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签证 >> 50年,我们如何从太空观测中国冷暖澎湃
时间回到50多年前
一场严重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半个中国
从黄河到长江
从中原腹地到南海之滨
有线通信严重受损
铁路交通大范围中断
周恩来总理指示
一定要采取措施,改变落后面貌,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
在我们的卫星没有出来以前,要想办法接收国外卫星传递的气象情报
年,中国气象卫星事业大幕开启
年10月1日
气象卫星云图通过《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走进千家万户
30多年来,气象卫星云图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中国及周边地区多轨拼图
中国及周边地区彩色图像
年,大兴安岭“五六”火灾
5万余人受灾,人葬身火海
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
利用国外气象卫星数据及时通报火情
指挥5.88万军民抗击火灾
年5月6日至12日,大兴安岭火灾发生初期的蔓延情况。红色为高温区、黑色为过火面积。
年9月7日
“风云一号A”试验应用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气象卫星
“风云一号A”首幅图,显示了年9月7日东北亚地区的气象情况。
上世纪90年代
气象卫星更多参与生产生活
年汛期,“风云一号”观测淮南市洪灾情况。
深色新增区域为洪水新淹没区(两张图是洪灾前后的水体面积对比),可以通过县级行政区划评估洪灾影响
今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
同样是风云气象卫星
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分洪前后的水体变化
年7月13日,鄱阳湖区座单退圩堤全部主动开闸清堰分蓄洪水,气象卫星监测到泄洪后水体变化情况。
利用气象卫星数据组成监测网络
细致而密切地观测中国(东半球)风云
全国因台风、暴雨等引发洪涝灾害而死亡、失踪的人数
年仅是90年代年平均水平的32.6%
直接经济损失仅为59.7%
自风云二号卫星投入运行以来
西太平洋生成的个台风监测
登陆我国的个台风监测
无一遗漏
风云二号C星气象卫星监测到“桑美”于年8月10在浙江登陆时的情景。
图中为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米分辨率监测图像,可监测云和地表的空间精细结构。
“风云”卫星可以对台风内部的温湿度结构进行监测。
年,我国第二代(首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A星成功发射
实现了对三维大气的层析能力
就像给大气做CT
既能观测台风内部的温(湿)度结构
又能探测台风周围环境场的三维发展情况
综合研判台风强度和路径的未来变化
从对台风的平面观测发展为立体观测
年,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成功发射
3年后,超强台风“利奇马”来袭,风云四号A星全程提供国际领先高时空频次、高质量的气象卫星观测数据
风云四号A星对台风“利奇马”米分辨率5分钟眼区的监测动画。
风云四号卫星投入运行后
我国对台风的监测时效从15分钟提高到5分钟
24小时台风路径预报平均误差从95公里减小到71公里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风云三号”卫星全球台风监测图
年9月,进入台风活跃期,风云气象卫星捕捉到7个热带气旋同台共舞的壮观画面
气象卫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qz/85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