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地理 >> 非洲小国为汶川地震捐款4万,被西方嘲讽,中国的回报让各国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中国一直以来都崇尚着友谊第一,更是把互帮互助发挥淋漓尽致。从古代开始,便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德报恩”,还有“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等都是前人们的一种本质精神,同样也是前人留给后人的警醒。最为常见的还是物质上的帮助,人们常说互帮互助方能彰显大国风范,此话的确不假。
纵观古今中外,不管是地区与地区之间,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只要一方有难,那么都会受到其他地区的帮助。“天灾”是自然法则,无法避免,人类唯一能做的便是加强防护措施,但遇到强大的天灾再好的防护也是徒劳无功的。就比如年的汶川地震,突如其来的天灾让人们措手不及,有的人正在午休,有的人坚守在工作岗位,还有的人正在田间劳作。
在一瞬间,所有的房屋设施轰然倒塌,生灵涂炭,人们流离失所,亲人之间天人永隔。那场灾难所损失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精神上的。中国有句古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21世纪的今天这句话也一样被人们谨记着。年的汶川地震世界皆知,更是有众多的国家对中国施以援手,这些国家也让中国感受到了温暖并让中国铭记于心。在这众多的国家中,有一个国家捐赠数目不多,但却让中国另眼相待。
非洲可谓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一个地区,它一共有54个国家,在这些国家中有一个小国名叫莫桑比克共和国,它是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除了经济不发达之外,自身也欠下非常多的债务。虽说莫桑比克有着某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作为一个贫穷国而言,这些优势对于他们也成为不了优势,资金和技术有限,想发展也是有心无力。莫桑比克如此贫穷也是因为这个国家连连遭受战乱以及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国家怎能富裕。
但就是这样一个贫穷的国家,在汶川遭受灾害之时,凭借自己最大的能力为中国捐赠了四万。或许四万对于我们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这个非常贫穷的国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因为这四万,莫桑比克还被其他国家嘲笑,不过中国并没有因为这小小的数目而心生嫌弃,还非常感谢他们。两国的关系也是越来越好,中国为了表达感谢,还出资莫桑比克,为他们国家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中国还免除了莫桑比克大量债务,全力帮助他们提升经济发展。为了使他们有更多的技术人员与知识分子,中国还让莫桑比克选派一些留学生到中国学更多的知识与技术,等到了回国之后去建设他们自己的家园。对于中国而言,只要是帮助了自己的国家,那么都将会毫不吝啬去回助于他们,对他们施以援手。所以,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对于莫桑比克的帮助真的很让人眼红,毕竟这么大的帮助要是出现在自己的国家,那可谓是发展中的发展。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也正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一种文化精神。就如年疫情来袭,全国恐慌,但在恐慌的基础上,各地医护人员、警察以及志愿者都纷纷前往疫情灾区,所需用品更是从四面八方运送而来,这其中有着国内的,也有着国外的。中国疫情好转,世界疫情又随之而来,中国也无所顾忌派出医疗队以及物资前往抗疫。这便如《论语》中的景象一般:“四海之内皆为兄弟”。
互帮互助不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精神,在21世纪的今天,各国都秉持着睦邻友好的政策。全世界都希望五湖四海之内皆是兄弟,各个国家共同发展,毕竟多一个朋友少一个敌人是世界人民都共同的愿望。
参考资料:
《诗经·卫风·木瓜》《左传·宣公十五年》
《论语》《说苑·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