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地产 >> 一个射击老炮儿的IDPA学习日记
作者为一名我军二十六年军龄的退役老兵,服役期间一直从事轻武器教学研究工作,退役后仍热爱着射击运动并担任狙击教练带队在国际竞赛中夺得桂冠,一度被全军誉为“金牌教练”。
第一次初识“手枪竞技射击运动”是多年前看的一场电影《枪王之王》。古天乐和吴彦祖在射击赛中打破赛会记录,奔跑装弹、瞬间双击、跨越障碍、运动目标、旋转靶型、实战场景……这和我们了解的国内手枪训练简直是天壤之别、闻所未闻。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在心里隐隐约约的感觉,总有一天我也要这样打枪!
先简单科普一下。IDPA(InternationalDefensivePistolAssociation)是国际防卫手枪协会的简称,成立于年,总部位于美国阿肯色州,旨在让众多射击爱好者模拟在实战情况下练习运动射击技能,由于形式多样、实用、趣味性强,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竞赛运动,俗称为IDPA运动。近年来IDPA运动也受到各国执法机构的青睐。甚至美国陆军,都在以IDPA竞赛规则和训练模式为蓝本,成立美国陆军代表队参加IDPA竞赛,来提高自身的手枪射击水准和应对实际突发情况的能力。
和IDPA类似的组织有IPSC(InternationalPracticalShootingConfederation)国际实用射击协会。这两个协会各有所长,笔者个人感觉没必要分个孰优孰劣,普通射击爱好者能通过IPSC体验纯纯的射击快感,而军警人员更喜欢在IDPA中学习生存宝典。
终于在伟大的年秋季下定决心约一下IDPA。功课还是要做的,添加了不少、、QQ群,对比了国内几家相关培训机构,感觉无极战术的培训属于技术派,不止是射击体验或IDPA规则入门之类的课程,对细节研究比较深入,适合我个人的需求。
必要的行头还是要准备的,少不了一顿某宝网,各种搜,买买买。有两样物品是IDPA要求必备的,射击防护眼镜、降噪耳机(耳塞),这是为了保护射手的安全,其他的装备可自行选择。
到达马尼拉的机场是凌晨5点多,半夜的飞机比较便宜,也是第一次乘坐亚航的飞机,购买机票时,如果行李不多就可以选择无托运行李,也可以选择不指定座位,这样都可以节省机票价格。猜猜我的机票多少钱?往返机票总共才元。鉴于我另一位学员小范到的比较早,无极江总特意安排工作人员提前到机场接机,并安排我们到马尼拉市区旅游,费用当然是自理,不过真的只收了成本价。为了避免携带大量现金和换汇的繁琐,所有花费都可以用支付宝直接支付给无极,个人携带少量比索的小费就可以,非常方便。然后我们的旅程美美的开始,西班牙王城、圣.奥古斯汀教堂、马尼拉大教堂、圣地亚哥城堡、黎刹公园等,最后在SM商城疯狂采购。
第一天的课程以基础理论和基本动作课为主。使用的武器是大名鼎鼎的神器格洛克GLOCK17,据说占到美国警察装备手枪总数的40%。该枪没有常规的手动保险机柄,射击前不必要去专门打开保险,利于首发的快速发射,安全性主要靠击针保险、扳机保险和防跌落保险控制。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它在近距离的归零弹道设计,也就是瞄哪打哪,不像54、92那样还得刻意降低瞄准点。
课程主讲是菲律宾的TeddyL.ngo教练,后文简称T教练吧。他是IDPA的元老级人物,多次应邀执裁美国IDPA五级赛事。T教练早年服役于菲律宾空军,参加过很多战斗,一把84年产的从不离身。个人认为他的授课训为战的思想很浓厚,总是能从实战和生理学的角度去解释某些射击领域争议问题。健谈开朗、和蔼慈祥,上课诙谐幽默,但一拿起枪来,眼神里立刻透出凶狠和杀气,也许这和他一生血雨腥风、仇家无数的经历有关。其实这也是我选择来菲律宾的一个重要原因,射击不单单是技术,还是人格、气质、经历、勇气的延伸。T教练中文非常流利,小伙伴不用担心语言沟通问题,他擅长讲笑话,你总要考虑几秒才能笑出声来。
课程首先介绍的是站姿与握枪。站姿和握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最优化选择,而是要看实际需求。再就是不能仅仅从精度的需求考虑动作结构,还要考虑有效的隐蔽防护和先敌开火的战术思想。一直以来我对国内比较流行的速射动作三锁(锁肩锁肘锁腕)一伸(身体大幅前伸)持有一定的疑虑,不是说这个动作打不出好成绩,而是在实战中这个动作调整的比较慢,有可能会贻误战机。所以我对老先生提倡的双膝微弯曲臂射击法深表赞同。
双膝微弯是为了能快速移动,除了参加没有战术背景的精度慢射比赛可以使用直腿动作,其他应用类的手枪射击都应采取双膝微弯动作。握枪是T教练授课的重点。手枪握枪(双手)的关键是解决对后坐的控制。手枪后坐力的方向是沿着枪管轴线向后,但手枪的支点(虎口)却位于枪管轴线的下方,因此后坐力向正上抬起枪口。如果握枪不紧凑,较大的后坐力会使枪在手中既有向上的跳动又有左右的摆动,下一枪必须重新瞄准才能实施准确射击,这样势必延缓了发射速度。但无论手的握力有多大,都不可能完全抑制后坐力达到枪口不上跳,但我们能做到的是认知这个特点并通过有效的握枪减小枪口上跳的幅度,后坐过后枪口能迅速回到原来的位置,不需要重新瞄准,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射击速度。
鉴于手枪后坐力的特性,因此右手握枪时要尽可能的使虎口接近枪管轴线位置来减小力矩。也就是右手要尽可能的握在握把的高处。剩下的三个手指握住握把的前端,中指要紧靠扳机护圈,用以防止扣压扳机时枪口习惯性的向下点头。
很多教官都强调虎口的中心线要对正枪管轴线并与右小臂在同一条线上,这种说法没有错,主要是想把后座力传到到右小臂来缓解后座力的影响。但不是每一个射手都能做到,特别是手比较小的射手,如果对正后会感觉食指够不到扳机。因此虎口是否完全对正还要因人而异。我本人就对不正,我手比较小,在保证右手食指能扣动扳机的前提下,我的虎口已无法与枪身对正。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这个先天不足。
接下来说说左手。右手握枪后在握把左侧会有一个空档,左手拇指根部以下的肉厚部分刚好可以卡入这个空档,以保持握把左右压力一致,剩余的四个手指则包裹住右手的三个手指,左手的食指紧贴扳机护圈下方,可以与右手中指一起抑制因扣动扳机造成的枪口点头。左手拇指与枪管基本保持水平,不得触碰活动的套筒,但可以轻贴在固定机件上。左手握实后应注意不要有个反时针的旋转力,否则会经常出现特别偏低的弹着。
双手握枪后,左右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略微的曲臂便于小臂肌肉的发力,也可以吸收很多后座力,并有助于枪口的快速回位。一旦完全伸直手臂大部分后坐力会传入肩膀和头部,射击反而非常不利。另外曲臂射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更加灵活和快速。
通过两个小时的动作研讨和定型训练后就进入到速拔枪射击训练。说到这就不仅想起美国西部牛仔决斗的场景,两名射手相向而立,标配高头骏马、转轮手枪、遮阳毡帽,一个后发制人,一个还未拔枪就应声倒地。速度是IDPA训练的一个重点,先发制人后发而置于人。转身、拔枪、射击、入套慢慢苦练吧,这个没有捷径可走,熟能生巧吧。不过要想速度快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控制:
肌肉控制:通过长期的训练让机体产生条件反射,这个条件反射存在于大脑中,每次出枪大脑都可以指挥肌肉群把枪控制在最佳的位置上。
扳机控制:重点体验TriggerReset技术和FollowThrough技术应用。这两个技术不多做解释了,有兴趣欢迎大家报名学习。
意识控制:意识主要是指瞄准的方法和击发的时机。初级射手瞄准时需要监控准星、缺口和目标。中级射手只需要看准星与目标,这并不是说准星和缺口的平正关系不重要了,而是中级射手通过定型训练后,只要一出枪准星和缺口已经具备了平正关系,省略一个步骤后,射击速度会更快。高级射手已经达到了枪随心动的境界,通常只需要把视力的焦点定位在目标上就可以同时指向性射击但也能做到精准命中目标,这对多目标射击和弱光射击非常实用。
由于手枪自身威力的限制,在击中目标后的最初几秒内,目标仍然可具备一定的攻击力。T教练给我们播放了一段抢劫案的视频。警察使用手枪在15秒的时间内连续击中歹徒5枪,可歹徒仍然夺路而逃,说明手枪如果不是击中头部三角区,人体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以做出反应。所以IDPA运用最多的就是瞬间双击DoubleTap,对每个目标一次至少发射两发,这两发间隔大约在0.15~0.25秒左右,击发第一发之后第二发不需要瞄准,并要求两个弹孔能相连或相距不远的距离。这是IDPA最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若不能掌握,就很难在分级考试取得比较高的等级。
IDPA也有一次发射三发的训练,比如“莫桑比克射击法”(MozambiqueDrill)。就是在快速连击两发的基础上演变的另一种近战射术。这要求先向目标身躯快速打两枪,不能犹豫,甚至不瞄准,首先阻止对方运动和威胁,然后迅速向上往目标头部打一枪毙命。最先在战术教学上提出这种练习的是美国著名的枪械专家、退役陆战队员杰夫·库珀(JeffCooper),这种战术是基于他的一个学生麦克·卢梭(MikeRousseau)在莫桑比克当雇佣兵打仗时的实战经验,卢梭本人后来在罗得西亚内战时被打死。不过T教练提倡由下至上胸、脖、头各打一发。现实中,如果目标很壮实,或者穿戴厚实的衣服、装具、甚至防弹背心,首先射中胸部的一发子弹往往无法完全停止对方的行动和反抗,因此第二发对脖子的射击也可以迅速破坏目标的颈椎和神经系统使其瞬间丧失反抗。T教练的一个好朋友就是在打中歹徒胸部2发弹后,不幸被歹徒开枪击中头部殉职。
午饭是在靶场吃,一般是三菜一汤,米饭管够,还有西瓜和饮料。晚饭是回到酒店吃,而且很丰富,口味也很好。饭间,T教练问我:“你是不是当过兵?”,我们都很惊诧“是啊,你怎么知道?”,T教练说:“当过兵还是当过警我看他们打枪就能看出来,而你应该主要是打长枪”……厉害了!
饭后强烈推荐可以美美的泡个温泉澡,酒店都是天然温泉,泳池非常大,可以尽情的享受。
有了第一天的静态射击基础,第二天上午开始动态射击。主要是移动与机动中对多目标射击,以及强弱手的单手射击并掌握快速换弹夹与一般故障排除的方法。移动和机动是重要的生存法则。攻击性射击可以边前进边射击,缩短了射击距离,并调整了更好的射击位置,使目标无法逃脱或隐蔽。防御类射击可以边后退边射击,迅速拉开与危险目标的距离,争取安全的防御空间。横向射击并机动到有利位置可以避免同时受到多方向攻击。
强弱手射击也是IDPA的必训科目。我们通常认为战场上很可能某个手臂受伤,也可能受制于地形限制不得不采用某一个单手射击,记忆里最早的可以左右开弓的是双枪老太婆,感觉从年以后国内已经不太重视单手的射击,更不要说弱手了。而T教练告诉我们,真正在实战中,其实更多是用单手,而不是我们常常认为单手射击只是一只手受伤之后的应急措施,T教练作为手臂中过弹的人告诉我们真正一只手受伤之后,你几乎是不可能还能继续用另一只手射击的。
下午练习了高低姿射击、利用障碍物隐蔽射击和简单场景射击。射击是一项你死我活的生命对抗,其训练必须强调简单、实用、高效。来不得半点华而不实和花拳绣腿。拿跪姿来说,国内跪姿训练通常臀部要坐在右脚跟上,以获得良好的稳定性,但同时丧失了快速机动性。T教练示范的跪姿动作臀部是离开右脚跟的,与前者相比,既能快速开火又能迅速撤离和转移。
利用障碍物隐蔽射击也是要求能利用障碍物的不同位置隐蔽射击。我们多年来也习惯了只利用比较方便的障碍物右侧,训练的理念确实有差距。
IDPA拥有自身特有的射击规则和要求,实战化意识非常强,是一种战术射击,不但追求射击的精准度,还要善于利用各种掩体、战术动作。场景射击是IDPA最终的表现形式也是亮点所在。场景是变化多端的,从无定式不断创新。射击场景多设计为日常生活或实际作战中常见的环境,既符合实际需求又能检验射手的技术战术。射击前必须要进行战术分析,先打谁打谁,谁能打谁不能打,行动路线,利用障碍,发射方式、弹数分配以及更换弹匣的点位等等。IDPA比赛场景事先射手是不知道的,主要是考核射手的快速应变和反应能力。当然,赛前安全官会做一次规则讲解,然后直接开始比赛,射手不能提前熟悉场地,安全官讲解时只能静听,连用手比划一下都不行,否则会被直接取消参赛资格。对于新手来说,更重要的学会安全规则并坚持做好,否则也会中途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IDPA比赛形式是根据战术动作和对标靶的识别及准确程度和速度来计算最终成绩。例如优先击打有武器目标、近距离目标;战术换弹夹必须在掩体后,紧急换弹匣必须在运动中,不可抛弃有子弹的弹夹;身体不得过多暴露出掩体;不得射击人质或平民目标等等,如有违反都要扣除相应的分数和时间。T教练也用他的经历告诉大家这些规则都是来源于血淋淋的战例。他的两个好兄弟就是在子弹打完原地换弹匣的过程中被打死,T教练强调永远不要让你的子弹在关键的时候打完,要懂得提前战术性更换弹匣,在讲这些内容时,T教练几乎忘记了我们只是来考证的,他是想传授我们如何活下去的技巧。
第三天上午进行场景综合讲解及练习,然后重点准备迎接下午的分级考核。分级考核是确认射手级别和训练水平的标准。分级考核的程序、弹药消耗,目标设置,操作流程是固定的并按完成的时间进行评级。根据射手使用枪械的不同,评级时间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是按照枪械口径、结构等分为厂枪组、增强组、定制组、转轮手枪组和后备枪组。我们本次使用的格洛克17手枪,所以参加的是厂枪组分级考试。
厂枪组评定级别分为Distinguishedmaster(DM)宗师73.00秒以内;Expert(EX)专家73.01-96秒;Sharpshooter(SS)神射手96.01-秒;Marksman(MM)射手.01-秒Novice(NV)新手.01秒以上。
这次参加评级考核的一共4个人,1人考取Sharpshooter,3人考取Marksman。这里特别要感谢美女翻译伊莎(还是高级潜水教练),考试当天遇暴雨,全天陪同我们在雨中考核,全身湿透,不厌其烦的帮助解释个别难以理解的词汇,并认真帮大家填写分级考试报名表,她就是训练场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第四天是万国武器大体验,想打哪个打哪个!不过是自费项目,我只重点体验了格洛克26手枪,这个小家伙太可爱了,拥有袖珍的身材,还没有我的手掌大,可口径却是9毫米,精度也还不错。
一整天的飞机后终于回到家,耳边仍回荡着Standby……还有计时器的蜂鸣声,也许是在提醒我尽快写完这篇日记吧!再次感谢江总的关照以及两位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IDPA运动,子弹打多了,男人就会变为战狼。
风餐露宿
年11月7日
注:由于这次作者没有拍照片,为了便于阅读以及理解,我们插入了他人拍摄照片和过往的课程照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费用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