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大学系列浙江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1/4/6 20:32:53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25518.html

浙江师范大学(ZhejiangNormalUniversity)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建有浙江省唯一的教育学一级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前身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于年,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年、年、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对口支援衢州学院,与金华市委市政府共建金华理工学院。

截至年10月,浙江师范大学设有金华(校本部)、杭州(文二校区、萧山校区)、兰溪3个校区,19个学院(含独立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组成;有全日制本(专)科生余人(含独立学院),研究生余人,留学生余人;有73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

历史沿革

杭州师范学院

年,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杭州西子湖畔诞生。

年6月,浙江省省委、省人委决定,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师范学院(校名待定)。后决定定名为“金华师范学院”,并迁往浙江中部城市金华办学。

年10月底,浙江省省委、省人委正式下文,决定把学校定名为“杭州师范学院”。

浙江师范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历史沿革图

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三校合并,改名为浙江师范学院。

20世纪60年代中期“文革”爆发前夕,浙江师范学院开始步入了动荡和不安。

年8月上旬,省委作出新的具体决定:体育系、外语系并入杭州大学;教研部留在杭州改为省教育厅教研部(后重建成现在的浙江教育学院);中文、数学、物理三系随校搬往金华。

年,被列为省属重点高校。

浙江师范大学

年,浙江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将浙江师范学院改为浙江师范大学的批复》。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年,被批准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年、年、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浙江师范大学。

年,学校完成了博士点的验收。

浙江师范大学校园平面图

年获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年7月,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办学体制的复函》,浙江海洋学院萧山校区中的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整体转让给浙江师范大学,设立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主要用于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及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建设、发展。萧山校区从年9月份开始以浙江师范大学名义招生。

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12月,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重点建设高校。12月,在萧山校区成立浙江师范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

年,入选国家“”计划,图与网络优化创新引智基地成为首批地方高校的15个创新引智基地之一。同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浙江分中心和杭州高等研究院。

年,浙江师范大学将继续面向温州市中考考生招收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新生;[2]浙江师范大学在宁波招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

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

科学研究建设成果

截止年2月,该校共获省部级及以上项目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项,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等重点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科研经费总量达5.18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67项,其中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突破。

共获得各级各类社科项目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7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总体在省内高校中属领先水平。共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在全国高校中连续三年排名居前。共出版各类学术著作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CSSCI期刊近篇,权威、一级刊物篇。获人文社科横向项目项,经费万元。

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项目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项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获得项,比上个五年翻了五番。发表三大索引论文篇,其中Ⅱ区以上的论文达篇。授权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设计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项。共获横向企业合作项目项,共计经费万元。承担横向合作项目余项,在超精密加工装备及核心技术研究、信息化服务、LED芯片研发、氟化学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截止年2月,该校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实现技术开发类的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突破。

研究机构

截止年2月,该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江南村落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1个,省基础教育研究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儿童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LED芯片研发中心、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

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基地、非洲研究中心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催化材料实验室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固体表面反应化学实验室、浙江省光信息检测与显示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色经济植物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固态光电器件重点实验室

学术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有《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教研(数学)》,其中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自然科学版为季刊。此外,还发行内刊《教师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语文教研》、《中学物理教学》、《化学教学与实验》和《生物教学与实验》等。这些刊物在浙江基础教育界反响良好,为浙江省师资培训、教学教研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办学条件院系设置

截至年3月,该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含独立学院)以及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独立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

截止年2月,浙江师范大学在职教职员工余人,专任教师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余人,副高职称教师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9人;省特级专家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7人,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4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0人。

院士:龚昌德

共享院士:万惠霖、金国藩、李邦河、何积丰、吴培亨、夏建白

双聘教授:郑杭生、林崇德、顾明远、詹福瑞、刘跃进、江蓝生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李继彬、张涌泉、苏开乐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张涌泉、高玉、陈杰诚、苏开乐

教育部创新团队:先进催化材料

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数学、非洲研究、先进催化材料、智能信息处理、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教师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学

学科专业

截止年2月,该校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23个专业),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并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另外还有3个省重中之重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化学、物理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

省重中之重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

省级重点学科:美学、社会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域经济学、非洲研究、地理环境与污染控制、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图与网络优化、数学、生态学、光学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化学

教学建设

?教学成果

截止年2月,该校有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优势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曾获9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实验室48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室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4亿元。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42个,其中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实验室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8亿元。

是首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与学校,并拥有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铁道部确定的铁路机车司机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浙江省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物理学、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语言学概论

浙江师范大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际财务管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法学、社会工作、应用心理学、翻译、音乐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生物技术、化学、应用化学、对外汉语

省级精品课程:数学分析、分析化学、中国画基础、现代色谱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教育技术、数据结构及算法分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物理化学、教育管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力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实验心理学、现代远程教育、语言学概论、基础英语、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遗传学、多媒体技术、图论、管理学原理、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声乐、基础英汉互译、学科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家用电器、国际私法、高等数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育技术管理、幼儿园课程、现代汉语、英国文学、计算机辅助教育、健美操、民法学、数字电子技术、生产运营管理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物理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体育运动实验教学中心、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分析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合作交流

先后与5大洲、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30余个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学校具有招收长、短期来华留学生资格,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资格。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学校成立有“出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广大师生自费出国留学提供相关服务。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长期承担中国教育援非高层培训工作。学校是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国际区域问题(非洲)研究高级人才培养计划”的项目执行单位,并于1年在喀麦隆建立汉语培训中心,至今在乌克兰、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建立了4所孔子学院。

年4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浙江师范大学支援汉江师范学院,帮扶行动时间定为年4月至9月,并将根据疫情防控安排适时调整。[3]

合作交流

年8月27日,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牵头并联合浙江师范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嘉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合肥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G60沿线高校,发起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并发布G60九所高校共同宣言。联盟将共同致力于更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致力于建设长三角优质应用型高等教育集群;致力于支撑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和产业创新;致力于构建长三角应用型高校协同发展新模式;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应用型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11]

学校文化

?校训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

“砺学砺行”之“砺”,本指磨刀石,初作“厉”,后作“砺”。用作动词,意为“砥砺”、“磨砺”。砺、厉、励,三字相通,引申为“勉励”、“激励”、“振奋”等义。“学”,涵括“学问”和“学习”两个层面,前者主要指“学识”、“理论”,后者主要指“认知”、“研习”;“行”,涵括“行为”和“作为”双重蕴义,前者主要指“行动”、“实践”等基本义,后者主要指“品行”、“有为”等提升义。“砺学砺行”,包孕着丰富的辩证思维,不仅要“知行合一”、“学行并举”、“理论联系实际”、“道德文章俱佳”,而且将“学”与“行”统一于相互砥砺、激励的动态过程之中,着力于励志奋勉、精韧不怠,要求全校师生员工立学立行,不断修养学品、探研学问,且躬身履践、日进有功,以追求一种浙江师范大学超迈高远的卓越人生境界。

“维实维新”之“维”,本指系物的大绳,后亦喻指一切事物赖以固定的东西,如“地维”、“纲维”等。用作动词,意为“维系”、“连结”。维、唯、惟,三字相通,引申为“惟一”、“惟独”、“只有”等义。“实”,即“实事求是”、“敦实诚信”之“实”;“新”,乃“革故鼎新”、“开拓创新”之“新”。自建校以来,师大人崇尚实践、探究本质、追求创新、服膺真理,且薪火相传、日新月异,形成了独特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因此,“维实维新”四字,执本秉要,取精用弘,不仅是对师大校训历史文脉的承续与发展,而且也是对其思想要义的升华与阐扬,更是对师大学人的约律与激奋,是全校师生员工“已然”的共同语言和“应然”的行为准则及其统一体。它将“实”与“新”融会于相互维系、并进的不懈追求之中,要求唯实是从、唯新是举,追求真知、创造新知,共享人类文明新成果,开辟人类知识新天地。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之精魂。在内容上,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注重“学行结合”与“实新偕进”的两两对应及其有机统一,富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的现代大学气息,文意畅达、文气贯通,言近而旨远、辞约而意丰;在形式上,运用中国古典诗赋叠字、复沓等修辞手段,贴切允当、庄重典雅,谐音协律、易记易诵。[4]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熔铸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神髓,凝炼了浙江师范大学50年教育之精魂。

?校歌

浙江师范大学校歌

词:梅新林

曲:孟卫东

我们从钱江之滨启航,我们在芙蓉峰下成长。

园丁摇篮,桃李芬芳,我们播种春天的希望。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践行共同的理想。

我们为坎坷经历忧伤,我们因历经坎坷自强。

几多梦幻,几多追求,我们笑傲历史的沧桑。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迸发奋进的力量。

我们在知识星空翱翔,我们为精神家园守望。

立人树人,薪火传扬,我们铸就民族的脊梁。

巍巍北山,悠悠钱江,晚风中送别西下新月,晨曦里迎来东升初阳。

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我们开创明天的辉煌。

?校标

校标为圆形造型,其基本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外圆的外框为墨绿色(标准色:C:,M:0,Y:,K:50),圆环背景为白色,圆环上半部分设计有中文校名(校体字),下半部分设计有英文校名,中英文字为墨绿色(标准色:C:,M:0,Y:,K:50);内圆为绿色背景(标准色:C:,M:0,Y:,K:30),中央设计有白色的人字形的图案,图案下方标有;两个同心圆之间设计有一个墨绿色的圆形线条(标准色:C:,M:0,Y:,K:50),其各部分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1.校标主图案,如一个人字,坚实而有动感,象征学校充满青春活力的个性,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强调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2.校标主图案,又如一座山峰,挺拔而秀美,表示我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芙蓉峰下,同时象征师大人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3.校标轮廓由两个同心圆构成,内圆设计为绿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代表的是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外圆设计为白色背景,外框为墨绿色的实线,体现时代性、国际性、开放性的特点。

4.为我校创办时间,说明学校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校体字浙江师范大学与英文校名相对应,寓意师大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本土与国际融合相通。

5.整个标识在审美艺术效果上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易于认同和传播。[4]

知名校友

杨学明:年考入浙江师范学院物理系,年底被聘为台湾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年他升为终身职研究员。年开始,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志敏: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年在南开大学获博士学位,年至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做博士后。现为天津大学数学系教授,中科院数学所博士后。

郁国梁: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年获四川大学硕士学位,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onyBrook分校博士学位。年至年,在美国Berkeley数学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年至年,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助理教授,年,晋升为该校副教授。年至今在美国Vanderbilt大学工作,年晋升为教授。

杜卫:年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年,受国家派遣赴英国做高级访问学者,任SUSSEX大学文化社会学院客座教授。年11月~12月,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年2月,调任浙江科技学院院长。年6月26日,担任杭州师范大学校长。[5]

李潘:~年,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四川省隆昌县人。~年,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年,在四川省总工会政策研究室工作。~1年,在成都经济电视台做编导、主持人。1年至年底,在中央电视台主持《读书时间》、《半边天》节目。年~年,在中央电视台主持《半边天》节目。年6月,任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后更名《读书》)栏目制片人。[6]

流潋紫:本名吴雪岚,年生,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誉为浙江80后作家群的领军人物之一。年红透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甄嬛传》之编剧和原著作者,被称作“后宫小说第一人”、“80后作家代表人物”。写这本小说时,流潋紫还是浙师大行知学院的大三学生。

陈旭光:中文系82级校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楼阳生:.03--.01,浙江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山西省省长[7]

梅新林:年1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中文系。年9月起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年6月起任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年12月起任浙江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年9月起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入选浙江省“”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并获重点资助。

蔡永波:历任台州副市长;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校长、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8]

参考资料[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的通知?中国教育新闻网[引用日期:-02-25][2]三院校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班温州招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jjj/7872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