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地理 >> 旅行记,马普托宫保尖
比莱尼省的天气,多云转晴。上海八点半出发,开始返回马普托。三个半小时的车程,同样的路,同样的景,只是多了几道风景线。信奉基督教的当地人集结起来,一起去泻湖进行“洗礼”活动。多冷的湖水,当心不能感冒!
车行途中,停车路边,购买了莫桑比克的特产腰果。莫桑比克国土面积近八十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公里,万人口,位于非洲东南部。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3/5,其余为平原。属热带草原气候。气候、土壤的特点把莫桑比克的马普托省培育成了世界 的腰果之乡。一路上腰果树频频窜入眼帘,但谁都不识。事后一查,原来就是此君。
它的果实结在果的尾部。
成熟后有一层薄薄的硬壳。剥开炒熟即可食用。当地人销售的方法往往掛在如此的木架上进行销售。
中午12点半左右,回到了马普托。径直去了市中心的中歺馆。也许伙食标准高,午餐又是海鲜大餐:海参鸡汤鲜味十足,蛋黄玉米靑蟹烧得让人吃得一干二净,粉丝开片虾蒸得可口,使得盘底朝了天,清蒸石斑鱼新鲜得只剩下了鱼骨,海鲜炒面烧得喷喷香,一大盘吃得人人叫好,糟渍凤爪吃得只留下一点残汁,海带凉盘拌得吃了还想吃,
年葡萄牙人用武力驱逐了在索法拉的阿拉伯人,建立了 个殖民据点。两年后占领莫桑比克岛。16世纪20年代,葡萄牙人控制了莫桑比克大部地区。他们从莫桑比克输出大量黄金。到18世纪,又开始奴隶贸易,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当地人民不断反抗起义,并于年,赢得独立。
葡萄牙殖民统治了四百多年,殖民教育的全民把葡语当作官方语言;传教士把基督教的福音薫陶的大批当地黑人成了虔诚的信徒。独立后,白人走了近半但留下了一些建筑、城堡及遗迹。这些如今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不过大部都在莫桑比克岛上,我们这是没有去。
独立后,政体开始学中苏制度,学不像却发生了内战。之后又开始民族合解,实行了西方政体,一直到今。我们先来到了年建成的孔塞桑教堂,外观洁白似玉,葡式建筑风格独特。
之后,又来到了工人广场, 任总统的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雕塑背后是年建立的萄萄牙总督府。
又参观了年的埃菲尔设计的铁皮屋,如今成了莫桑比克的文化部办公大楼。
随后来到了葡萄牙人建立的城堡。这个城堡不知为什么不是很大,城墙也不厚,可想而知,洋枪大炮足以对付长梭短刀的。“落后挨打”真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的国防建设千万要加油!否则还是会被老美同学欺凌的……。强大了他还敢搞什么 争呢?绥靖主义是个坏东西!
目前这个城堡已经辟为一个博物馆,展示了些殖民时期的历史图片及用卡通表现了过去的故事……院内,还竖着 仼葡萄牙人的总督, 个传教士以及人民的反抗起义的浮雕。
世界上有十大最美火车站之说,而非洲的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火车站也算是一个。但不是老黑同志原创的,却是殖民者葡萄牙人的建筑艺术作品。据悉也是埃弗尔的设计。火车站广场上杂乱无序,黑圧圧一片,谁又敢下车仔细欣赏呢?我们在导游的力阻下只能顺从地“坐车观花”,而无胆入内。
火车站广场上,黑人兄弟原创的女神雕刻,高大参天,再现了当地神话传说“蛇神”的力大无比,不过女神是黑色的,战败的蛇寓意指葡萄牙人。导游之见,无法查证属实否?
接近傍晚,来到了跨海大桥的一侧,桥由中国路桥公司所建,钱不知是谁出的?拉索桥颇有中国特色,雄伟壮观,据说晚上还有灯饰,可能会成为标志性建筑吧?
返回宾馆途中,路边的一个硕大印巴人的购物中心吸引眼球,五颜六色墻体,与众不同,一洋之隔鄰居来非洲的真不少,大大超过了国人。据说:目前国人2万多,而印巴人却是达60万之众,印度和巴基斯坦老侨民也真够拼的!
晚上,继续在宾馆内的中歺厅就歺,量多得我们只吃了三分之一。太可惜了。今晚继续入住马普托的安经贸凯莱大饭店。完。感谢团友提供的部分照片。写于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安嶶外经凯莱大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