之所。这一处“明代倭难义冢”,就收藏骨灰多罐。如今,“明代倭难义冢”已搬迁至石室岩,并成为莆田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多年前军民一心抗倭,体现了爱国爱乡、自强不息、扶危济困等伟大精神。我们用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做大岁来祭奠苦难、纪念历史,就是要代代传承这种精神,不要让悲剧重演。”莆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炳椿说。
3留住节日习俗,也传承了爱国精神每年正月初四晚,莆田地区的朋友圈都会被做大岁刷屏,一张张照片里洋溢着围炉、团圆的欢乐气氛。在本地论坛上,有网友甚至晒出了莆田人在非洲做大岁的场景,图片中,十几位莆田小伙举杯向家乡的亲人送上新年祝福。晒图的网友说,这些朋友在非洲莫桑比克做工程,那边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做大岁的习俗从来都没丢。“无论身在何处,莆田人都不会忘了做大岁,而且比除夕更隆重,这是代代传承的。”莆田民俗专家介绍说。
与做大岁相伴传承的,还有贴白额春联、初二不走亲戚等独有的民俗。民俗专家向记者解释了这两项习俗的历史来源:当年倭寇从兴化府城退走后,逃亡的民众回到家中,先贴白联办丧事,然后才贴春联补过年,为了祭奠逝者、不忘苦难,在贴春联覆盖白联时专门留出上方一截,成为白额春联,从此便流传至今;大年初二,在莆田被成为“探亡日”,是民众回到家中后互相探望亡故亲人的日子,为了避讳,从此之后约定大年初二这一天不到亲戚朋友家中拜年。后来为了变通,又约定如果大年初一已经登门拜年的,初二便不再有这项忌讳了。
8年1月,因为做大岁这项民俗,莆田市被列入“国家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建议名单”。同年11月底,莆田市戚继光纪念馆举办了戚继光诞辰周年暨林墩大捷周年庆典,同时还举行了省国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抗倭斗争多年后,人们用公祭、书画展、文艺演出等各种方式纪念这位彪炳史册的抗倭英雄。
莆田做大岁有关的纪念地点在莆田县黄石水南龙塘(今澄瀛村塔山)建立的“戚公祠”里,供奉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塑像,廊前石柱上有一副赞颂戚继光抗倭业迹的楹联,上联是“元戎两度扫妖氛,不惜发肤殊死战”,下联为:“父老千秋严伏腊,犹思离乱得生还”。戚公祠的旁边有一口水井,据说是戚继光为了解决军兵饮水问题,而特地挖掘的,后世人称之为“戚公井”,石盖井面有三口井眼,水质清洌,微含甜味,民间一直饮用至今。
黄石林墩村,位于木兰溪下游南岸、宁海桥附近。当年戚继光领兵抗倭,一举歼灭倭寇三千多人,取得了“林墩大捷”,威慑敌胆。在戚家军痛歼倭贼的古战场上,后代人建立了一座“戚继光纪念馆”,陈列着戚家军抗击倭寇的英雄业迹,戚继光的英名永载在木兰溪的史册上。
戚继光挥师南下援救莆田城时,曾驻扎在囊山脚下的江口,筹划、部署林墩战役,为国为民立下了殊勋。江口民众为了纪念戚继光,建立了“惠德祠”,又在“东岳观”公园里,竖起了戚继光的石雕戎装巨像,顶天立地,威严伫立,让莆田人民世世代代瞻仰、朝拜。
涵江百姓缅怀戚继光的恩德,建立了“功德祠”,让子孙万代记取历史教训,改革弊端,惩治腐败,振兴中华,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保卫人民江山。在戚继光抗倭来过的北高,他的部将孔兆熙身先士卒,奋勇冲杀,追击倭贼,以身殉国。北高人念念不忘,立祠奉祀,至今香火不绝,表达了百姓对戚家军敬仰和崇拜的深厚感情。
荔城的东岩山顶,在三教祖祠左侧,兴建了戚继光纪念馆。一祠一馆并立,既纪念林龙江拯救蒙难百姓的丰功伟绩,也表达了莆田人民对民族英雄戚继光无限感恩和衷心爱戴之情。
在仙游大蜚山,当年戚继光指挥将士穷追猛打倭寇,于瀑布山下全歼贼寇五百余名,大获全胜,为被困五十天的仙游县城解了围。后代人为了纪念戚继光的功绩,称这个地方为“五百洗”,至今遗址尚存。枫亭的塔斗山上,有一座高3米、宽1米的戚继光纪念碑。戚继光平息倭患时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抒发了“万户千村总一家”的博大情怀,在兴化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莆、仙人民永远怀念戚继光!
相关内容:仙游正月初二不能"走亲戚"因为多年前一段惨烈历史
来源:福建日报莆田观察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电话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l/14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