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交通 >> 匠心筑造中莫友谊名片,他们的故事掷地
近日,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向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致信,对中核华兴在疫情时期勇担重任,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援莫桑比克索法拉职业学校项目如期竣工表示衷心感谢,并对中核华兴铸就精品工程、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予以表扬。
公司收到中国驻莫桑比克大使馆表扬信
援莫桑比克索法拉职业技术学校项目是中国对外援建项目,由中核华兴作为施工总承包负责承建,该项目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八大行动”中“实施能力建设行动”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核华兴项目团队肩负国家援外使命,怀着满腔热血和质朴初心,与亲人告别,扎根海外施工建设一线,将理想信念与当地发展和民众福祉深深联系在一起。
“既然来了,就要想方设法把项目干成”
年,唐晋出国参与建设中核华兴马来西亚石油炼化综合发展(RAPID)项目。年,他主动请缨远赴非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援外工程建设。算起来,他已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奋战了6个年头,但非洲环境的特殊性,却给这个有着18年工程建设经验的“老手”带来了一段非同寻常的体验。
莫桑比克索法拉职业学校项目位于索法拉省戈龙戈萨县蚌圭镇,年3月,初到莫桑比克,这里的天气就给最早进入现场进行前期临建施工的先遣组一个“下马威”。一场百年难遇的热带气旋“伊代”在莫桑比克贝拉地区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达KM/H(按我国标准为超强台风),台风造成整个贝拉区域通讯全部中断,主要干道、现场临建道路冲垮,先遣组面临断水、断电、失联的风险。
在生活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唐晋带领先遣组队员们争分夺秒抢救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损失,通过加强与当地政府密切沟通,掌握灾后主干道修复进展情况,重新为项目进场道路铺设砂石,第一时间保障项目建设。
由于项目所在地医疗条件差、蚊虫疾病多,唐晋申请设立医务室并配备专业医生,改善医疗环境。牵头打造“海外家园”,从国内聘请厨师,在生活场地建起菜园,满足员工饮食需求。“既然来了,就要想方设法把项目干成!”唐晋坚守着承诺,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和挑战。
“疫情防控要抓,生产经营也要抓”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项目施工经理贾二庆在集团公司的帮助下,通过国内外联动,及时采购关键防疫资源、解决运输渠道问题。同时每天做好防治措施宣贯,巡视项目营地,查看各处封闭措施和防疫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万无一失。“教科书式”的疫情防控措施得到包括莫桑比克国务秘书、索法拉省科教厅厅长在内的当地政府官员的肯定与赞扬。贾二庆也被集团公司被评为“年度抗击新冠疫情工作先进个人”。
建成后的援莫桑比克学校项目
“疫情防控要抓,生产经营也要抓!”莫桑比克当地资源匮乏,经济条件十分落后,除了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从当地购买外,其它原材料都需要从国内采购。从材料采购完成到装船,然后到运输、商检,最后通过集装箱托运至项目,至少需要50天的时间。贾二庆与项目团队从审图、算量到报材料计划,一遍一遍地验算与审核,确保计划根据项目的进度提前2到3个月完成。
通过不懈努力,项目在年9月中期验收获得“优良”(验收最高等级),并于年11月竣工验收中再次以实体质量评定与综合检查结果“双优”顺利通过验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项目开工不久,有一个叫MANUELMIN(曼纽尔)的当地农民到项目应聘,在中方人员的帮带下,他很快通过自身努力,适应了现场管理要求,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搅拌机操作工。
像曼纽尔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项目部在当地共聘用了近百名工人。为帮助他们成长,项目部克服沟通障碍,开展结对帮扶,组织外籍劳工班前教育、技术交底和技能培训,这些人如今都能较好地胜任工作。项目团队在为莫桑比克援建学校的同时,也为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提升了工作技能,支持并帮助当地减少贫困、改善民生,与当地居民一道共谋发展。
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戈龙戈萨县蚌圭小学文体用品匮乏,唐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将情况反馈到国内。得知这一消息,中核华兴立即组织开展爱心捐赠活动,30个足球、10个篮球、50盒水彩笔、本作业本、1支中性笔、支铅笔、盒粉笔、块橡皮以及书包等文具与体育用品,漂洋过海来到非洲,帮助改变当地孩子未来的路。
中核华兴组织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中核华兴援莫项目团队遵循中国对外援助理念,承担好工程建设任务,架起与援助国的友谊桥梁,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对外援助贡献力量。如今项目顺利竣工,将为更多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创造学习和就业机会,培养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人生,改善家庭的状况,过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