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交通 >> 一带一路上掀起非洲茅台热
多年前,中国发明了人工谷物酒,非洲发明了啤酒,古巴比伦发明了人工葡萄酒,它们成为世界三大酒文化发源地。
如今,一瓶白酒却跨越千年历史,将其中两大文明连接在一起,擦出了中非文化间的火花。
11月17日,茅台集团“香遇金色非洲——文化茅台走向‘一带一路’”在南非开普敦隆重举办。活动邀请了来自南非政界、工商界、文化界、渠道商、媒体等多名嘉宾参与。
这是茅台官方品牌推介首次走进非洲,也是继俄罗斯莫斯科、意大利米兰、美国旧金山、德国汉堡品牌推介活动后的又一次大型海外推介活动,《开普敦时报》以整版篇幅刊登相关报道,在南非引发了“茅台热”。
当然,南非只是茅台此次非洲文化之旅的第一站,从大西洋与印度洋交汇的好望角开始,随着交流的深入,茅台的香气顺着莫桑比克洋流传遍了整个非洲大陆,架起中非人民的又一道友谊之桥。
以酒会友:文化交融激荡情义共鸣
茅台酒作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更是中国的国酒,在“全球烈酒品牌价值50强”排行榜中,茅台排名首位。
茅台走进非洲大陆,演绎着这个百年经典品牌的商业传奇。
中国与非洲,有着绵延数千年、根深蒂固的酒文化差异。多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用大麦芽酿制成了最早的啤酒;年葡萄牙探险家迪雅士登陆好望角,从此展开葡萄酒酿造业的兴盛风景。非洲有深厚的低度酿造酒文化传统,对高烈度蒸馏酒却十分陌生。
意外的是,茅台酒进入非洲只是短短时间,却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热烈追捧。
这当然是茅台酒卓越的品质使然。一瓶茅台酒,从制曲、制酒、贮存到包装等过程,要经过个工艺环节,5年以上的时光,方能呈现眼前,散发迷人的特殊香气,醇厚而不烈。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茅台用一系列特殊的表达方式,在两个民族的文化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茅台此行适逢中南建交20年,“贵州茅台走进非洲纪念酒”瓶身上描绘的图腾形象,恰恰寓意着中南“金色岁月”所凝结的深厚情感,象征着中国与非洲一致推崇的“自然”与“和平”。
自年建交以来,中南关系实现了从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三级跳”。更宏大的图景则在十九大之后徐徐展开。
在茅台品牌推介活动中,原生态非洲鼓舞与一则《香遇金色非洲》视频前后相接,让两国人民看到了丝绸之路薪火相传的开拓精神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宏伟愿景;看到了茅台美酒中蕴含的“道法自然”;看到了中南两国日久弥坚的深厚情谊,和两个民族文化的交相辉映。
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唤起了两个民族的共鸣,西开普省文化体育部部长安如?玛莱(AnrousMaraix)女士将象征荣誉和祝福的“金钥匙”和“荣誉证书”授予茅台集团总经理李保芳,感谢茅台把中国文化带到南非,并祝福和期望茅台在非洲取得更多成绩。
在去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就有这样的论断,“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总源头”;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茅台的非洲之旅恰恰彰显了这种“文化自信”,茅台对中华文化传播的推动,让两国民众全方位多层次参与其中,对推动两国增进共识、深化合作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教科书式的中南人文交流案例,也将成为中非人文交流的典范,引领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不止是酒:携手同行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和非洲不仅有着浓厚的传统友谊,非洲同时也是中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片乐土。
南非区位优势突出,发展基础较好,是非洲综合实力首强,是中国在非洲开展投资贸易和旅游合作最具客观条件和潜力的目的地,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接非洲的领头雁和桥头堡。成绩卓著的“五通”建设,推动双方合作深入展开。
在此之前,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南非则连续7年成为中国在非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中南双边贸易额约占中非贸易总额的1/3或1/4。今年1至7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32.9%。
目前,在南非投资的大型中资企业,已经超过家。茅台的到来,成为双边商贸往来的助推器。
此次南非推介会上,华为、中铁、长城集团、四达传媒、海信、中国中车、中远海运、中国交通建设、中钢、晶科能源等大型中资企业南非公司负责人也受邀出席。
会谈中,茅台发起了“非洲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共同发展联盟”倡议,旨在凝聚政府、产业届、商界、文化届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并借助“一带一路”东风,以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开放共赢的理念,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与进步,共同输出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在非洲影响力。
倡议立刻获得了在场十余家企业的响应并正式签署倡议文件,当晚的推介会上,《非洲中国企业“一带一路”共同发展联盟倡议书》由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赵书跃正式发布,成为当晚活动备受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jt/1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