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炮制虚假新闻成黑产敛财新手段,恶意流量

发布时间:2023/4/9 11:34:27   点击数:
盖脱林双色遮瑕膏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7.html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

北京报道

“哮喘病女儿在校遭遇老师凌虐,体罚至吐血住院!”

“xx国疫情失控,华人有家难回,xx华商太难了!”

“xx国美女“泛滥成灾”,中国男性游客最受优待!”

“我是xx国女人,我想嫁到中国来!”

……

5月30日,一条“骇人听闻”的“新闻”在社交平台上疯狂传播:一名家长发帖控诉其女儿自幼患有严重哮喘,却被班主任体罚致吐血,凌晨2点被老师殴打,甚至该名老师曾以“照顾费”为由收取自己6万元;同时,还配上了多张触目惊心的“染血校服”的图片。在很短的时间里,这条“新闻”迅速发酵,点击量破亿,还引起网友们的群情激愤。

然而,在不到24小时内,事件就发生度大反转:广州白云公安接连发布2条官方通报,称发帖人员所诉内容系故意捏造,这种通过恶意注册账号冒充他人、雇请网络水军进行炒作的形式涉嫌寻衅滋事,警方已立案侦查。

广州白云公安微博截图通报

实际上,类似这种自导自演的“爆款新闻”闹剧已经不止一起。比如在疫情期间,有人批量炮制出多个系列的自媒体文章,如“XX国华商难”系列、“XX国想要回归中国”系列等,然后XX国被冠以俄罗斯、柬埔寨、匈牙利、莫桑比克、厄瓜多尔……进行“批量生产”。

这些所谓的“新闻”和自媒体文章要么挑动读者的爱国情怀,要么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在网络上不断发酵并进行“病毒式传播”,而发布这些文章的营销号通过获取巨大流量借机敛财。

“恶意流量黑产”如何敛财?

互联网时代确实是信奉“流量为王”的时代,以合法健康方式积极追求流量,并由此获得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是,网络黑产们也正在将目光盯在流量这块蛋糕上,而且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获得点击流量,并由此敛财,他们会完全没有底线。

“恶意流量黑产正以夸张、猎奇、病毒化的方式,有组织地传播不良信息来谋取私利,这也使得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日渐出现趋利化、组织化的特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c/835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