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晔公好龙

发布时间:2018/5/14 0:14:29   点击数:

老殖民国,新帝国,都把非洲当个采矿工地,为了寻觅掠夺资源,几乎把非洲翻了个底朝天。

怀璧其罪的非洲宿命——资源诱惑下新老帝国战非洲

赞比西河摄影(网络图片)

出红海顺东非海岸南下,莫桑比克平原就展现在船的右侧。顺赞比西河口上溯,你会看到一片热闹繁忙景象。

自从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在这里安营扎寨,大批工人蜂拥而来,就把这原本静谧的河谷喧腾得忘乎所以了。酒吧里顾客满坑满谷,老板既忙碌又快乐地跑出跑进,以前做梦都想不到一塌糊涂的繁荣,如今天天搅扰着当地人的睡眠,他们不知道是该感谢上天的忽然眷顾,还是要诅咒这长驱直入无法阻挡的侵扰。当太阳再一次从地平线上升起时,似乎不再认识这个河边的小镇,而镇上的人也觉得天上也已经不是他们原来认识的那个太阳了。一切都彻底变了。

小镇叫泰特,下面蕴藏着世界上最大之一的高质量煤矿,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和其它国家的亿万美元投资比赞比西河水还凶猛地滚滚涌入到开采项目中。地质学家来了,老板们来了,工程师来了,工人来了,周边奉献苦力的居民也来做民工了,几十万人忽然蜂拥到这里,使原住民似乎连赞比西河水的流动都听不见了。繁荣杂乱在曾经静谧安逸的泰特安家,只为了那地下埋藏的煤,据说煤很好,质量高,很容易开采,只要把地皮一扒开,就可以大车载小车装随心所欲挖了。

争抢资源,掠夺非洲,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我们如果在今天的非洲大陆走一圈,会发现非洲的许多地方快被翻个底朝天了。

非洲最早的石油开采始于年的埃及。撒哈拉以南的广大地区于20世纪50年代末陆续发现油田,7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开采。目前,非洲石油储量占全球储量的9.5%,原油出口量占全球的18%,不断探明的油田和巨大的开采潜力使非洲在世界石油产业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成为诸大国开拓油源的重要战场。

能源尤其是石油,并不是谁家的地下都有,也并非自家地下有石油,就会因此受益获得发展进步,但是,因为自己地下有石油,地上的人们命运必将因此而改变——不朝好处变,就可能朝坏处变。对于非洲国家官僚,地下有能源无疑是件好事情,可以增加财富,但是这些能源换来的财富是否能造福于本国民众,则一直是个问题。

而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地底下的石油等能源,给世界上那些能源大佬们带来的,确定无疑的是滚滚财富。

非洲资源分布图

20世纪中叶,大多数非洲国家摆脱了政治殖民,但经济和文化仍受制于人。西方列强通过大型石油公司对非洲实行瓜分,经济控制和资源掠夺有增无减。世界石油业七大巨头:英荷壳牌、英国石油、美国新泽西标准(即后来的埃克森)、美国纽约标准(即后来的美孚,年与埃克森合并为埃克森美孚)、美国海湾、美国德士古、美国雪佛龙(年吞并海湾、年吞并德士古),每家都将脚踩在非洲的大地上,或者说,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石油的地方就有他们的大脚丫子。

刚独立的非洲国家,尚无力建设石油产业。在此背景下,西方石油巨头共同控制了非洲石油业从勘探、开采到炼化、销售等所有环节。西方国家对非洲石油资源的争夺正是在这些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石油巨头之间展开的。

壳牌、埃克森美孚和英国石油是第一批开拓者。它们首先进军埃及、尼日利亚等英语非洲地区,随后逐渐扩展至西非法语国家。道达尔凭借法国与法语非洲国家的特殊关系,占据了几内亚湾和马格里布地区的诸多油田。葡语非洲国家独立前的石油产销则被葡萄牙包揽。如同殖民时代欧洲列强在非洲划分势力范围一样,上述石油巨头也有着各自的“领地”:埃尔夫、壳牌在西非的加蓬、喀麦隆两国占据主导,美孚控制着赤道几内亚的石油生产,壳牌一家就占据尼日利亚产油量的40%,安哥拉则是雪佛龙、埃克森、埃尔夫(法国公司,后被道达尔兼并)三分天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国家纷纷从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对石油等重要资源的控制权逐渐重视,石油公司国有化成为一种自然选择,西方石油巨头的垄断被削弱,但新的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被西方控制的局面,至今,欧盟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15%都由北非提供,非洲石油供应在美国进口石油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今天,英语非洲、法语非洲、葡语非洲的划分已逐渐淡化,非洲各国都在谋求多元的合作伙伴,力求避免被少数几个石油巨头掌控左右。

但是,贫穷弱小科学技术落后的非洲国家,面对西方强国计谋百出花样翻新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很难招架,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在此起彼伏接二连三的内战中被搞得支离破碎。内战有自身资源利益分配不均的原因,还有个原因就是西方利益集团在挑动民族矛盾浑水摸鱼方面,手段娴熟智计层出不穷。

但有时候也会玩砸的。

即使在一个国家内部,石油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尼日利亚的陆上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尼日尔河三角洲,安哥拉的陆上油田则有大半分布于北部的卡宾达地区。这种不均衡往往成为内战的导火索。

年,尼日利亚东南部盛产石油的比夫拉地区不满联邦政府管辖,单方面宣布成立“比夫拉共和国”。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派兵镇压,遂爆发历时两年半的内战,造成余万军民死亡。交战双方均获得了西方大国的支持。当时苏联已在援助尼联邦政府,英国为防止尼倒向苏联也向尼提供武器装备。而比夫拉叛军则得到法国通过西非法语国家向其输送的大量军用物资——看看,生产石油的尼日利亚人民在英国、法国、苏联三家的窜腾下,自相残杀,越打越弱,对外越发不能形成力量。

当时,对英国在尼日利亚最大的利益集团英荷壳牌石油公司来说,内战双方谁胜谁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石油。内战伊始,壳牌就开始向实际控制油田的叛军交纳石油矿区使用费,以求继续开采和进口石油。后尼联邦政府封锁石油出口并赢得战争,壳牌便再次倒向联邦政府。

虽然战争硝烟已散,但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土著居民与联邦政府、外国油企的矛盾仍绵延不绝。6年,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叛军对产油设施展开大规模破袭。壳牌公司70余名员工遭绑架,多处油田被迫停产,经济损失亿美元,尼日利亚石油一度减产1/4。

伊拉克战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国家的安全形势日渐好转,中东地区却因两次伊拉克战争纷扰不断。西方大国对非洲石油的重视和争夺上升到新的高度,其采取的战略也变得更加“文明”。

在战略层面,欧盟一方面着手组建包括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油气大国在内的“泛地中海能源共同体”,同时以“技术换资源”,凭借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主动为非洲援建燃气电厂,希望以此换取后者的油气资源。

在地域上,欧盟以北非为战略要点,目前已建成三条连接北非与欧洲的油气管道,还在规划从尼日利亚到阿尔及利亚的跨撒哈拉油气管道。

近期,欧盟进口非洲石油的四大客户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对西非尼日利亚、刚果(布)、赤道几内亚等国也加大了投资力度。

但是,美国在非洲石油竞争中成为后来居上者。

21世纪伊始,美国希望借助非洲油气资源减轻对南美、中东石油的依赖,提出在年使非洲石油占其进口总量的1/4。于是,近十年来,美国对非投资的2/3都流向油气等能源部门,总计超百亿美元。美国一直把全世界的资源都看作是它自家的,只要哪个地方有好的资源,那个地方就“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了。

中国有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偶尔,美国也有玩过火的时候。

安哥拉内战

富油国安哥拉自年一独立就陷入内战,直至2年结束,二十多年没安生。“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现为安执政党,简称“安人运”)依靠石油美元在与“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简称“安盟”)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胜出。美国在这场内战中扮演了“两面派”角色。在政治上,因苏联支持“安人运”,美国便支持“安盟”与之对抗;在经济上,美国公司照常与“安人运”做生意。美国的“两面派”政策有效维护了其石油利益:扶植“安盟”,“安人运”就只能靠卖石油换取资金继续内战,美国恰是最大买家。

受美国资助的“安盟”也看明白了这一事实,恨透了美国人的虚伪和狡猾,于80年代中期公开宣布将对其石油业进行破袭,不久后炸毁了雪佛龙公司长达25英里的输油管道,造成10人丧生。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想让雪佛龙暂时撤出安哥拉,但又舍不得放弃石油利益。

法国也同样是两面派,埃尔夫石油公司向内战双方都提供援助,以确保无论哪方获胜自己都是赢家。法国政府总体上倾向于支持“安人运”赢得大选,国防部和军方则暗中向“安盟”出售军火。

法国在西非利用前宗主国身份较早地参与了几内亚湾石油的开发,面对近年来美国后来居上的逼人态势,危机感增强,也加紧了政治经济攻势。法国总统希拉克上台后,多次出访非洲,一直强调把非洲置于其外交政策的中心地位。外长德维尔潘上任后3个月3度出访非洲,这在法外交史上极为罕见。

美国布什总统上台之初,还认为“美国在非洲没有重要利益”。然而“9·11”事件后,美国把非洲石油定义为符合国家利益的战略产品,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改口称“非洲石油关系美国国家安全的战略利益”——美国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一说这话,你就感觉到它要动手抢了。没错!美国开始从经济、外交和军事各领域进军非洲石油市场,加速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而且,3年7月下旬,美国总统布什罕见地访问了非洲。

这引起了法国的警惕,外长德维尔潘屁股在国内还没坐热,又连轴转访问了加蓬和刚果(布)等3个非洲产油国,其用意不言而喻。4年4月,法国与非洲产油大国利比亚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法利双边关系日益改善。与此同时,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也在积极拓展西非的石油边疆,3年为争夺乍得的油气勘探和开采权,与美、英等国公司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拉锯谈判,最后各自做出部分妥协,以法国道达尔-菲纳-埃尔夫公司占20%、英荷壳牌公司占40%、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占40%而告终。据《安哥拉日报》报道,法国道达尔石油集团将在近年向安哥拉投资50亿美元用于油田开发。4年4月,道达尔计划今后5年在尼日利亚投资亿美元用于石油上游生产和开发利用天然气。目前,道达尔在尼日利亚的原油产量约为每日30万桶,预计在6年内增长一倍。

美国在世界各地区司令部

但是,美国做事情更有战略规划和主观能动手段,尤其是这种关系国家资源战略的大事。

美国开发非洲大陆石油的长期计划是——首先掌控西非几内亚湾石油(特别是尼日利亚、安哥拉、刚果(布)、加蓬、乍得等国),然后向北非的阿尔及利亚、苏丹、利比亚扩展。

具体步骤——1、政府重视,外交先行;2、公司介入,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赢得控制权;3、军事介入,保驾护航。

值得特别







































白驳风那里治得最好
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jt/1534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