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确诊超15万,死亡超8.5万。有一片大陆血流成河,却仍被世界遗忘。10天,确诊人数暴增5倍,53天,病毒蔓延55国,仅1国暂时幸免,60国GDP总和的5%-10%,瞬间消失。非洲大陆,13.4亿人的家。人口总量世界第二,贫困人口世界第一。贫病交加、超高人口密度、缺电少水。(西非格拉斯,被誉为“非洲威尼斯”,远看很美)(镜头拉近,这里是世界最大的“海上贫民窟”)检测、跟踪、隔离、治疗、维持治安、处理尸体……于非洲而言,抗疫所有环节,全都薄弱。(4月5日,肯尼亚。警方用催泪瓦斯驱赶聚众市民)3月0日,世卫总干事谭德赛哽咽发声:“非洲,请做好面对最坏结果的准备,从今天开始”。比尔·盖茨:“疫情或将夺走万非洲人的生命。”(埃塞俄比亚首都,孩子们吃着中国“爱心午餐”,露出天使般的笑容。亚的斯亚贝巴,00多万人口,贫困儿童超过十万)(“看着孩子们吃饱饭,高兴得手舞足蹈,我的眼泪流下来……”——志愿者殷彬彬)不隔离,病毒长驱直入;隔离,温饱难以为继。灾难已来,非洲大陆,手无寸铁,避无可避。唯一的优势,是非洲的人口结构更加年轻,血肉之躯,成为很多非洲百姓对抗病毒的唯一武器。这一场艰难抗疫,才是真正的贴身肉搏。01非洲疫情,真正的可怕在于,确切的感染人数,永远无法知晓。尼日利亚,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平均每家7个孩子,70%百姓日生活费不足1美元。据年统计,人均寿命47岁。(曾有专家预测,到年时,尼日利亚的人口总数将飙升近10倍,总人口数达15亿,超过中国)4月6日,尼日利亚·塔尔诺州奥诺镇一处乡村。很当地多数村镇一样,没有通电。渴望知情的民众,只能聚在广场聆听非盟公告。刺耳的喇叭声里,公告内容令人揪心:“此次疫情将导致非洲超,万人失业,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产油国遭受重创,旅游业损失超亿……”每张脸都神色凝重,眼中充满绝望。而数千张毫无防护的面孔下,病毒已暗潮汹涌。(这绕房一圈的不是水泥坪,是墓地。当地人喜欢把亲人葬在房子周边。缺乏规范的尸体处理程序,无形中又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没有检测,就没有确诊。眼下的非洲,检测试剂严重短缺。月初,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非洲国家仅有个,到4月才逐步增加到43个。而未接受检测的非洲病例,在此期间悄然扩散全球。一星期前,南非共检测1.3万人,其中近80%在私营实验室完成。检测费用每人75美元,自掏腰包。而目前非洲超40%百姓,每天生活费低于美元。连温饱都遥不可及,何谈检测?(蝗灾,让贫瘠的非洲大陆雪上加霜。难民营里一位母亲给孩子喂水)深不见底的贫穷,让“活下去”变得奢侈。因为穷,非洲病毒检测数普遍少得可怜,东非南苏丹,年独立,世界最年轻国家。多万人口,目前检测不足0例。(实拍南苏丹的百姓们)西非布基纳法索,接到疑似病例求助7.5万,但因能力有限,只进行了千例核酸测试,确诊数却高达例,其中包括6名国家部长和美国驻该国大使。一个特殊人物加入武汉大会战!为复杂决定于你谈话的对象。当射电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找到6到8个原子的分子时,他们把它叫做复杂分子,因为没有人会想到在险恶的宇宙空间可以找到这种东西。但是生化学家可能会把这种分子称为很简单的分子。
什么叫元素?
在整个宇宙,只有9种自然产生的元素。唯一的决定这种特定的元素是这种元素而不是其它的元素的是在原子核里的质子数量。例如,在宇宙中每个原子核里有一个质子的原子是氢,每个核里有两个质子的原子是氦而不会是其他。碳原子有6个质子,氧原子有8个质子等等。一直到核里有9个质子的铀。原子核里有相同质子和电子数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了简便,科学家们按照质子数目把元素进行了分组,这就是元素周期表。世界上每个化学实验室里或课堂上通常会有这么一张。这是世界的蓝本,因为就9个基本的元素构成了我们的世界。ArmandDeutsch许多年前写过精彩的科学小说。一组未来的考古学家在开凿古火星人的文明遗迹,发现了一所大学。他们正为无法破解火星语言而感到困惑的时候来到一个化学实验室,在实验室的墙上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一个马上被他们识别的东西。因为它代表了通用的,超越文化甚至是种族的东西。所以,元素周期表成了破解火星语言的敲门砖。核中具有少量质子的元素有时被称为轻元素或简单元素;有大量原子的就叫重元素或复杂元素。
物质有多少种状态?
物质典型存在于三种态。我们知道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物质处于什么态取决于物质的化学本质,环境的温度和压强。在地球上,我们找一个事物为例,我们能看到它的三个态。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低于华氏3度时我们称之为冰,当温度在华氏3度到1度之间时我们称之为水,高于华氏1度时,我们称之为水蒸气。(在非常高的温度下,氢和氧原子之间的键被打破,它的本质就不再是水蒸气,就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反物质
反物质是物质的镜像。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通常物质中没有发现过反物质,即使在实验条件下,反质子也一瞬即逝。
当你照镜子时,看一看在镜子中的那个你,如果那个镜子里的家伙真的存在,并出现在你的面前,会怎么样呢?
科学家们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把镜子中的那个你叫做“反你”。他们甚至想象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和我们现在的世界很象的世界,或者说是我们的世界在镜子里的像。它将是一个由反恒星、反房子、反食物等所有的反物质构成的反世界。但是反物质是什么,这一切又可能是真实的吗?
对于“反物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恶作剧的意味。反物质正如你所想象的样子——是一般物质的对立面,而一般物质就是构成宇宙的主要部分。直到最近,宇宙中反物质的存在还被认为是理论上的。在年,英国物理学家PaulA.M.Dirac修改了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方程(E=mc)。Dirac说爱因斯坦在质能方程中并没有考虑“m”——质量——除了正的属性外还有负属性。Dirac的方程(E=+或者-mc)允许宇宙中存在反粒子。而且科学家们也已经证明了几种反粒子的存在。这些反粒子,顾名思义,是一般物质的镜像。每种反粒子和与它相应的粒子有相同的质量,但是电荷相反。以下是0世纪发现的一些反粒子。
正电子——带有一个负电荷而不是带有一个正电荷的电子。由CarlAnderson在年发现,正电子是反物质存在的第一个证据。反核子——带有一个负电荷而不是通常带有一个正电荷的核子。由研究者们在年的伯克利质子加速器上产生了一个反质子。
反原子——正电子和反质子组合在一起,由CERN的科学家制造出第一个反质子(CERN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简称)。共制造了九个反氢原子,每一个的生命只有40纳秒。到年CERN的研究者把反氢原子的产量增加到了每小时个。当反物质和物质相遇的时候,这些等价但是相反的粒子碰撞产生爆炸,放射出纯的射线,这些射线以光速穿过爆炸点。这些产生爆炸的粒子被完全消灭,只留下其它亚原子粒子。物质和反物质相遇所产生的爆炸把两种粒子的质量转换成能量。科学家们相信这种方法产生的能量比任何其它推进方法产生的能量强的多。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建一个物质——反物质反应机呢?建造反物质推进机的困难之处在于宇宙中反物质的缺乏。如果宇宙中存在相等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我们将可能看到围绕我们的这些反应。既然我们的周围并不存在反物质,我们也不会看到物质和反物质碰撞所产生的光。
在大爆炸产生时粒子数超过反粒子数是可能的。如上所述,粒子和反粒子的碰撞把两者都破坏掉了。并且因为开始的时候有更多的粒子存在,所以现在的粒子是所有留下来的那些。今天在我们的宇宙中可能已经没有留下任何天然的反粒子。但是,在年科学家们发现在银河系中心附近有一个可能的反物质源。如果那个地方真的存在,也意味着存在天然的反物质,所以我们将不再需要制造反物质。
但是目前,我们将不得不创造我们自己的反物质。幸运的是,通过使用高能粒子对撞机(也叫做离子加速器)这种技术制造反物质是可行的。离子加速器,象CERN,是沿很强的环绕的超磁场排列的一些巨大的隧道,超磁场可以使原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推进。当原子通过加速器出来时,它轰击目标,创造出粒子。这些粒子中的一些就是用磁场分离的反粒子。这些高能离子加速器每年只能产生几个毫微克的反核子。一毫微克是一克的十亿分之一。所有一年之内在CERN产生的反核子只够一个瓦的电灯泡亮3秒钟。如果要用反核子进行星际旅行将需要消耗几吨才能实现。
暗物质
什么是暗物质?暗物质(包括暗能量)被认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它代表了宇宙中90%以上的物质含量,而我们可以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10%不到(约5%左右)。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却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科学家曾对暗物质的特性提出了多种假设,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
几十年前,暗物质(darkmatter)刚被提出来时仅仅是理论的产物,但是现在我们知道暗物质已经成为了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暗物质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6.3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了1/4,同时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暗物质的本质现在还是个谜,但是如果假设它是一种弱相互作用亚原子粒子的话,那么由此形成的宇宙大尺度结构与观测相一致。不过,最近对星系以及亚星系结构的分析显示,这一假设和观测结果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同时为多种可能的暗物质理论提供了用武之地。通过对小尺度结构密度、分布、演化以及其环境的研究可以区分这些潜在的暗物质模型,为暗物质本性的研究带来新的曙光。
大约65年前,第一次发现了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当时,弗里兹·扎维奇发现,大型星系团中的星系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除非星系团的质量是根据其中恒星数量计算所得到的值的倍以上,否则星系团根本无法束缚住这些星系。之后几十年的观测分析证实了这一点。尽管对暗物质的性质仍然一无所知,但是到了80年代,占宇宙能量密度大约0%的暗物质以被广为接受了。
在引入宇宙膨胀理论之后,许多宇宙学家相信我们的宇宙是平直的,而且宇宙总能量密度必定是等于临界值的(这一临界值用于区分宇宙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与此同时,宇宙学家们也倾向于一个简单的宇宙,其中能量密度都以物质的形式出现,包括4%的普通物质和96%的暗物质。但事实上,观测从来就没有与此相符合过。虽然在总物质密度的估计上存在着比较大的误差,但是这一误差还没有大到使物质的总量达到临界值,而且这一观测和理论模型之间的不一致也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尖锐。
当意识到没有足够的物质能来解释宇宙的结构及其特性时,暗能量出现了。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唯一共同点是它们既不发光也不吸收光。从微观上讲,它们的组成是完全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像普通的物质一样,暗物质是引力自吸引的,而且与普通物质成团并形成星系。而暗能量是引力自相斥的,并且在宇宙中几乎均匀的分布。所以,在统计星系的能量时会遗漏暗能量。因此,暗能量可以解释观测到的物质密度和由暴涨理论预言的临界密度之间70-80%的差异。之后,两个独立的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由此,暗能量占主导的宇宙模型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宇宙模型。最近威尔金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MicrowaveAnisotropeProbe,WMAP)的观测也独立的证实了暗能量的存在,并且使它成为了标准模型的一部分。
暗能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暗物质在宇宙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按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一个仅含有物质的宇宙中,物质密度决定了宇宙的几何,以及宇宙的过去和未来。加上暗能量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首先,总能量密度(物质能量密度与暗能量密度之和)决定着宇宙的几何特性。其次,宇宙已经从物质占主导的时期过渡到了暗能量占主导的时期。大约在“大爆炸”之后的几十亿年中暗物质占了总能量密度的主导地位,但是这已成为了过去。现在我们宇宙的未来将由暗能量的特性所决定,它目前正时宇宙加速膨胀,而且除非暗能量会随时间衰减或者改变状态,否则这种加速膨胀态势将持续下去。
不过,我们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正是暗物质促成了宇宙结构的形成,如果没有暗物质就不会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也就更谈不上今天的人类了。宇宙尽管在极大的尺度上表现出均匀和各向同性,但是在小一些的尺度上则存在着恒星、星系、星系团、巨洞以及星系长城。而在大尺度上能过促使物质运动的力就只有引力了。但是均匀分布的物质不会产生引力,因此今天所有的宇宙结构必然源自于宇宙极早期物质分布的微小涨落,而这些涨落会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留下痕迹。然而普通物质不可能通过其自身的涨落形成实质上的结构而又不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留下痕迹,因为那时普通物质还没有从辐射中脱耦出来。
另一方面,不与辐射耦合的暗物质,其微小的涨落在普通物质脱耦之前就放大了许多倍。在普通物质脱耦之后,已经成团的暗物质就开始吸引普通物质,进而形成了我们现在观测到的结构。因此这需要一个初始的涨落,但是它的振幅非常非常的小。这里需要的物质就是冷暗物质,由于它是无热运动的非相对论性粒子因此得名。
在开始阐述这一模型的有效性之前,必须先交待一下其中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于先前提到的小扰动(涨落),为了预言其在不同波长上的引力效应,小扰动谱必须具有特殊的形态。为此,最初的密度涨落应该是标度无关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能量分布分解成一系列不同波长的正弦波之和,那么所有正弦波的振幅都应该是相同的。暴涨理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提供了很好的动力学出发机制来形成这样一个标度无关的小扰动谱(其谱指数n=1)。WMAP的观测结果证实了这一预言,其观测到的结果为n=0.99±0.04。
但是如果我们不了解暗物质的性质,就不能说我们已经了解了宇宙。现在已经知道了两种暗物质--中微子和黑洞。但是它们对暗物质总量的贡献是非常微小的,暗物质中的绝大部分现在还不清楚。这里我们将讨论暗物质可能的候选者,由其导致的结构形成,以及我们如何综合粒子探测器和天文观测来揭示暗物质的性质。
最被看好的暗物质候选者
长久以来,最被看好的暗物质仅仅是假说中的基本暗性粒子,它具有寿命长、温度低、无碰撞的特殊特性。寿命长意味着它的寿命必须与现今宇宙年龄相当,甚至更长。温度低意味着在脱耦时它们是非相对论性粒子,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在引力作用下迅速成团。无碰撞指的是暗物质粒子(与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截面在暗物质晕中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这些粒子仅仅依靠引力来束缚住对方,并且在暗物质晕中以一个较宽的轨道偏心律谱无阻碍的作轨道运动。
低温无碰撞暗物质(CCDM)被看好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CCDM的结构形成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相一致。第二,作为一个特殊的亚类,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可以很好的解释其在宇宙中的丰度。如果粒子间相互作用很弱,那么在宇宙最初的万亿分之一秒它们是处于热平衡的。之后,由于湮灭它们开始脱离平衡。根据其相互作用截面估计,这些物质的能量密度大约占了宇宙总能量密度的0-30%。这与观测相符。CCDM被看好的第三个原因是,在一些理论模型中预言了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候选粒子。
其中一个候选者就是中性子(neutralino),一种超对称模型中提出的粒子。超对称理论是超引力和超弦理论的基础,它要求每一个已知的费米子都要有一个伴随的玻色子(尚未观测到),同时每一个玻色子也要有一个伴随的费米子。如果超对称依然保持到今天,伴随粒子将都具有相同质量。但是由于在宇宙的早期超对称出现了自发的破缺,于是今天伴随粒子的质量也出现了变化。而且,大部分超对称伴随粒子是不稳定的,在超对称出现破缺之后不久就发生了衰变。但是,有一种最轻的伴随粒子(质量在GeV的数量级)由于其自身的对称性避免了衰变的发生。在最简单模型中,这些粒子是呈电中性且弱相互作用的--是WIMP的理想候选者。如果暗物质是由中性子组成的,那么当地球穿过太阳附近的暗物质时,地下的探测器就能探测到这些粒子。另外有一点必须注意,这一探测并不能说明暗物质主要就是由WIMP构成的。现在的实验还无法确定WIMP究竟是占了暗物质的大部分还是仅仅只占一小部分。
另一个候选者是轴子(axion),一种非常轻的中性粒子(其质量在1μeV的数量级上),它在大统一理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轴子间通过极微小的力相互作用,由此它无法处于热平衡状态,因此不能很好的解释它在宇宙中的丰度。在宇宙中,轴子处于低温玻色子凝聚状态,现在已经建造了轴子探测器,探测工作也正在进行。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世纪谜题
1世纪初科学最大的谜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它们的存在,向全世界年轻的科学家提出了挑战。暗物质存在于人类已知的物质之外,人们目前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它的构成也和人类已知的物质不同。在宇宙中,暗物质的能量是人类已知物质的能量的5倍以上。
暗能量更是奇怪,以人类已知的核反应为例,反应前后的物质有少量的质量差,这个差异转化成了巨大的能量。暗能量却可以使物质的质量全部消失,完全转化为能量。宇宙中的暗能量是已知物质能量的14倍以上。
宇宙之外可能有很多宇宙
围绕暗物质和暗能量,李政道阐述了他最近发表文章探讨的观点。他提出“天外有天”,指出“因为暗能量,我们的宇宙之外可能有很多的宇宙”,“我们的宇宙在加速地膨胀”且“核能也许可以和宇宙中的暗能量相变相连”。
暗物质是谁最先发现的呢?
年,爱因斯坦根据他的相对论得出推论:宇宙的形状取决于宇宙质量的多少。他认为,宇宙是有限封闭的。如果是这样,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必须达到每立方厘米5×10的负30次方克。但是,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却比这个值小倍。也就是说,宇宙中的大多数物质“失踪”了,科学家将这种“失踪”的物质叫“暗物质”。
一些星体演化到一定阶段,温度降得很低,已经不能再输出任何可以观测的电磁信号,不可能被直接观测到,这样的星体就会表现为暗物质。这类暗物质可以称为重子物质的暗物质。
还有另一类暗物质,它的构成成分是一些带中性的有静止质量的稳定粒子。这类粒子组成的星体或星际物质,不会放出或吸收电磁信号。这类暗物质可以称为非重子物质的暗物质。
Abell星系团(上半图)和MS.3-星系团(下半图),距离我们约有0亿光年远。上图右半方的影像,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假色照片,而相对应的左半方影像,是由钱卓拉X射线观测站所拍摄的X射线影像。虽然哈勃望远镜的影像中,可以看到数量众多的星系,但在X射线影像里,这些星系的踪影却无处可寻,只见到一团温度有数百万度,而且会辐射出X射线的炽热星系团云气。除了表面上的差异外,这些观测其实还含有更重大的谜团呢。因为右方影像中星系的总质量加上左方云气的质量,它们所产生的重力,并不足以让这团炽热云气乖乖地留在星系团之内。事实上再怎么细算,这些质量只有“必要质量”的百分之十三而已!在右方哈伯望远镜的深场影像里,重力透镜效应影像也指出造成这些幻像所需要的质量,大于哈勃望远镜和钱卓拉观测站所直接看到的。天文学家认为,星系团内大部分的物质,是连这些灵敏的太空望远镜也看不到的“暗物质”。
0年初,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发表了一个惊人结果: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以下,而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不过,兹威基的结果许多人并不相信。直到年才出现第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这就是测量物体围绕星系转动的速度。我们知道,根据人造卫星运行的速度和高度,就可以测出地球的总质量。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就可以测出太阳的总质量。同理,根据物体(星体或气团)围绕星系运行的速度和该物体距星系中心的距离,就可以估算出星系范围内的总质量。这样计算的结果发现,星系的总质量远大于星系中可见星体的质量总和。结论似乎只能是:星系里必有看不见的暗物质。那么,暗物质有多少呢?根据推算,暗物质占宇宙物质总量的0—30%才合适。
天文学的观测表明,宇宙中有大量的暗物质,特别是存在大量的非重子物质的暗物质。据天文学观测估计,宇宙的总质量中,重子物质约占%,也就是说,宇宙中可观测到的各种星际物质、星体、恒星、星团、星云、类星体、星系等的总和只占宇宙总质量的%,98%的物质还没有被直接观测到。在宇宙中非重子物质的暗物质当中,冷暗物质约占70%,热暗物质约占30%。
标准模型给出的6种粒子中,能够稳定地独立存在的粒子只有1种,它们是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光子、3种中微子、3种反中微子和引力子。这1种稳定粒子中,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是带电的,不能是暗物质粒子,光子和引力子的静止质量是零,也不能是暗物质粒子。因此,在标准模型给出的6种粒子中,有可能是暗物质粒子的只有3种中微子和3种反中微子。
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天文学家艾伦森发现,距我们30万光年的天龙座矮星系中,许多碳星(巨大的红星)周围存在着稳定的暗物质,即这些暗物质受到严格的束缚。高能热粒子和能量适中的暖粒子是难以束缚住的,它们会到处乱窜,只有运行很慢的“冷粒子”才能束缚住。物理学家认为那是“轴子”,它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冷“微子,质量只有电子质量的数百万分之一。这就是暗物质的轴子模型。
轴子模型是否成立,最终得由实验裁决。最近,还有人提出,暗物质可能是一种称做“宇宙弦”的弦状物质,它产生于大爆炸后的一秒期间内,直径为1万亿亿亿分之一厘米,质量密度大得惊人,每寸长约1亿亿吨。这种理论是否成立,同样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为探索暗物质的秘密,世界各国的粒子物理学家正在这个领域努力工作,相信揭开暗物质神秘面纱的那一天不会太遥远了。
在引入宇宙暴涨理论之后,许多宇宙学家相信我们的宇宙是平直的,而且宇宙总能量密度必定是等于临界值的(这一临界值用于区分宇宙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与此同时,宇宙学家们也倾向于一个简单的宇宙,其中能量密度都以物质的形式出现,包括4%的普通物质和96%的暗物质。但事实上,观测从来就没有与此相符合过。虽然在总物质密度的估计上存在着比较大的误差,但是这一误差还没有大到使物质的总量达到临界值,而且这一观测和理论模型之间的不一致也随着时间变得越来越尖锐。
当意识到没有足够的物质能来解释宇宙的结构及其特性时,暗能量出现了。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唯一共同点是它们既不发光也不吸收光。从微观上讲,它们的组成是完全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像普通的物质一样,暗物质是引力自吸引的,而且与普通物质成团并形成星系。而暗能量是引力自相斥的,并且在宇宙中几乎均匀的分布。所以,在统计星系的能量时会遗漏暗能量。因此,暗能量可以解释观测到的物质密度和由暴涨理论预言的临界密度之间70-80%的差异。之后,两个独立的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由此,暗能量占主导的宇宙模型成为了一个和谐的宇宙模型。最近威尔金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探测器(WilkinsonMicrowaveAnisotropeProbe,WMAP)的观测也独立的证实了暗能量的存在,并且使它成为了标准模型的一部分。
暗能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暗物质在宇宙中所起作用的认识。按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一个仅含有物质的宇宙中,物质密度决定了宇宙的几何,以及宇宙的过去和未来。加上暗能量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首先,总能量密度(物质能量密度与暗能量密度之和)决定着宇宙的几何特性。其次,宇宙已经从物质占主导的时期过渡到了暗能量占主导的时期。大约在“大爆炸”之后的几十亿年中暗物质占了总能量密度的主导地位,但是这已成为了过去。现在我们宇宙的未来将由暗能量的特性所决定,它目前正时宇宙加速膨胀,而且除非暗能量会随时间衰减或者改变状态,否则这种加速膨胀态势将持续下去。
暗物质的踪迹
暗物质是相对可见物质来说的。所谓可见物质,除发射可见光的物质外,还包括辐射红外线等其他电磁波的物质。虽然宇宙中的可见物质大部分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但探测它们发出的各种电磁波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存在。暗物质不辐射电磁波,但有质量。
科学家为什么会提出“暗物质”这个概念?宇宙中有没有暗物质?
在物理学中,把状态变化的“转折点”成为“临界点”,比如水变成冰,温度临界值(或者说“临界点”)为0℃。宇宙学的研究认为,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与决定宇宙是膨胀还是收缩的临界值,相差不会超过百万分之一。可是,宇宙中发可见光的恒星和星系的物质总量不到临界值的1%,加上辐射其他电磁波的天体,如行星、白矮星和黑洞等,最多也只有临界值的10%。
现已知道,宇宙的大结构呈泡沫状,星系聚集成“星系长城”,即泡沫的连接纤维,而纤维之间是巨大的“宇宙空洞”,即大泡泡,直径达1~3亿光年。如果没有一种看不见的暗物质的附加引力“帮忙”,这么大的空洞是不能维持的,就像屋顶和桥梁的跨度过大不能支持一样。
我们的宇宙尽管在膨胀,但高速运动中的个星系并不散开,如果仅有可见物质,它们的引力是不足以把各星系维持在一起的。
我们知道,太阳系的质量,99.86%集中在太阳系的中心即太阳上,因此,离太阳近的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比离太阳远的行星大,因此,离太阳近的行星绕太阳运行的速度,比离太阳远的行星快,以便产生更大的离心加速度(离心力)来平衡较大的太阳引力。但在星系中心,虽然也集中了更多的恒星,还有质量巨大的黑洞,可是,离星系中心近的恒星的运动速度,并不比离得远的恒星的运动速度快。这说明星系的质量并不集中在星系中心,在星系的外围区域一定有大量暗物质存在。
天体的亮度反应天体的质量。所以天文学家常常用星系的亮度来推算星系的质量,也可通过引力来推算星系的质量。可是,从引力推算出的银河系的质量,是从亮度推算的银河系质量的十倍以上,在外围区域甚至达五千倍。因而,在那里必然有大量暗物质存在。
那么,暗物质是些什么物质呢?
宇宙学研究发现,在宇宙大爆炸初期产生的各种基本粒子中,有一种叫做中微子的粒子不参与形成物质的核反应,也不与任何物质作用,它们一直散布在太空中,是暗物质的主要“嫌疑人”。
但中微子在1年被提出来以后,一直被认为质量为零。这样,即使太空是中微子的海洋,也不会形成质量和引力。曾有人设想存在一种“类中微子”,它的性质与中微子类似,但有质量。可是一直没有发现“类中微子”的存在。
极小的中微子运动速度极高,可自由穿透任何物质,甚至整个地球,很难被捕找到。但中微子与物质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碰撞时,会使他们撕裂而发出闪光。探测到这种效应就是探到了中微子。但为了避免地面上的各种因素的干扰,必须把探测装置(如带测量仪器并装有数千吨水的水箱)放在很深(如米)的地下。
1年,一名苏联科学家在试验中发现中微子可能有质量。近几年,日、美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中微子有质量。如果这个结论能得到最后确认,则中微子就是人们寻找的暗物质。
寻找暗物质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如中微子确有质量,则宇宙中的物质密度将超过临界值,宇宙将终有一天转而收缩。关于宇宙是继续膨胀还是转而收缩的长久争论将尘埃落定。。高官尚且如此,平民的境遇又如何?(布基纳法索的百姓)非洲感染人数究竟有多少?无人可知。但肯定比现在的破万例,严峻得多。0疾控专家布鲁斯慨叹:“非洲是一枚定时炸弹!”而这枚炸弹,已经炸响。从月14日,埃及开罗机场发现了首例境外输入,至今,整个非洲大陆仅莱索托一个小国,暂时幸免。(仅0万人口的莱索托,已四面楚歌,沦陷只待时间)而更多国家,确诊病例已呈10倍级别增长。超高的人口密度,是病毒的温床。非洲人口13.4亿,官宣人口密度为45人/平方千米。但实际情况,远比数据糟糕。由于历史和地貌分布,非洲的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尼罗河谷地、西北部地中海沿岸等地,面积仅占非洲的1%,却承载了超过30%的人口。埃及开罗,人口密度为.44万人/每平方英里。尼日利亚的拉各斯4.7万人/平方英里,远超上海。(实拍,疫情之下,南非一个贫民安置点)(狮子山共和国因疫情禁止集会,但市场正常出摊,人流如织,毫无防范)非洲约70%百姓住在贫民窟。在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大部分非洲国家,高密度的贫民窟正成为病毒传播的重要渠道。东非最大的贫民窟基贝拉,位于首都内罗毕边缘,几十万人蜗居在临时拼凑的棚户中,铁路就在贫民窟中穿行。一家数代1口,低矮的板房勉强栖身。没有检测,没有防护,没有医药,没有质量。只要一人感染,便是满门倾覆。(天真的孩子们,快乐的舞蹈,让人莫名想哭)偌大的贫民窟迪普斯卢特,就像露天垃圾场。摇摇欲坠的瓦楞铁皮房、塑料房甚至纸板房,十几个家庭共用一个流动厕所。没有自来水,几乎没有通风、排水、排污设备,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流,蚊蝇成群。(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每年产生0万吨废物)而我,正在这份艰难中拼命长大。温饱,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土地上已无立锥之地,为了生存,数十万人在格拉斯建起世界最大的“海上贫民窟”。一些可以漂浮的大木板,漂在海上,就是家。(实拍“海上贫民窟”的孩子们)曾有人专门为这些心酸的孩子,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然而,不到6个月,一场暴雨,毁于一旦……水上贫民窟到底有多大?目之所及。南非开普敦,为疫情中的无家可归者安置了帐篷。每日限量供水次。这样一顶小小的帐篷,挤着-3人。一位居民说:“没有自来水和消毒剂,我们就是在等死”。03非洲,到处缺水,洗手是种奢侈。很多城市市政供水设备老旧,停水是常态。(津巴布韦供水线路施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每年6人死于缺水,约3亿人因缺水而活在贫困中。(人和动物,在干旱面前终得平等)3岁的孩子,正捧着一杯泥水喝得开心,这份满足,让世界落泪。终于打到了水,哥哥背着弟弟,艰难地拎着巨大的水桶,生怕洒出一滴。埃塞俄比亚,医护工作者不得不在街头教当地人洗手。即使学会了洗手,还有更严峻的问题:没有干净的水源。排队洗手的人们。/WSJ视频截图即便是中产阶级和富人住宅区,缺水也是常态。约翰内斯堡去年缺水,人们只能到50公里外,购买未经处理的水维生。洗涤用品就更奢侈。当地4所小学7名学生,一半人买不起肥皂。埃博拉病毒,持续19个月,死亡率高达67%。躲不过疟疾,躲不过肺结核,躲不过埃博拉,更躲不过新冠病毒。用水紧缺,食物不足,条条致命。整个非洲大陆,85%的人每日生活费不足5.5美元,为了生存,别无选择。3月7日,南非封锁第一天,亚历山德拉的一家商店外排起了长队,人们摩肩接踵,全然无视封锁令。3月30日,尼日利亚宣布封城。万人口的城市拉各斯陷入哄抢状态。供需失衡物价上涨,很多人因买不起,泪撒当场。即使尼日利亚政府已向0万户家庭分发食物,但仍有数百万人得不到救济。(排队领取物资的民众。/WSJ视频截图)疫情已然黑云压城,一旦暴发,倾国倾城。这些某宝上常见的“黑孩”广告,10元一条。孩子们为了1块钱,拼尽全力搏您一笑,您可知每张早熟的笑脸背后,多少心酸?在距离我们8公里的地方,单单为了活下去,无数人正拼尽全力。04医疗匮乏,非洲百年来永远的痛。南非,公共医疗系统在全非洲数一数二,万人口,重症病床不足张。(实拍南非医务人员为市民做检测)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医院中重症病床数为零。这就是虽然此前非洲南部国家只人确诊,总统却已宣布进入国家灾难状态的原因。安哥拉、莫桑比克、马里等17个非洲国家,甚至没有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重症监护病床。马里呼吸机覆盖率是1台/百万人,全国只有0台。中非共和国人口近万,呼吸机却只有3台。有万人口的利比里亚,全国仅有一台呼吸机。没有呼吸机,危重病人的存活率,几乎是0。贫病交加,在非洲成了一个死循环。对比之下,就知非洲的医疗条件有多脆弱。国家拥有医生数/千人拥有床位数/千人非洲0.51.4德国8.34.3意大利3.43.4法国6.53.4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另外,非洲也没有足够的医护人员支撑抗疫。非洲拥有全球17%的人口,平均医疗支出却仅占各国财政支出的1%。(开普敦长街,广告牌上写着“待在家里,停止传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非洲脆弱的医疗卫生系统无力招架。05在非洲,衣不蔽体是一种本真的生活态度,但在疫情下,这里就是超级无边“露天培养皿”。没有防护,没有社交距离,文化与观念的冲突不是一个口罩能解决的。南非封城当天,警察逮捕了55名违规者。翌日,规定形同虚设,警察不得不动用橡皮子弹驱散人群。肯尼亚宵禁后引发交通拥堵,来不及回家的人席地而睡。警方动用催泪瓦斯驱逐人群,无效。警察拿着警棍,在街道上殴打没有遵守宵禁的路人的画面。在港口城市蒙巴萨,游船口排队回家的市民因为超过宵禁时间,被警察严厉斥责并殴打。英国《卫报》曝光,肯尼亚警方用催泪弹和警棍轰赶聚众的市民。06西方国家疫情下自身难保,早已无暇顾及非洲。危难时刻,中国雪中送炭,向非洲伸出援手。3月日,满载中国抗疫物资的埃航货运包机抵达埃塞俄比亚博莱机场。“Whenpeoplearedeterminedtheycanover
转载请注明:
http://www.lixiangg.com/msbkdl/7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