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拥抱生命之源记中国援莫桑比克打井项目

发布时间:2021/8/26 12:43:02   点击数:

莫桑比克当地民众排队等候使用中国援建的水井打水。新华社记者李晓鹏摄

16日早上,曹友伟来到中国援建的莫桑比克比莱尼水井项目所在地进行巡检,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欢迎。正在打水的村民们唱起了歌谣,表达他们对中国打井人的感谢。

这处水井位于莫桑比克南部加扎省比莱尼区,属于中国政府援建莫桑比克的打井项目。这一打井项目自2014年3月22日开工,至当年10月向莫方一次性移交100口井。

曹友伟是承担打井项目的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工程师,他到莫桑比克不到几个月时间就负责打了40口井。曹友伟说,当地人对他们很欢迎,每次看到打井队常用的卡车驶过,村民们都会朝他们挥手致意,有时还会送一些当地水果给打井人员。

两名莫桑比克人使用中国援建的水井打水。新华社记者李晓鹏摄

新华社记者走访了几处水井,看到每口水井前都排满了水桶,大家都在有秩序地排队打水。还有的村民主动在水井周围制作了木头栅栏,保护这些能为他们涌出生命之源的水井。

“以前我们都要顶着水桶步行至少十几公里去取水,现在再也不用走那么远了,这些水井太好了!”村民纷纷挤到记者面前说道。

一名莫桑比克老人拥抱中国打井人员,感谢他们为当地凿井。新华社记者李晓鹏摄

曹友伟介绍说,这100口水井平均深度近70米,最深的接近100米,最浅的也有40米,这样深度的井能够穿透黏土层,直取地下水,因此水质和水量都能得到保证。

根据比莱尼区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这一水井项目可为约5.4万人提供饮用水,平均每口井为541人。

莫桑比克国家水务局供水处主任阿林多·科雷亚1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100口井的水质非常好,水量也很大,凿井的位置也充分考虑了当地村民的居住位置。“打井项目很受欢迎,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对我们非常重要,”科雷亚说。

据国际公益组织水援助组织的数据,莫桑比克约有1300万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由于缺乏安全饮用水和卫生基础设施,每年莫桑比克全国有超过7000名儿童死于霍乱。这一状况对当地民众的健康、教育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莫桑比克当地民众排队等候使用中国援建的水井打水。新华社记者李晓鹏摄

中国打井人员在施工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如当地水文地质的特殊性、交通不便、点位分散凌乱等,但凭借先进的钻井设备、丰富的钻井经验,他们不断克服困难,提前两个月完成了打井任务。

据了解,项目中共有35口井的水量在每小时8吨以上,符合做小型社区供水系统的规范要求,这为未来水井升级,为更多居民提供用水服务奠定了基础。

比莱尼区公共工程办公室主任卡洛斯·马图塞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援建的打井项目意义重大,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地吃水难的问题。“打井项目帮助我们的村民改善了卫生状况,节约取水时间也提高了当地生产效率,便捷取水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图塞说。

(新华社记者李晓鹏、于帅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qz/808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