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签证 >> ldquo理论rdquo与ld
都说“理论”与“实战”之间隔着一个莫桑比克海峡的距离。
还记得前段时间,网上报道:海通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JC在去年初转型做私募基金经理,最终近一年的收益率却惨不忍睹!这简直是和我们这些“散户”的水平相差无几啊!
年股市以比较糟糕的状态开局,这些天我也一直在不断反思。结合自身的实战经历来看,我现在对“理论”与“实战”之间的差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去年投资做得比较糟糕,很大一个原因是自己随意碰了“能力圈”外的东西。我还算是比较谨慎的,在“上战场”前好歹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和准备,但其实这还远远不够,还差“实战经验”这一重要关键环节,即我所谓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仅仅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理论上,或者说是“纸上谈兵”而已,差得远呢。
我自己前段时间也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范围仅仅只限于宽基指数基金中的少部分,这还不包括全部的宽基指数基金,可以说“能力圈”非常狭小。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前两年行情较好,自己不仅在宽基指数上赚钱了,在行业指数基金上也赚了不少,导致自己过度自信,降低了风险防范意识。
正所谓,盈亏同源。之前让我赚钱的“中概互联”和“医疗”,目前都把我深深地套住了。而我目前持有的宽基指数基金,即使到今天为止,整体来看也没有浮亏,还小有盈利。
所以,前段时间,我决心给自己“纠偏”——以宽基指数基金为主,后期少碰个股和行业指数基金。那么如何拓宽自己的“能力圈”呢?
我的策略很简单,遵循塔勒布的“杠铃策略”——始终只拿出总资金的一成去实践能力范围之外的投资品类,即使亏完了,影响也不大。
书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
难道我之前不知道股市风险大吗?肯定知道!但是,你没有“亏过钱”,肯定就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思考。前首席JC,理论功底可以说是比较深厚的,但实战经验也是缺乏的,投资业绩不好自然也是正常的。
一些金融理论知识点,如“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风险对冲”、“系统风险和行业风险”等等,即使你很熟悉,甚至掌握得非常好,在实战中,你肯定也有失败的时候。
或者说,只有当你失败后,你才会对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体会和思考。没有一定的实战经历,就无法理解现实与理论之间的差距。
前首席JC短期的投资业绩不好,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从业时间太短。但我相信,只要他不断从实战中反思总结,真正风控先行,稳打稳扎,时间长了,业绩可能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是,这需要一定时间。做任何事不都是这样吗?
如果你真正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那么对社会上的许多“大师”,自然就能很好地辨别了。
希望以上分享对你有点帮助。
特别提醒:本文仅限个人投资分享,不构成任何具体建议,请独立思考、做决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