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地理 >> 邮票里的中国铁路大桥三
-29《中国高速铁路》
高速铁路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运输方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年12月7日至9日,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为配合大会召开,中国邮政于12月7日发行了“-29《中国高速铁路》”特种邮票1套1枚。邮票主图近景为飞驰的“和谐号”高铁动车,中景为动车组群,远景则为京广高速铁路控制性工程——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武汉市的第六座长江大桥,第二座公铁两用大桥。大桥于年9月28日开工建设,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正桥长米,主桥采用主跨米的双塔三索面钢桁斜拉桥;上层为6车道公路,设计时速80公里;下层为四线铁路,分别为京广高速铁路和沪汉蓉客运专线,设计时速公里;大桥可以同时承载2万吨荷载。该桥为中国首座四线公铁两用斜拉桥,创下了跨度、荷载、速度、宽度4项当时的世界第一。-17《京沪高速铁路通车纪念》
为纪念京沪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中国邮政于年6月30日发行了“-17《京沪高速铁路通车纪念》”纪念邮票1套1枚。邮票主图为疾驰而来的和谐号动车组和京沪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画面的背景还分别绘有祈年殿、中央电视台、国家体育场、陆家嘴建筑群、世博园中国馆等京沪两地标志性建筑。京沪高速铁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是我国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横跨京、津、冀、皖、苏、沪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线路全长公里。京沪高速铁路于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对于完善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改善沿线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全长m,跨水面正桥长m,主桥采用跨度为(+++++)m的钢桁拱桥,于6年9月14日正式开工建设,8年2月27日开始全面架设钢梁,年9月28日顺利合龙贯通,年1月11日正式投入使用。大桥采用了诸多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建成时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高速铁路桥,也是世界上设计荷载最大的高速铁路桥。-5《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当前我国重大的国家战略,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中国邮政于年3月9日发行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特种邮票1套3枚,小全张1枚。邮票表现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第一阶段率先启动并有所突破的交通、生态、产业三大方面的内容,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要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进行了展现。该套邮票的第1枚为“交通互联互通”,画面描绘了高速铁路桥梁上飞驰着高速动车组,桥下的高速公路通向远方,远处有巨轮在海岸码头装卸货物,大型客机在蓝天中翱翔。整个画面展现了京津冀三地之间陆、海、空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网络。-29《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成就》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技术创新、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为展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成就,中国邮政于年11月25日发行了“-29《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成就》”纪念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其中第1枚邮票以飞驰的动车组穿越贵广高铁的崇山峻岭为背景,以高速铁路铺轨、高速铁路隧道、高速综合检测车(CITB型)为前景,展现了中国高铁建设恢弘壮观的场景。第2枚邮票画面表现的是体现了中国高铁列车最先进技术的“复兴号”与“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整备场整装待发,宛如“陆地航母”的壮观场面,展示了中国高铁的良好品牌形象。第3枚邮票“高速铁路桥梁”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为主体元素,背景辅以浏阳河大桥画面,两座大桥一前一后,采用俯视和仰视的不同视角表现出高速铁路大桥的宏伟气势,反映了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工程技术的新高度。第4枚邮票以北京南站为主体元素,搭配上海虹桥站画面,表现了我国高速铁路客运站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小型张则以“复兴号”两种车型为主体元素,并搭配京沪两地标志性建筑剪影,体现出中国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勇当先行。-23《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覆盖沪、苏、浙、皖、赣、鄂、湘、渝、川、云、贵等11省市,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中国邮政于年8月26日发行了《长江经济带》特种邮票一套6枚,小全张1枚。该套邮票全景式展现了长江经济带全方位的发展成就。其中第二枚“综合立体交通走廊”邮票,画面中长江蜿蜒、舟楫如梭,雄伟的高速铁路大桥和鹦鹉洲公路大桥跨越天堑,陆地上立交桥四通八达,从机场起飞的大型客机翱翔天宇,展现了长江经济带科学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建设成就。杰出的中国工程师
纪87《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为缅怀和纪念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先驱、铁路专家詹天佑诞辰周年,中国邮政于年6月20日发行了“纪87《詹天佑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第1枚为詹天佑像,第2枚为京张铁路。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铁路第一人。他于12岁考入官派留学生赴美求学,主修铁路工程。他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在铁路桥梁方面,年他首次在我国铁路使用气压沉箱法修建滦河铁桥的桥墩基础并取得成功,解决了英国工程师未能解决的技术困难,引起中外注意。在修建关外铁路时,推广使用气压沉箱法修筑了女儿河等桥梁。年11月,邮传部派他实地调查了京汉铁路郑州黄河桥的稳固问题。年底,邮传部派他前往济南,审定了津浦铁路泺口黄河桥的选址、设计和预算。作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者,詹天佑被人们称作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6-11《中国现代科学家(四)》中国邮政于6年5月13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四)》纪念邮票1套4枚,其中第2枚为“桥梁专家茅以升”。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于年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考取清华官费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和梅隆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钱塘江大桥,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公铁两用大桥。该桥在工程技术上的成就增强了国人在桥梁建设方面的自信心,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工程师刮目相看。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茅以升担任由二十多位中外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主持这个委员会,解决了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的诸多难题,为这座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晚年,他编著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中国的古桥和新桥》等著作和大量科普文章。年9月25日,茅以升被评选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外国邮票里的中国铁路桥梁
马里《中国邮政开办周年》为了纪念中国邮政开办周年,马里共和国邮政于年发行了《中国邮政开办周年》邮票小型张1枚,图案为中国的南京长江大桥。莫桑比克《世界桥梁》莫桑比克邮政于年发行了《世界桥梁》邮票1套6枚,其中第1枚为中国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此外还有法国米约高架桥、澳大利亚悉尼港湾桥、中国香港青马大桥、斯洛伐克阿波罗大桥和美国科罗纳多大桥等世界著名桥梁。水柏铁路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境内的深山峡谷处,跨越北盘江,1年11月建成通车。主桥采用主跨m的上承提篮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是我国首次将钢管混凝土拱用于大型铁路桥梁,也是当时国内第二大跨度铁路桥梁。格林纳达《武汉桥梁》“世界集邮展览”是国际集邮联合会为推动世界集邮文化事业发展,组织开展的全球范围最高级别、最高水平的竞技性集邮顶级赛事。年6月11日至17日,世界集邮展览在武汉举行,除了中国专门发行纪念邮票外,逾十个海外邮政也为本次邮展发行了邮票。例如格林纳达邮政发行了《中国世界集邮展览——武汉桥梁》邮票小全张1套4枚。该套邮票第二枚为武汉长江大桥,画面为灯光璀璨的大桥夜景。吉布提《中国桥梁建筑》吉布提邮政于年发行了《中国桥梁建筑》邮票,一套15枚。这套邮票中有3枚中国铁路大桥,分别为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和天兴洲长江大桥。其中第1枚为天兴洲长江大桥,画面中桥塔巍峨屹立,主梁雄跨宽阔的江面。第9枚为武汉长江大桥,展现了日暮时分大桥华灯初上的迷人夜景。第15枚为钱塘江大桥,亦为夜色中的景象。钱塘江大桥位于杭州六和塔附近,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和建造,是中国自行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大桥全长m,正桥长m,上层为双车道公路,下层单线铁路由16孔跨度为65.84m的简支钢桁梁和2孔14.63m上承板梁组成。年11月11日举行开工典礼,年2月正式开工,年9月26日铁路通车,同年10月公路通车。此外,该套邮票还表现了中国的澳门氹仔大桥、安平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卢沟桥、风雨桥、港珠澳大桥、广济桥、洛阳桥、南京长江三桥、青岛海湾大桥、五亭桥、赵州桥,不仅集中展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造桥技术,更彰显了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水平。邮票里的中国铁路大桥(一)邮票里的中国铁路大桥(二)作者:张雷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土建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正高工中国铁道学会桥隧委员会委员茅以升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桥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