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里的关,是指海关和移民局。近些年,出国旅游和出差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出入境的流程应该都很清楚了。但是在十几年前,我们在很多国家,出入境的时候,都会受到各种刁难,甚至时至今日,这种情况还存在。所以我们称之为——闯关!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后面,我会通过我自己的经历,从我的角度,说说我的想法。
海外十年,几十个国家,数百次的出入境经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闯关经历,绝大部分都发生在非洲。其中我出入境次数最多的就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国际机场,这是因为:1,内罗毕处于东非之角,地理位置好;2,肯尼亚航空当年号称是“非洲的骄傲”,航线多,转机方便;3,最重要的是,肯尼亚是旅游国家,可以办理落地签。
我的非洲之旅就是于年在内罗毕开始的。那时候埃塞代表处要求派人去跟客户交流(实际上是培训),我当时在巴基斯坦,就订了伊斯兰堡-迪拜-内罗毕的机票。正好那时候,原来在巴基斯坦一起工作的的三个哥们都在内罗毕(两个是调过去的,一个是去那里旅游的),大家约好在肯尼亚好好聚聚。
满怀期待的等待在非洲重聚,结果在我出发之前,一个哥们出事了。他当时在肯尼亚做销售,三个月的签证到期后,去乌干达躲签证,在返回内罗毕的时候,被怀疑在当地工作,而且他的护照上有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工作签,被当成敏感人物扣留在机场移民局,在我到达之前,被遣返回国了。当时我俩的情况差不多,我的因私护照上有三年的巴基斯坦工作签,半年的阿富汗工作签,还有几个拉克的出入境章(年11、12月进出伊拉克留下的,当时是无政府状态,不需要签证,在陆路口岸盖个章就可以了)。好在当时为了节省护照页(那时候基本两年多用完一本护照),我用因公护照订的机票,那上面比较干净。不过我的另外一个大麻烦就是——没有黄皮书(国际预防接种证书),那时候我被告知,必须要有这个证书,否则会被拒绝入境的。但是当时我在巴基斯坦,问了半天,也找不到办理这个证书的地方。最后我心一横,只能硬闯了——衡量是否是老国际的一个标准就是,哪里都敢去,手续不全,也敢闯!
一路顺利,到达内罗毕机场,我填写了入境表和签证申请表,交了50USD,办了三个月的签证,过了移民局,拿了行李,没人查黄皮书,往机场外走。这时候,两个穿西装的人(理论上讲,那个地方不应该再有人检查了)把我拦住了——
问:哪里来的?
答:迪拜。
问:把机票给我看看。我只好送上机票,然后继续。
问:你不是从巴基斯坦来的吗?你是做什么的?
答:我是给政府工作(用的是因公护照)。两个人拿着护照研究了半天,
问:你是外交人员?我开始装作英语不行,听不懂了(这招有时候挺管用的,尤其是被勒索的时候)。两个人研究了半天,最终把我放出来了。就这样,我顺利踏上了神秘的非洲大陆!
黄皮书的麻烦还是来了,那是我从埃塞返回内罗毕的时候。我填好表格,准备开始排队过关。一个工作人员,把我拦住,让我拿黄皮书。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把手伸进裤兜(因为后来别人告诉我,一切都是可以用钱解决的,没办法,我是准备掏钱了),那个哥们可能以为要找黄皮书,去另外一侧检查了。我趁机一头扎进了一帮日本游客(他们真的是来旅游的,不过现在,中国游客也越来越多了,国家强大了)中间,开始排对过关。我回头偷偷看那个哥们,正在一脸迷茫的到处找我,正好当时日本和韩国游客很多,那时候黑人兄弟是很难分辨出是哪国人的(在伊拉克也是一样)。我最终顺利过关,有惊无险!
回国后,我立即办理了黄皮书和红皮书。不过我只打了黄热和伤寒两个疫苗,有不懂的兄弟,被医院忽悠的打了五六针。黄热病疫苗的有效期是十年,以后我就靠这个小本子到处跑了。关于有效期(黄热病疫苗,注射十天后才生效),也有一个故事。我在肯尼亚办事处很快混熟了,有一次起大早(香港-内罗毕航班,早上4:30到)到机场去帮办事处接人,结果一直等到七点,人才出来。我一问,原来是其中一个哥们的黄热疫苗,一周前打的,不够十天,结果被移民局百般刁难,不让入境。最后给了20USD,了事。不过搞笑的是,估计扯来扯去的时间太长,牵扯了太多的精力,移民局官员忘了收两个人USD的签证费了。
说起肯尼亚,大家都知道马赛马拉、纳库鲁,我后来才知道内罗毕也有国家公园。下图就是我年在内罗毕转机的时候,跟同事去拍的照片。我们是开着自己的车,进去找动物!
图1-6.内罗毕国家公园
图7.内罗毕机场
图8.内罗毕机场内商店,我当年买了不少工艺品,不过好像都送人了。
图9.年12月内罗毕机场
图9摄于内罗毕机场,我们当时从卢萨卡(赞比亚)过来,我带着右边两位外包的哥们回国。左边的大哥去加拉加斯(委内瑞拉),最搞笑的是在卢萨卡机场托运行李的时候。这位大哥的行李超重,而他的行程是卢萨卡-内罗毕-阿姆斯特丹-巴黎-加拉加斯,机场地勤不知道委内瑞拉在哪里?我们一通解释,连地图都用上了。最后地勤大婶无耐的不让我们交超重费了,因为她实在计算不出来,要交多少钱?结果我到香港了,这位大哥来电话,告诉我他在埃塞呢。原来他没有申根签证,却要在两个申根国家转机,被拒绝登机,把行程改了。后果是,他到达加拉加斯,饱览加勒比风光一周后,他的行李才到,据说那时候他的衣服自己都能站住了。
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闯关发生在马拉维,马拉维是一个非洲小国,那时候与大陆没有外交关系,所以我的签证只能在境外解决。年,一位同事在马拉维驻肯尼亚使馆办理了马拉维签证。年,我也照此办理。肯办的秘书打了一通电话,告诉我,由于经费紧张,使馆关闭了,我得另寻它法了。我只好联系了马拉维办事处,办事处后来在当地给我搞了一张邀请函,不过需要我自己前往里隆维机场办理签证。然后就是预订机票,跟肯办的秘书讨论了半天,最后预定了内罗毕-布兰太尔(肯航)、布兰太尔-里隆维(马拉维航空)的单程机票(一般入境要求提供返程机票,但是非洲有些国家要求不严格,而且我的后续行程未定,后来果然去了赞比亚)。
布兰太尔和里隆维是马拉维两个最大的城市,公司都有办事处,但是市场人员都在布兰太尔,因为运营商总部在那里。也就是说,我先到布兰太尔,然后去里隆维办理好签证,再飞回布兰太尔。按照我此前的经验,我应该是在里隆维机场的移民局办理签证,所以在布兰太尔应该是直接转机。大家对马拉维的情况不太了解,我在网上搜到一些介绍。
马拉维全称:马拉维共和国(齐切瓦语:DzikolaMala?i;英语:RepublicofMalawi),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个内陆国家,被坦桑尼亚、莫桑比克、赞比亚三国包围其中,国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8万。马拉维得名于境内的马拉维湖,这个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积3万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多米,有很多世界独一无二的淡水鱼种类。
马拉维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严重依赖国际援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包括:烟草、咖啡、茶叶、棉花、甘蔗。其中烟草是其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相关行业吸收了全国70%的劳动力就业,同时烟草也是马拉维第一大外汇来源,占全国外汇收入的60%,主要销往欧洲。
马拉维曾为英国殖民地,独立后仍留在英联邦内,受英国影响很深,行政、司法、教育等都采取英国模式,至今英国仍是其最重要的援助国。全国70%以上的居民信奉基督教,20%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印度、巴基斯坦、黎巴嫩裔商人经济实力雄厚,在很多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年7月初,我一大早就赶到了内罗毕机场,顺利办理了登机手续,只办理了内罗毕-布兰太尔的这段航程。然后登机,一切顺利,到达布兰太尔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转机时间只有半个多小时了,而后半段行程的登机手续还没有办理。我一路冲下飞机,从登机坪(小机场,都是自己走,没有栈桥,没有摆渡车)冲进一个小屋,看到里面排了几队,每个队头摆了一张小桌子(上学的单人课桌),有人在那里办公。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冲了出去,穿制服的人都愣住了,随后有两个人追了出来,把我拉住了!我真的急了,大喊:我要去里隆维,飞机快飞了,我要去里隆维办理签证(邀请函是里隆维移民局签发的,必须去那里办)。有个人也冲我大喊:不行,你必须在这里办理入境手续!没办法,我和他们回到小屋里,还算照顾我,让我排在第一个办理,原来是用我的邀请函,换了一个函件,是布兰太尔移民局官员替我填写的,然后放我出来了。隔壁就是国内登机、安检,顺利办完,我冲进了候机厅,里面没人?难道我晚了?刚才CheckIn的时候没有通知我啊?这时候进来一位黑人兄弟,我认出是跟我一个航班的,赶紧问他是不是也去里隆维的。他说是啊,还早,还有一个多小时。我这时候才反应过来,马拉维和肯尼亚有一个小时的时差,之前的功课没做好!
图10.马拉维地图
图10是马拉维地图,可以看到,我从北(肯尼亚)向南飞,路过了里隆维,到布兰太尔,然后往北去里隆维,最后往南飞往布兰太尔。不远的距离,折腾了我整整14个小时。后来跟办事处混熟了才知道,他们当时在布兰太尔移民局有些麻烦,所以只能从里隆维移民局给我搞邀请函了(签证是我们在海外遇到的最大问题)。
图11.布兰太尔机场(网络图片)
图11的布兰太尔机场照片是从网上找到的,左侧的门是国内登机口,右侧的门是国际登机口,两个门中间就是国内和国际候机厅(每个大概有40平米左右),中间是吧台,国内和国际候机厅共用。
结果前续航班又晚点了一个多小时,机场还免费发放了餐食(吧台提供一杯饮料和一个三明治)。我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机场了,机场不大,拖拽行李车的是拖拉机,没错,是拖拉机。托运的行李,就在候机楼门口摆成一排。如果你是托运行李的,要再次确认,你的行李才会被装上飞机;如果你是取行李的,你直接拿走就是了。而且我发现中国移动的手机可以漫游,还真不错,我跟国内和办事处的人通过短信联系了一下。飞机终于来了,是一架小型螺旋桨飞机。先上人,然后把行李往机舱后部堆放。飞了大概半个小时,在里隆维机场落地,这个机场有些现代气息,比布兰太尔机场大多了。
重头戏开始了,我是坐国内航班过来的,所以不可能有移民局的人在机场等我了,得我去找他了。找到了换汇的地方,马拉维货币也是夸查,汇率是1:,简称马夸;赞比亚我比较熟悉,那里的货币也是夸查,汇率开始时是1:,后来是1:,简称赞夸。顺便问了一下移民局在哪里,那位大姐冲楼上摆摆手,我看到一位兄弟笑呵呵冲着我走过来。我说我要办理签证,他说没问题,跟我来。我们来到二楼办公室,他搬了一把椅子,让我坐在他旁边。这时候办公室里的几个人把我围上了,七嘴八舌的问:台湾的?大陆的?从哪里来的?来做什么?等人都散了,正戏开始:
问:邀请函是三个月单次签证。
答:我需要一年多次的。因为后续可能有项目启动,我还要再过来,这个签证办起来太麻烦了,争取一劳永逸。
自言自语:这个有些困难,我要找领导审批啊。
答:我知道你有办法,兄弟,帮帮忙。
他拿出几张表格,开始帮我填写。然后不经意的,把他的皮包,放在我们之间的地上,口是开着的。这时候不给不行了(我的海外十年,只给了几次钱,都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我飞快的想,给多少?事先没人告诉我行情。最后决定给(那时候大脑缺氧,还在想如果是赞夸,还不到一美元)马夸,于是拿出四张面值的马夸(后来办事处说我给多了,骂我哄抬物价),顺手丢进他的皮包。他飞快的合上皮包,拿着表格去找领导签字去了。大概十分钟,拿着我的护照回来了,歉疚的跟我解释,经过争取,最后只办了半年多次的签证,可以了!插曲,当时这个哥们找不到笔,我提供的笔(当时包里带了几只笔,用于出入境填写各种表格),我走的时候也没要,这个哥们后来在机场候机厅找到我,特地把笔还给我了。后来,有一次我从深圳皇岗口岸出境,一位边检女士研究着我那充满花花绿绿签证的护照,对马拉维签证尤其感兴趣,最后竟然问我,能否把护照借给她,去扫描存档,他们很少见到这个签证!
下楼,我又去找马拉维航空的办公室,一直等到下午三点,才开始上班。机票70USD,够贵的,晚上七点起飞,短信通知了布兰太尔办事处。不过好的是,他们提前给我CheckIn了,把行李也托运了。图12就是里隆维国际机场,还是比较气派。我在机场闲逛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七月份,南半球是冬天,我此前一直在亢奋状态,现在闲下来,才感觉到冷。我穿着短袖T恤,机场里的XDJM们不少人穿着羽绒服!晚上到达布兰太尔,办事处两个哥们穿着棉袄来接我,还一个劲夸我不怕冷,扯淡!
图12.里隆维国际机场(网络图片)
图13.布兰太尔办事处
这就是布兰太尔办事处,照片是第二年拍的。这是一个双拼别墅,有一个巨大的院子,另一半住的是一对澳大利亚白人夫妇,女士好像是政府的一个顾问,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大家相处非常融洽。
后记:
我闯关的经历,只是中资公司国际市场从业人员众多经历中的一个小小代表。实际上,从我的经历,能看到有几个突出的问题:
1.为什么中国人在很多国家,尤其是中国政府援助的国家,被刁难?
这个话题太沉重了,在网上很多人也讨论过。从个人层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国人自己造成的。以阿富汗为例,我在、、、年四次到阿富汗出差。年,我从喀布尔回伊斯兰堡,在机场办理行李托运,要交20阿富汗尼(货币,1美元50阿尼)搬运费,我那次去没有换汇,就直接给了1USD,那个人非常高兴。等到,尤其是年的时候,中国人出境的时候,已经被阿富汗移民局明目张胆的勒索了,而且每人都是几十美元的勒索。为什么变化会这么大?年以后大批中国人分进入阿富汗从事工程建设(华为、中兴的外包商也包括在里面),很多人员的语言不行,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出境时的签证也有问题,于是就用钱来解决。这时候,移民局发现拦住中国人就能搞出钱来,于是此风愈演愈烈!我记得在非洲的时候,我也跟别人讨论过。当地官员说,我们开始就是正常检查,结果语言不通,他们就开始给钱,最后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是摇钱树了。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一些中资公司和出国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感,这里就不多说了。其他的原因,就不说了!
2.我们这些从业人员,为什么不能通过正常途径办理正确的签证?
我在这里说的经历,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国力确实还不够强大,所以我们办理各个国家签证的时间就很长,尤其是工作签证!而中资公司与西方公司相比,快速反应,是一大优势,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打擦边球了,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匪哥赞赏
长按北京白癜风那儿好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jt/1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