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签证 >> 我们,毕业啦东北师范大学届学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送别时。6月的师大校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也充满着离别的不舍。6月26日,综合体育馆内气氛庄重而热烈,我校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名本科生、名研究生及名留学生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即将开启崭新的人生篇章。
上午9时,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学校党政领导杨晓慧、刘益春、王延、冯江、马晓燕、韩东育,党委常委、研究生院院长高夯,校长助理于伟、常青、薛利锋及有关单位、学院负责人出席了典礼。副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冯江宣读了关于准予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的决定和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决定。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刘益春为获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的学生代表,授予学位并颁发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晓燕宣读了关于届本科毕业生评优表彰的决定、关于届毕业研究生评优表彰的决定。
刘益春向届毕业生致辞。他说,几年来,在“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熏陶下,同学们不负韶华,勤勉钻研,奋勇拼搏,屡创佳绩,为即将开启的新旅程做了充分准备。他指出,未来的征程对大家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同学们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锻炼,还要具有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当今时代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为决定力量的众创时代,青年人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使命。随后,围绕着如何成长为一名创新型人才,刘益春提出了三方面要素,并结合优秀校友和相关专业的成功事迹对这些要素进行了深入阐释。他指出,首先,创新需要锲而不舍的兴趣追求。创新首先要找到兴趣点,并以之为驱动力,才能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其次,创新需要批判反思的思维方式。创新就像攀登高峰,如果说兴趣是登峰的动力,那么批判反思则是登峰的路径,关键是敢于质疑,打破常规。第三,创新需要追求卓越的精神引领。追求卓越是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也是创新所应葆有的精神状态。创新是东师人的精神传承,也是我们作为国立师范大学应该担当的时代使命。他希望同学们不仅自己能够做一个不断创新的思想者、实践者,还要做创新精神的传播者、辐射者,影响学生、同事,乃至身边更多的人。最后,刘益春语重心长地指出,今年恰逢学校喜迎70周年华诞,70年来,正是曾经在此执教和学习过的30余万校友,承典塑新,力行致远,为母校赢得了巨大声誉。今后,不论同学们身在何方,都请记住母校的牵挂,东师永远是学子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
今年我校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全校届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共同参加,这是学校走开放之路、强校之路,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具体体现。典礼上,教师代表、环境学院院长王德利教授,本科毕业生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部级本科生刘雨杭,留学生代表、历史文化学院级本科生米森,满怀深情地作了发言。
最后,典礼在全场合唱校歌声中圆满落幕。
典礼开始前,音乐学院学生现场演唱了由我校校友及教师创作的经典歌曲,播放了毕业主题MV《远方有你》(年),抒发了毕业生们对母校的无限热爱和依念之情。
以创新书写青春华章
——在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刘益春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名本科生、名研究生及名留学生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美好的祝愿!向所有为同学们的成长成才辛勤付出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此时此刻,看着你们,我们的心里既充盈着挥手远行的不舍,更洋溢着得天下而育之的幸福。几年来,在“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你们中的不少同学获得了科研立项、发表了高水平论文,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你们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的比例逐年增加;你们在“挑战杯”、“东芝杯”、索契冬奥会等国内外高级别赛事中摘金夺银;你们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诠释高尚品格……你们不负韶华,勤勉钻研,奋勇拼搏,屡创佳绩,作为师长,我们为你们感到由衷的骄傲!
同学们,你们即将开始新的旅程,相信你们已经踌躇满志。未来的征程对大家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希望同学们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锻炼,还要具有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宋代大儒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同学们要坚守这种勇担使命的情怀,践行“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一生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境界。
当今时代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为决定力量的众创时代,青年人肩负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使命。因此,今天我想重点谈一谈如何成长为一名创新型人才。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要素,提出来与大家共勉。
首先,创新需要锲而不舍的兴趣追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创新首先要找到兴趣点,并以之为驱动力,才能坚持不懈、攻坚克难。我校物理系61届校友陆家羲学长,第一次遇见“寇克满女生问题”,就萌生了对组合数学的强烈兴趣。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他的数学研究生涯艰辛曲折,一度遭受各种非议和冷嘲热讽。但终其一生,他都未曾放弃对组合数学的热爱。他只身在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用一支笔、几张演算纸和千万次的推演计算,终于攻克了困扰学界多年的“寇克满系列”和“斯坦纳系列”问题,摘得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其次,创新需要批判反思的思维方式。理学大师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就像攀登高峰,如果说兴趣是登峰的动力,那么批判反思则是登峰的路径,关键是敢于质疑,打破常规。还是以我熟悉的物理系校友为例。物理系84届校友孙昌璞学长,从大学时代开始,就先后跟随吴兆彦教授、葛墨林院士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进行理论物理和数学物理前沿课题的研究。他用实验反思结论,用演算验证批判,用质疑精神感知科学世界的美好,被杨振宁院士称为是“非常优秀的年轻物理学家”。年,他关于q变形玻色子的论文获得美国ISI“经典引文奖”,中国物理学界仅有两篇入选。年,年仅47岁就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前不久,他回母校作报告时是这样谈论创新研究的:不要单纯地跟踪科学前沿,要寻求问题的本源,对过于时髦的东西要始终保持自己的批判态度,要在反思中寻求契合自己思考和积累的合理成分。
第三,创新需要追求卓越的精神引领。追求卓越是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也是创新所应葆有的精神状态。长期以来,东师舞蹈系正是传承了这种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特质,才能够在建立以来的短短十余年间,先后创作出《中国妈妈》《进城》《汉宫秋月》《南京?亮》等一系列风格独特、演艺精湛的舞蹈作品,包揽国内舞蹈届四大赛事的全部金奖,并受邀参加央视春节晚会,创出了广受称誉的“东师舞蹈现象”。年,由舞蹈系师生原创的大型舞剧《浮生》,经过历时五年的精心打磨、十余次的大幅修改,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专项资助,并赢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赏。
创新是东师人的精神传承,也是我们作为国立师范大学应该担当的时代使命。我想对在座即将成为教师的同学们再说几句。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东师培养的教师应努力成为未来的教育家,应是践行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引领者。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创造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注重“过程的教育”,倡导“演绎和归纳并重的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希望同学们不仅自己能够做一个不断创新的思想者、实践者,还要做创新精神的传播者、辐射者,影响你的学生、你的同事,乃至身边更多的人。
同学们,毕业并不意味着与母校分离,而意味着你们拥有了新的身份——东师校友。今年恰逢母校喜迎70周年华诞,70年来,正是曾经在此执教和学习过的30余万校友,承典塑新,力行致远,为母校赢得了巨大声誉,母校引以为傲。今后,不论你们身在何方,你们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东师的印记,请记住母校对你们的牵挂,东师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最后,祝同学们前程似锦,一路顺风!母校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谢谢大家!
在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
教师代表:环境学院王德利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非常荣幸能够在年初夏,在这样一个庄严、隆重、美好时刻,作为教师代表,给同学们讲几句心里话。
同学们在东北师大历经数年的努力学习与快乐生活,今天终有所成。在这所拥有历史传统、深厚积淀、久负盛名的教师摇篮与科学研究殿堂里,你们学业收获颇丰,能力训练过硬,在社会责任与创新意识等诸多方面获得老师与学校的认同,在你们身上已经深深地烙上了东北师大印记——勤奋创新,为人师表。在此,我作为教师代表,祝贺你们!为你们高兴!为你们自豪!
人生虽然短暂,但在东北师大可以说是你们人生重要而关键的第一步!因为,无论你们开启的是高尚的教师之梦,还是伟大的科学家之梦,我相信,这里是你们逐梦开启的地方。
同学们,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明天隔山相望。我知道在毕业之时,你们始终交织着难舍情怀与驰骋雄心!而今后无论走到何处,从事何种职业,你们永远流淌着东师的血液,在东北师大的求学值得大家骄傲一生!这里永远是你们的母校!母校也始终以你们为荣耀。
作为你们曾经的老师、今后的校友,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第一,献身社会,勇于担当。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曾强调: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自己风险而富有意义的一生。在这里你们已经奠定了贡献于人类社会的崇高愿望与坚实基础,但在前行的道路上会荆棘不断,困难时时相伴,期望你们始终先天下之忧而忧,将实现自我寓于社会价值的展现之中,成为我校优秀的一代毕业生!
第二,追逐梦想,永不言败。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可能只是你们一部分人的梦想。我想说,没有梦想就没有灵魂!如果你们期望成为社会认同、同行尊重的人,梦想是必需品;为梦想化作现实,应该不断鼓励自己:一是Bambitious,二是Bconfidnt,三是Bpatint,即有志趣、有信心、有毅力。这也是我最想寄语同学们的心里话!
第三,修身养性,做高素质、有责任感之人。你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都将从事教育事业,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同学们在这里受过高等教育,这不仅是能力培养与思维训练,也是品格塑造与意志培养,更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责任感的强化。这些方面不可能在东北师大一蹴而就,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社会中不断历练,日臻完善!
最后,盼望着你们的好消息,期盼聆听你们美丽传奇的故事!
谢谢大家!
在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
毕业生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部刘雨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马克思主义学部届本科毕业生刘雨杭,在这个庄严的时刻,非常荣幸作为一名毕业生代表,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毕业的感受。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届全体毕业生向亲爱的母校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向一直以来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年前,我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从五湖四海汇聚到东北师范大学,以探索大学之广博。四年后的今天,我们胸怀成才之志,蓄势待发,从这里奔赴祖国四面八方,担当栋梁之责任。
四年,天,小时,分钟。四年的记忆,是专业课堂上的真知灼见,是搬进新三舍后的整洁床铺,是运动会赛场上的挥汗如雨,是期末复习座无虚席的图书馆,是辅导员的谆谆教导,是雪后静湖嬉闹的同伴,是学林抱着松塔的松鼠,是如今耳畔响起《远方有你》的旋律。这里的大楼大师、师长同学、花草树木,都已深深刻进我们成长的年轮之中。
我只是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中的普通一员。也许我们经历不同、在未来漫漫长路上求索的方向不同,但无论走多远,我们所有人的每一个脚印都必将有“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印记。我们就是我们的大学,毕业之际,我想对母校说:“我们将在您70年厚重的肩膀上砥砺前行,请相信我们,一定会不辱使命,讲好东师故事,传播东师声音,做最好的东师代言人!”
“山高水长,就此别过,心晤此间,后会有期。”祝福母校,桃李满园;祝福届毕业生,前程似锦。
谢谢!
在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
留学生代表:历史文化学院米森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留学生米森,来自非洲的莫桑比克。今天,能够代表国际毕业生在此发言,我感到非常非常荣幸。
在中国学习与生活的四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在这里,我们学习到了世界上最有魅力的语言——中文,也叫汉语;
在这里,我们体验到了中国特有的气候:冬天室内暖洋洋,夏天这里也不太热;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真正体会到了宾至如归是什么感觉;
在这里,我们熟悉了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学会了怎样与大家友好相处;
在这里,我们体验到了不同于我们国家的教育与学习方式:老师们教的很多,我们一不留神就被落下;
在这里,我们领略了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心驰神往。
亲爱的母校,是您包容了我们的懵懂无知,是您孕育了我们的睿智果断,是您给了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这里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了解了中国文化,我们还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勤奋、诚实的人,这是学校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是您的辛劳付出,是您的无私奉献换来了我们的收获与成长;是您的体贴入微,让远离家乡的我们倍感温暖;您独特的人格魅力令我们折服;您的耐心指导,是我们成长的力量源泉。没有您的鼓励与帮助,就没有现在的我们。我们衷心地感谢您!
亲爱的同学们与中国朋友们,这几年的学习生活也离不开你们的陪伴与支持,我们不会忘了和你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谢你们帮助我们学习中文,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虽然我们毕业了,但是我们之间的友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级。
亲爱的各位工作人员,尤其是学校食堂的叔叔阿姨,我们也要说声谢谢,因为你们的辛勤工作,我们才可以健健康康地学习和生活。我们会想念食堂每道菜的味道,从南苑食堂的东北饺子、烤冷面、麻辣烫,到北苑食堂的锅包肉、烧烤、火锅,我们深深地被中国的饮食文化所折服。与其他中国朋友一样,我们非常喜欢这里的美食。
亲爱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留学生科的各位老师,你们是我们留学生涯最早接触的人,也是我们即将毕业最后说再见的人。说真的,你们就是我们在中国的指南。我们学习上有困难了,你们给我们安排学伴;我们生病住院了,你们第一时间来看望我们;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们就给予及时帮助;我们签证过期了,你们就帮我们一遍一遍地沟通,让我们的损失降到最小;当然,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你们也会对我们进行耐心地批评教育。我们衷心地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再见了,我们的老师。再见了,我们的同学。再见了,我们的宿舍。再见了,我们美丽的大学。我们留学生也知道,再见这个词有时候就是再也见不到的意思,但是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多回学校看看,看看校园里的每朵花、每棵树,看看美丽的静湖和生命广场,看看老师们过得怎么样,同学们有什么新变化。所以呢,不要难过,我们还是会再次相见的!
在东北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我们共同祝愿母校生日快乐。祝愿母校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良好的教育模式,继续接纳更多的海外留学生来学习交流。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亲爱的同学们能够开创美好的未来!我们也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到我们国家旅游,领略我们国家的风土人情,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
谢谢大家!
本期制作团队
责任编辑:dqx
来源:校园网-东师新闻
投稿帮推合作邮箱
su
nnu.du.cn转载请注明来自“东师青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qz/8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