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中美贸易冲突更少选择之下走更对的路

发布时间:2021/8/23 12:01:29   点击数:
程少为在哪里出诊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00921/8231870.html

◎作者

李迅雷

◎来源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lixunlei)已获授权

美国贸易谈判团在北京只呆了两天就匆匆离开,正如事先所预期的,美国一定会狮子大开口。既然谈判存在较大分歧,若发生 ,则一定会受损,如果妥协,同样会受损。因此,必须调整内外政策,以减少因外部环境变差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外部环境变得更加负面,可供选择的路径会越来越少,但反过来也有利于选准道路。

01

贸易纷争有助于认清自己——

中国经济靠低端崛起

记得中美贸易纷争刚起之时,不少人还盲目乐观,说原来中国才是工业国,美国只是农业国,因为中国对美出口的主要是电子产品,而美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大豆。

随着人们对中美贸易纷争讨论的深入,大家的信息对称度不断提高,中美贸易讨论变成一场全民学习交流的难得机会。例如,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后,大家才意识到,原来国内 的超大企业由于未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堪一击。

于是,自4月中旬至今,全国上下又在经历一场关于芯片的科普教育。人们发现除了芯片材料、芯片加工等核心科技落后外,还有很多核心科技如高精度机床、超大型航空发动机、精密减速器、炭纤维技术等都被海外企业所垄断。就连所有中国居民的身份证,都用的是日本富士施乐的进口设备印刷制作的。

事实其实很清楚了,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奇迹,主要靠低端崛起,即人口红利、引进外资、出口加工和房地产等来推动,实现了经济持续高增长。这与二战之后崛起的日本、德国和韩国的路径有所不同,这三个国家的崛起都是靠高端制造业,或者实现了从低端跨入高端的成功转型。

如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是全球出口的 老大。到了年,德国出口占全球份额达到11.6%,接近美国的全球份额,到年则达到12.2%,超过美国成为出口 大国。日本出口占全球份额则在年达到9.9%,之后便快速回落。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杨畅供图

如果仅看上图,会发现80年代之后中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大幅上升,气势如虹。年出口额占全球出口总额达到13.8%的峰值。尽管之后两年有所回落,但仍然高居全球之首。年美国出口的全球份额为8.7%,德国为8.2%,日本只有3.9%,而中国达到12.8%。

不过,中国实物出口中,加工贸易的比重较大,过去都要占到半壁江山,如今仍占46%。而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和德国,加工贸易比重应该很低。如果把加工贸易额去除的话,年中国一般贸易占全球出口贸易的比重只有6.9%。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杨畅供图

这意味着,如果单纯以一般贸易出口额作比较,则美国和德国的出口额都要超过中国。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 的国家,自身制造的商品出口额不及美国和德国,而美国制造业在GDP中占比只有12%,中国则要超过40%。

因此,中国经济主要靠低端崛起,但即便在低端行业,也未能做强做大。例如,中国历史上是全球出口茶叶最多的国家,如今,中国茶叶产量依然是全球 ,占全球茶叶产量的45%,但如今茶叶出口 大国却是肯尼亚。中国出口主要是绿茶,由于缺乏品牌溢价能力,茶叶出口均价却连年下跌。

而且,中国迄今没有出现一家具有国际知名的制茶企业。全球十大茶叶高端品牌中,印度和斯里兰卡各有一家,中国却没有一家上榜。不仅制茶行业如此,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农林牧渔产业上几乎都没有全球性的知名企业。

我国虽然已经是包括纺织品、玩具、摩托车、彩电等上百种产品的全球生产和出口 的国家,但面临的问题却是共同的——既缺乏核心技术,又未能形成强大的品牌。如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有人把全球科技实力分为五个级别,中国仅仅处在第四级:

级属于核心级,毫无疑问是美国;第二级属于发达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第三级属于登堂入室级,包括芬兰、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韩国和捷克等中等发达国家。第四级为新兴级,包括中国、印度,、西哥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

最近《人民日报》再度发文强调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暗示大家切不可狂妄自大,不惜一切代价去打 。通过这次中美贸易纷争的全民讨论,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认清当前中国在全球所处的科技和经济地位。

02

扩大内需——

必然之路该如何走

尽管年中国出口增速已从负转正,但仍未扭转出口全球份额下降的趋势。从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历史案例看,12%的全球份额似乎很难长期维持。因此,今后中国出口增速可能很难超越全球总增速。但全球出口增速又是低于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速,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出口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将变为常态。

既然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要减速,那么,今后更要走扩大内需之路。在4月下旬政治局会议的公报中,时隔三年重提扩大内需,引发市场对于下一步政策取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c/808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