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桑比克 >> 莫桑比克地理 >> 马拉维的国家概况介绍
马拉维共和国(英语:RepublicofMalawi),简称马拉维。位于非洲东南部,是个内陆国家,地形狭长,处于南纬9.8至17.5°,东经33至36°之间。北与坦桑尼亚接壤,东、南与莫桑比克交界,西与赞比亚为邻。马拉维国土总面积为11.8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马拉维得名于境内的马拉维湖,这个湖是非洲第三大湖,面积3万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可达多米,有很多世界独一无二的淡水鱼种类。大部分居民是班图人。大多数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首都利隆圭。
马拉维具有多样化的地形特征,全境分为大裂谷、中央高原、高地和孤立山脉四个自然地理区。其最大特色是马拉维湖的槽谷及其两侧的高原。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境内多高原,西部高原平均海拔~米,东部高地平均海拔米。从区域上看,马拉维地形主要有三种:北部区域多山,最高峰超过米,并形成起伏不平的尼卡高原和山崖、山谷和斜坡形态各异的维非亚高原;中部区域主要是高原,海拔大多在米以上;南部区域除松巴高原外大多数是低地,但位于南部姆兰杰的萨皮图瓦山海拔米,为全国最高峰。
马拉维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分三个季节:5~8月为凉干季节。高原地区平均气温15.5~18℃,裂谷地区平均气温为20~24.5℃,最冷月份是7月,最高气温为22.2℃,最低气温为7℃。雨季从11月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4月,年降雨量为90%发生在这一季节。在雨季,马拉维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毫米,一些高原地区降雨量超过毫米,特别是姆兰杰山东面迎风坡降雨量高达毫米。
马拉维、坦桑尼亚、莫桑比克之间的马拉维湖为非洲第三大湖。马拉维虽为内陆国家,但境内河流、湖泊众多,主要有希雷河、鲁库鲁河、鲁奥河以及马拉维湖、奇尔瓦湖、奇库库塔湖等。
马拉维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严重依赖国际援助。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包括:烟草、咖啡、茶叶、棉花、甘蔗。其中烟草是其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相关行业吸收了全国70%的劳动力就业,同时烟草也是马拉维第一大外汇来源,占全国外汇收入的60%,主要销往欧洲。
马拉维曾为英国殖民地,独立后仍留在英联邦内,受英国影响很深,行政、司法、教育等都采取英国模式,至今英国仍是其最重要的援助国。全国70%以上的居民信奉基督教,20%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印度、巴基斯坦、黎巴嫩裔商人经济实力雄厚,在很多经济领域占有优势地位。
马拉维共和国(TheRepublicofMalawi)。
,平方公里。
1万(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
主要民族为契瓦族、隆韦族和尧族。
马拉维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奇契瓦语。约82%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13%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
克瓦查(Kwacha)。
1美元≈.87克瓦查。
利隆圭(Lilongwe),人口约98万(年)。
总统拉扎勒斯·麦卡锡·查克维拉(LazarusMcCarthyChakwera),年6月就任。
英雄纪念日(1月15日)、烈士纪念日(3月3日)、劳动节(5月6日)、自由日(6月14日)、国庆节(7月6日)。
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处于南纬9.8至17.5°,东经33至36°之间。北与坦桑尼亚接壤,东、南与莫桑比克交界,西与赞比亚为邻。3/4国土海拔~米。
马拉维属热带草原气候。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分凉干(5月~8月)、热(9月~11月)、雨(12月~4月)三季。热季最高温度为29℃,凉干季最低温度为7℃。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16世纪,班图人开始大批进入马拉维湖(旧称尼亚萨湖)的西北一带,并在马拉维及毗邻地区定居。年英国正式宣布这一地区为“英属中非保护地”,又名尼亚萨兰。年10月,英国强行将尼亚萨兰同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组成“中非联邦”。年2月1日中非联邦解体,尼亚萨兰实行内部自治。年7月6日独立,改名为马拉维。年7月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马拉维大会党主席海斯廷斯·班达(HastingsBanda)任终身总统(具体可查看世界历史网《马拉维历史发展阶段简介》的相关介绍)。
马拉维独立以来,政局一直保持稳定。年5月,举行首次多党制选举,联合民主阵线主席巴基利·穆卢齐(BakiliMuluzi)当选总统,并于年6月连任。年5月,宾古·穆塔里卡(BinguMutharika)当选马第三任总统,并于年5月连任。年4月5日,穆塔里卡总统突发心脏病逝世。7日,副总统乔伊丝·班达(JoyceBanda,女)接任总统。年5月,马举行首次总统、议会、地方政府三合一选举,前总统宾古·穆塔里卡胞弟、民主进步党主席彼得·穆塔里卡(PeterMutharika)当选总统。年5月,穆塔里卡胜选连任总统并于当月就职。年2月,马临时宪法法院就大选争议案做出裁决,宣布年大选结果无效,要求在未来天内举行新一轮总统选举,马国家领导人恢复至年5月21日大选前的安排。年6月23日,马重新举行总统选举。大会党和联合变革运动等9党联盟(Tonse联盟)总统候选人、大会党主席查克维拉战胜民主进步党—联合民主阵线联盟候选人穆塔里卡当选总统,并于6月28日就职。
马拉维现行宪法于年5月颁布,年修订。宪法规定,马拉维实行多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由全国普选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保护多党民主和独立的司法权。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内阁是最高行政机构。
马拉维实行一院制。议会由总统、议长、副议长、民选议员等组成,每届任期5年。本届议会于年6月组成,共个议席,执政党民进党62席,大会党55席,独立议员55席。议长凯瑟琳·哈拉(CatherineHara),来自大会党。
马拉维本届政府于年7月8日组成。主要成员有:总统兼国防部长、国防军总司令拉扎勒斯·麦卡锡·查克维拉(LazarusMcCarthyChakwera),副总统兼经济计划发展与公共领域改革部长索洛斯·克劳斯·奇利马(SaulosKlausChilima),农业部部长洛宾·洛韦(LobinLowe),财政部部长费利克斯·姆卢苏(FelixMlusu),交通与工程部部长穆罕默德·西迪克·米亚(MohammedSidikMia),旅游、文化与野生动物部部长迈克尔·比兹维克·乌西(MichaelBizwickUsi),外交部部长艾森豪威尔·恩杜瓦·姆卡卡(EisenhowerNduwaMkaka),妇女、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部部长帕特丽夏·安妮·卡利亚蒂(PatriciaAnnieKaliati,女),国土安全部部长理查德·奇姆文多·班达(RichardChimwendoBanda),地方政府部部长林森·坎贝瓦·威登·贝莱坎亚马(LingsonKambewaWaidonBelckanyama),司法部部长泰特·姆瓦罗(TitusMvalo),教育部部长阿格妮丝·恩亚隆杰(AgncsNyalonje,女),卫生部部长昆比泽·坎多多·奇蓬达(KhumbizeKandodoChiponda),劳工部部长肯尼·爱德华·坎多多(KennyEdwardKandodo),能源部部长牛顿·坎巴拉(NewtonKambala),土地部部长凯齐·卡桑巴拉·姆苏夸(KezzieKasambalaMsukwa),贸易部部长索斯滕·艾尔弗雷德·格温圭(SostenAlfredGwengwe),公民教育与国家团结部部长蒂莫西·帕戈纳奇·姆坦博(TimothyPagonachiMtambo),林业与自然资源部部长南希·藤博(NancyTembo,女),青年与体育部部长乌莱穆·姆松加马(UlemuMsungama),工业部部长罗伊·阿卡朱韦·卡查莱-班达(RoyAkajuweKachale-Banda,女),矿业部部长拉希德·阿卜杜勒·贾法尔(RashidAbdulGaffar),信息部部长戈斯佩尔·卡扎科(GospelKazako)。
分最高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
马拉维主要政党有:
(1)、马拉维大会党(MalawiCongressParty,MCP):执政党。年成立。原名为尼亚萨兰非洲人国民大会,年改称现名。年马独立后至年为马唯一合法政党,执政时间长达30年。年马首次多党制选举后沦为反对党,年6月大选后重新上台执政。现任主席为拉扎勒斯·麦卡锡·查克维拉(LazarusMcCarthyChakwera)。
(2)、联合变革运动(UnitedTransformationCampaign,MTC):执政联盟成员。年,奇利马与彼得·穆塔里卡总统决裂后,领导发起“奇利马运动”。同年7月,奇宣布将“奇利马运动”改名为联合变革运动,并注册为政党。年3月,联合变革运动同大会党等组成9党竞选联盟,并在6月重新举行的大选中获胜。
(3)、民主进步党(DemocraticProgressiveParty,DPP):年2月由马时任总统宾古·穆塔里卡成立。根据该党公布数据,有党员万。主张团结所有马拉维人,致力于恢复经济增长和减贫。现任主席为彼得·穆塔里卡。
(4)、联合民主阵线(UnitedDemocraticFront,UDF):前身为年3月在利隆圭成立的联合民主独立党,同年10月改为现名。年起执政,年因宾古·穆塔里卡总统脱离该党另立新党执政而沦为反对党。现任主席为阿图佩莱·穆卢齐。
(5)、人民党(PeoplesParty,PP):年由时任副总统乔伊丝·班达建立。该党以“团结、平等、发展”为建党理念,主张保障公民宪法权利,推进政治决策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和出口产品多元化,大力发展工商业、教育和艾滋病防控,促进就业,保障粮食安全。现任主席为乔伊丝·班达。
拉扎勒斯·麦卡锡·查克维拉:总统。年4月5日生。马拉维大学哲学学士,南非大学神学硕士,美国三一国际大学教牧学博士。年起在马拉维神召会神学院担任讲师,并于年出任该院院长,同时担任马全国神学院联合会主任。先后担任马国家石油控制委员会主席、国家体育委员会主席、公立大学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年4月加入大会党,10月当选大会党党主席。年和年,作为大会党候选人参加总统选举,均败给穆塔里卡。在年6月重新举行的总统选举中,查克维拉以约59%的得票率击败穆塔里卡,当选总统,并于6月28日就职。
索洛斯·克劳斯·奇利马:副总统。年2月12日生。先后获马拉维大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马拉维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英国博尔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多家私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年,作为穆塔里卡的竞选搭档参加总统选举并当选副总统。年11月被穆塔里卡调整出内阁。后领导发起“奇利马运动”,于年7月改名为联合变革运动并注册为政党,奇利马任党主席。年,作为联合变革运动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以20.24%的得票率位列第三。年6月作为查克维拉竞选搭档参加总统选举,并再次当选副总统。
阿瑟·彼得·穆塔里卡:前总统。年7月18日生。获伦敦大学法学学士学位,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年以来,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先后任助教、副教授、教授。曾先后任马拉维司法部长、教育部长、外交部长等职。年5月当选马第五任总统。年5月连任总统,后由于马临时宪法法院裁决总统选举无效而参加重新举行的年总统选举,最终败选。
马拉维为农业国,全国约86%人口从事农业,经济十分落后,系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援。主要种植烟草、棉花、玉米等,是非洲主要烟草生产国之一,烟草出口占国家外汇收入70%。其白肋烟(Burley)质量上乘,在世界烟草界享有盛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马政府推行私有化和脱贫计划,但因西方指责马吏治腐败并冻结援助,经济发展受阻。宾古·穆塔里卡上台后,努力改善同西方关系,西方逐步恢复援助,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年起实施“增长与发展战略”,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支持。由于政府增加农业投入,扩大实施农业补贴计划,马连续多年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经济增长率连续6年超过7%(年至年)。年上半年,马发生外汇和燃油短缺危机,并引发全国性示威游行和骚乱。年4月,乔伊斯·班达就任总统后,同西方缓和关系,着力争取外援,推出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马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由于班达政府曝出“现金门”丑闻并持续发酵,西方传统捐助方纷纷暂停向马政府提供预算支持,经济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年,彼得·穆塔里卡上台后,加大改革力度,出台政策举措吸引投资,促进贸易,经济保持相对稳定。但年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旱涝灾害频仍,传统产粮区损失严重,对马粮食生产及经济发展冲击较大。查克维拉上台以来,马新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初步拟定了三大支柱和重点领域。三大支柱分别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增强市场经济稳定性和强化财政金融管理。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通过多种形式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加快供水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等。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马拉维政府将年经济增长预期由5.5%下调至1.9%,马储备银行将年通胀率预期由8.8%上调至9.8%。据马政府向联合国提交的国家报告显示,疫情在年对马造成的经济损失或高达5万亿克瓦查(约60亿美元)。
马拉维矿藏有煤、铝矾土、石棉、石墨、磷灰石、铀、铁矿等。年在北部探明了储量为11,吨的铀矿。森林面积约73万公顷。水利资源丰富。
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业,包括烟草、茶叶、蔗糖、酿酒、棉纺、菜油、建材和食品加工等。
农业是马拉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全国38%的土地为可耕地。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小米、豆类、水稻、木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茶叶、甘蔗等,是非洲最大烟草生产国之一。畜牧业以饲养牛、羊、猪、鸡为主。马拉维湖和希雷河上游为主要产鱼区。全国约24万人从事捕鱼业。
近年来,马拉维大力改进旅游设施,旅游业发展较快。年,马拉维旅游业实现产值亿克瓦查,占GDP比重7.2%。游客主要来自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南非、坦桑尼亚和英、美等国。主要旅游胜地有马拉维湖、国家公园、狩猎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马拉维为内陆国,最近的港口为莫桑比克的纳卡拉港和贝拉港。国内以陆路交通为主。
公路:总长2.49万公里,其中沥青路公里,与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的公路连接。
铁路:总长公里,与莫桑比克铁路相接。
空运:有民用机场4个,其中2个为国际机场,国际航线通往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阿联酋和英国。
水运:年南部恩桑杰国际内陆码头一期竣工,完成与赞比亚铁路连接。
/财年,马拉维政府总收入18.04亿美元,总支出23.74亿美元,财政赤字7.4亿美元。/财年,计划总收入19.1亿美元,计划总支出29.2亿美元,预计年度新增赤字约10亿美元。
马拉维对外贸易主要出口烟草、茶叶、蔗糖、咖啡,进口工业及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化肥、化工产品等。马拉维主要贸易对象是南非、英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荷兰以及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成员国。
欧盟、英国、美国、世界银行、日本等是马拉维的主要援助方。年底,西方国家以政府打击腐败不力为由,冻结向马拉维援助款目。年5月,宾古·穆塔里卡执政后加大反腐败力度,缩小政府规模,紧缩开支,获得西方国家认可。年起援款逐步解冻。/年度年获世界银行、英国等援助7.92亿美元,涉及扶贫、电力、水利建设、投资环境、艾滋病防治项目等。年,马拉维与西方关系交恶,西方逐渐削减对马援助。年4月班达总统就任后,着力改善与西方关系,西方对马拉维援助逐渐恢复并增加。年10月,马拉维政坛曝出公职人员贪污公款的“现金门”丑闻,西方传统援助方再度暂停对马拉维预算援助。年5月,世界银行率先宣布恢复对马直接预算支持。年11月,IMF亦宣布向马拉维提供直接预算支持。
约有劳动力万人。有4医院、25医院,48医院,个医疗中心,个诊所。平均人拥有1.3张床位、0.2名医生。/年度,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支出为亿克瓦查,占马政府开支的第二位。年预期人均寿命为63.7岁。联合国发布的《年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年马拉维人类发展指数为0.,位列个国家中的第位。(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马拉维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和警察。总统兼国防军和警察部队总司令。正规军总兵力约人。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2年。马拉维武器主要由英国、法国等提供。
马拉维沿袭英国教育制度。学校有公立和私立两种。学制小学8年、中学4年。年起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国共有公立大学4所,即马拉维大学、姆祖祖大学、利隆圭农业与自然资源大学和马拉维科技大学。有多所私立大学。中学近所,小学余所,教师2万多人。
主要报刊:《每日时报》,5年创刊,英文,日发行量1.4万份;《马拉维新闻》,年创刊,英文、奇契瓦文周刊,日发行量1.9万份;《民族报》,年创刊,英文日报,民间报刊,日发行量1.6万份。
马拉维通讯社:官方通讯社,年创办。
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年马国家电视电视台与国家电台合并,成立新的马拉维国家广播公司,隶属马政府。两台主要用英语、奇契瓦语编播节目。电台有8个频道。
马拉维奉行睦邻友好和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马拉维是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成员国,与9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马拉维政府重视改善和加强同邻国的关系。马拉维于年年同南非建交,是当时非洲唯一与南非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两国签有贸易协议,并在交通、教育、贸易、卫生等方面开展合作。南非是马拉维最大的贸易伙伴。马拉维同赞比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等国也保持着密切关系。年8月至年8月,马拉维担任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国。年,穆塔里卡总统与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莫桑比克总统菲利佩·纽西举行三方会谈,就马莫边境难民问题、希雷河-赞比西河水域开发等交换意见。年8月,查克维拉总统出席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第41届首脑峰会。年9月22日,查克维拉总统携夫人对赞比亚进行正式访问。10月6日,查克维拉总统对莫桑比克进行正式访问。10月7日,查克维拉总统对坦桑尼亚进行国事访问。
马拉维重视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欧盟、美国、英国和日本曾是马主要援助国。年3月,时任总统班达访问美国,参加奥巴马总统集体会见非洲四国领导人。年8月,穆塔里卡总统赴美出席美非峰会。年12月,穆塔里卡总统出席英联邦首脑会议和在英国举行的全球非洲投资论坛。年至年,穆塔里卡总统出席联合国大会等国际会议。年10月,美国总统夫人梅拉尼娅访问马拉维。年2月,冰岛外长索尔达松访问马拉维。6月,奇穆利伦吉副总统赴莫桑比克出席美非商业峰会。年8月,奇穆利伦吉副总统赴日本出席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横滨峰会。10月,英国哈里王子到访马拉维并同穆塔里卡总统举行会谈。12月,彼得·穆塔里卡总统赴西班牙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年1月,穆塔里卡总统率团出席首届英国-非洲投资峰会。
马拉维独立之初即同印度建交,现有印度后裔和侨民约1.15万人。印度企业涉足马拉维农产品加工、矿产能源开发、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马开始重视与亚洲及北非地区国家发展关系,相继与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马来西亚建交。年11月,印度副总统奈杜访问马拉维。年10月,穆塔里卡总统赴俄罗斯出席首届俄非峰会。
本文发布于世界历史网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l/7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