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地理 >> 雕长春名片塑城市文化澎湃在线
“雕塑城”不仅是长春的一张金色名片,更成为长春走向世界的一座友谊桥梁。
从“加快雕塑城建设”到“发展雕塑文化”,长春人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劲头,用22年的布局构思、精雕细琢,再造城市空间,再塑城市品质,在雕塑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后来居上的精彩剧目。
“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质量好、后劲足。”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宋春华简言道出长春城市雕塑建设之路。
说起雕塑,长春一无悠长的雕塑历史文脉,二无丰厚的雕塑人才及材料资源,三无沿海沿边接触外来文化之便,四无抢占先机的发展优势,就在这近乎雕塑文化荒漠的地基上,长春选择了“高点起步”的精品战略。
年,长春城市雕塑建设在晚于国内雕塑建设前沿城市10余年的时间悄然起步。在传承与弘扬中踩出了一条“以雕塑展会为平台,以雕塑公园为窗口,政府大力主导,大众积极参与,专家倾情创作、管理机构全面推进”的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城雕路径。
“城市雕塑不单单是摆几件作品,而是让雕塑与城市大环境、绿化相结合,和城市的公共艺术相结合,让人的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长春市城市雕塑学会理事长刘天府说。在汽车产业开发区,建设以汽车文化为主题的“长春国际汽车公园”;在长春市政府广场上,建“长春国际友好城市雕塑园”……在城雕建设中,我市始终坚持“城市雕塑建设和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依据城市区域特点,打造不同主题的雕塑文化之地。
走在长春的街头,雕塑作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延伸覆盖到每一个区域,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的融为一体。人民大街、重庆路、上海路,“三横两纵”快速路等城市街路上遍布的雕塑作品成为街路文化的符号,净月潭、文化广场、长春体育场、历史文化街区矗立的标志性雕塑阐述出城市地标的精神内涵。伊通河沿线、轨道交通站点、商业街区、居民社区……12座雕塑艺术主题公园、4座雕塑艺术馆、遍布全城的余尊雕塑作品,打造出长春的“艺术范儿”,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每逢丹桂飘香的时节,也是长春艺术气息最浓厚之时。世界各地的雕塑名家将目光投向长春、来到长春,永恒的且具有感召力的“友谊和平春天”主题,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雕塑家来参加雕塑展会,将先进的雕塑文化发展思想见地带到长春,把精美的雕塑艺术品留在长春。经过连续19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的累积,长春荟萃了世界五大洲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雕塑艺术瑰宝,让长春市民拥有了欣赏世界名作品的“特权”。这里既有法国罗丹博物馆引进的罗丹大师原模复制的《思想者》等雕塑绝品,也有当今仍活跃在国际雕塑艺术舞台上著名雕塑家的经典力作。被业界和媒体誉为“世界雕塑的奥林匹克盛会”的“中国长春世界(国际)雕塑大会”形成了世界性的文化吸引,来自意大利和美国雕塑大师创作的国礼,让《和平与对话》《和平之星》这两尊雕塑与《和平友谊春天》共同铸下尊敬、信任和友谊的主题,来自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等非洲东南部国家上万件木雕和绘画艺术精品,与来自国内几乎所有雕塑名家的作品交相辉映,展现着文化的互通和共融,更成就了长春在全国城市雕塑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时下,长春又迎来了第20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此次雕塑展也成为了我市城市雕塑发展的一次重要节点。长春首次根据公共空间所需征集雕塑作品,来自8个国家的27名雕塑艺术家的26件作品将全部放置于人民大街,用以提升百年老街的品质和韵味。
长春世界雕塑园入选首批二十家“国家重点公园”“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示范单位”,并发起成立了“雕塑公园国际联盟”……雕塑融入长春,雕塑改变长春,雕塑成就长春。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化都市圈的长春,用雕塑城的新名片解读着城市的文化底蕴,丰盈着城市的文化血脉,雕塑艺术已日益成为传递长春乃至中国审美情怀、开放气度和人文精神的最好载体。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冬已
责编:苑丹于飞
长春市委宣传部主办
“看长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l/8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