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地理 >> 跨越大江大海开放的湖南走向世界
湖南,中国内陆省份,不沿边,不临海,开放发展的先天条件并不优厚。但「敢为人先」的湖南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和「三高四新」使命任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突破山海阻隔,勇闯世界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走在了中部地区前列。
年,湖南进出口总额首次逼近亿元关口,自年以来年均增长25%左右,年增速居全国第一。跨越大江大海,开放的湖南正在大步走向世界。
外贸提速家门口可「买卖全球」
年前,《中国海关》杂志发布了上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湖南岳阳以71.26分位居全国综合排名第36位,全省排名第一,连续五年上榜「中国外贸百强城市」,进出口总额五年连跨5个百亿台阶。
三月小阳春的岳阳城陵几港,新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上塔吊林立,货物运转繁忙,几艘吨的货轮正在紧张装卸。
素有「长江中游第一矶」之称的岳阳城陵矶新港区岳阳拥有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是湖南唯一拥有国际港口的城市。素有「长江中游第一几」之称的城陵几新港区,坐拥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3月1日,长沙新港码头,集装箱吊装作业一派繁忙。作为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长沙新港通江达海的能力,已从目的港向目的港兼中转港转变。
离长沙港不远,一列列中欧班列从长沙开福区出发,将半径扩大到了一万多公里外,发出的货物,两周可直达欧洲。
中欧班列(长沙)构筑起湖南与欧洲大陆的大动脉,载走服装、家用电器、湘茶、湘绣、湘瓷,以及湖南生产的机械装备。俄罗斯的木材,白俄罗斯的优质奶粉和乳清粉,西欧的曲奇饼和面包,中亚的棉纱和绿豆等又随着中欧班列纷至沓来。
中欧班列(长沙)年再创新高,共发运列,同比增长94.34%,运输货物货值达27.69亿美元,货重68.03万吨,发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当前,湖南已有四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中欧班列线路扩展到10条,物流辐射欧亚地区30个国家。
湖南具备水运、空运、高铁、高速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优势,再加上「湘粤港直通快车」「湘欧快线」的加持,全省跨境电商顺势而上迎来了蓬勃发展,实现「与世界对话」,加速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手工研磨、现做现取。3月3日一早,一杯杯浓郁飘香的非洲咖啡、美式咖啡在长沙女孩朱珂的手中变着戏法一样成品。「我的原豆是在高桥大市场非洲咖啡交易中心进的,深爱顾客喜欢。」小朱的LOOPINCOFFEE咖啡店内,外卖小哥排队等待。
玲琅满目的商品,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忙碌的景象每天都在湖南高桥大市场内出现,这里经营商品种类超过万种,每年的客流量接近1亿人次。借助湖南自贸区的有利条件,湖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来自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的龙虾、螃蟹。
长沙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消费来自全球各地的特产。
而今,「买全球、卖全球」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为湖南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红利。
近年来,湖南外向型经济来势正猛,进出口总额年突破亿元,年突破亿元,年接近亿元,年接近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5.2%,居全国第一位。
湘企出海「湖南创造」走向世界
在湖南省长沙市城东马坡岭的一条小路旁,有一个不寻常的院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多年来,这个院子一直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圣地」。
「将优质的种子带到非洲,并输出大量农业技术人员,让湖南农业产业走出国门。」湖南杂交水稻中心一位专家说。
湖南杂交水稻已在东南亚和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约2吨,这一领跑世界的科技正在造福全球人类。
「湖南开放的力度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这让我们企业走出去有底气。」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曾表示。
中联重科已在海外建设了70多个国家地区的海外机构,目前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拥有9个生产基地、20个贸易平台、10个备件中心库,产品覆盖沿线31个国家。
三一重工在海外建有美国、德国、印度、巴西等研发制造中心。目前,集团业务已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中,有4家来自湖南长沙,产品已覆盖全球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市场有力的竞争者。
在欧洲,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双层动车奔驰在奥地利、德国、匈牙利等国家的铁路线上。同样,奔驰在中老铁路上的「绿巨人」与「澜沧号」高铁,它的「心脏」和「大脑」也是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生产。
中车株机研制的轻轨列车出口到墨西哥蒙特雷一批创新发展的先进制造企业正成为湖南实体经济的底气,越来越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从湖南走向世界。
据悉,目前湖南省境外企业多达多家,涉及90个国家和地区;湖南大力助推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已有境外上市公司12家。
今年1月21日,湖南省「走出去」企业境外双稳工作总结暨境外商协会对接交流会在长沙举行。湖南省商务厅发布《年湖南省对外投资经济合作重点项目》,27个重点项目抱团「走出去」,涉及工业、农业产业园、交通、商业服务等多个行业,合计金额亿元(人民币)。
数据显示,年湖南全省对外投资实际投资额16.7亿美元,同比增长12.1%,位居全国第10,中部第1。
改革创新打造国际交流平台
年9月,首批5条来自南非的红西柚货柜抵达上海洋山港并完成清关。这标志着湖南自贸区首单易货贸易顺利完成。
首单易货贸易中,南非Takela集团用红西柚等货物,交换湖南的建材、小商品等,双方签订了万美元的易货贸易合同。
「易货贸易」即「以物换物」。这是湖南加强中非贸易的创新举措。据悉,湖南自贸试验区还将上线易货贸易B2B平台,易货交易非洲国家和地区范围达到10个。到年,有望实现中非易货贸易交易额50亿元,建立国内与非洲国家供货商及需求方资源信息大数据平台。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
湘企湘品「出海」,离不开政策的创新与国际间交流平台的搭建。近年,湖南出台了一系列稳主体、稳市场、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政策措施,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为外贸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作为开放的「探路者」和「试验田」,湖南自贸区建设提出7大领域项制度创新试验,总体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了11项改革事项。自启动以来,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一年来,湖南自贸区新设企业家,实际利用外资7.14亿美元;新引进项目个,总投资额.46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5.82亿元。
「十三五」期间,湖南组织举办了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中国(湖南)欧洲贸易投资洽谈会、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北京世园会湖南日活动、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等21场重大国际性会议展览,组织企业参与境内外展览余场次,促成个项目成功签约,合同引进资金.6亿元;累计接待来访团批次,组织出访团组35个,带领余家湖南企业走出国门,邀请和接待了国外多家企业来湘参会或考察,湖南对外「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年,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湖南相继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大会、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等国际性盛会,旧雨新知,冠盖云集,通过现场参与或云联线的方式洽谈经贸合作,将湖南再次推向令人瞩目的世界舞台,不断拓展湖南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前,中非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湖南,成为湖南第一个国家级、国际性对外开放平台,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启动建设、湘南4个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8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相继落地;还有16个国家级园区、个省级园区、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3个国家一类口岸、13个进口指定口岸的建设,湖南的开放平台数量居内陆地区前列。
年,湖南省印发了《湖南省「十四五」商务和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全方位、深层次总结了湖南对外贸易所取得的成就,并根据国际形势提出加大湖南开放力度,进一步拓展口岸平台和国际物流大通道。
量身定制湖南开放迎来新机遇
年,一系列关税政策调整,将为湖南外贸发展带来新机遇。
自年1月1日起,国家对项商品(不含关税配额商品)实施进口暂定税率。按年湖南进出口值静态测算,预计可为湖南进口企业带来近2亿元的税收优惠,将有助于湖南制造业降低进口成本,维护产业链稳定,促进优化升级。
中非经贸合作论坛永久落户长沙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部分政策是为湖南「量身定制」的。去年,由长沙海关报送的降低黄铁矿、可可豆、风电连轴器等15项税政调整建议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采纳,采纳数量占全国海关五分之一。
湖南是茶油生产大省,此前由于缺少单独税则子目,茶油只能以「其他固定植物油名目」出口。去年,由长沙海关报送的新增茶籽油税则子目建议获采纳,不仅解决了茶油出口的「身份」问题,更有利于扩大湖南茶油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减少茶油出口遇到的贸易壁垒。
年,中国将实施19个自贸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其中,对日本、新西兰等9个国家RCEP协定税率已于1月1日起生效,对韩国也于2月1日起生效;与新西兰等10个国家的自贸协定进一步降税。这些都将有助于湖南企业开拓市场,促进湖南更高水平开放。
(文=傅春桂来源=香港文汇报)
往
期
精
彩
强省会,长沙开启“抢人”模式
惊到了!郴州两名确诊者竟疑似从香港偷渡返乡
“航天少帅”履新湘省书记
迈向万,长沙底气何在?
张家界,有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