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医路心向党白衣医院党建

发布时间:2021/7/22 16:25:04   点击数:
6月25日,《健康报》以”医路心向党白衣医院党建工作纪实”为题,专版医院党建工作取得的成就。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而事实也一再雄辩地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跟党走、听党话,才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在时代的答卷上书写出绚丽的篇章。

廓清激荡的历史迷雾,正是在党旗的引领下,医院,这家有着八十余年历史的医疗机构,穿过岁月的风雨,跨过时间的险隘,从步履蹒跚走向行稳致远,从零落成泥走向枝繁叶茂,用坚定的步伐擘画出筑梦追梦圆梦的完美轨迹。

跟党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时代的巨浪中,不是谁都能独善其身,遑论兼济天下。年,医院前身“绵阳公路卫生站”在仓皇中成立。时局动荡,战火纷飞。3间瓦房,15张床,24名职工,如何为国出力,为民谋利,做革命浪潮中犇涌的浪花,是历史给予的一道考题。

“不是党员,却时刻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是党员,却时刻把人民铭记心底。”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偏居西南一隅的老一辈医务工作者,深受红色思想的熏陶,用人道主义的大爱精神身体力行。最是难忘战火纷飞里的背影,医院职工将一腔热血融入民族大义,把个人得失寄托于家国情怀,无畏艰苦的条件,自觉地承担起沿线群众及难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工作,无惧帝国主义的轰炸,志愿为受伤群众和抗战将士进行紧急施救。

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健康而服务,是初心使然。为抗战出力,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出力,是信念所致。小小的公路卫生站,以舍我其谁的豪气与匹夫有责的正气,为绵阳地区抗战与革命火种的延续提供了保障,成为了抗战将士和周边群众的避难所。

年12月,盼来绵阳解放。随即,绵阳地委委派中共党员白秀珍作为军代表,医院,开启全面接管工作。但摆在白秀珍面前的是徒有其名的所谓“省立”医院,国民党留下的是一座破烂不堪,以至医院。

解放伊始的绵阳,各种机要紧急事务千头万绪,社会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医疗事业,作为关切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的后盾力量,必然抓早抓好。年5月,医院的整顿改造全面铺开。6月,7名部队转业医院。医院党员与绵阳专署合并成立中共绵阳专署支部委员会,从此,党的阵地便深扎这片热土,红色的光芒和赤诚的信仰,在这方热土闪耀了71个年头。有了主心骨,如同冬日的暖阳播撒酷寒中的希望。有了顶梁柱,如同黑夜的火焰洞穿乌黑中的恐慌。在支部委员会的带领下,全院同志一边搞基建,一边提技术。白日里,修规章订制度,开设医学授课班。下班后,挑灯夜战搞基建。同年10月,一幢二层楼房拔地而起,一切就绪,医院再次全面开诊。千山万水,一幅壮阔的川西北地区医疗事业发展画卷迅速铺成开来。风尘仆仆,医院人在情绪饱满中迎着伟大征程的到来。71年不舍昼夜的奋斗,71年勠力同心的拼搏,医院党委用一个个扎实的脚印汇集成波澜壮阔的传奇与奇迹。从年成立中共绵阳专署支部委员会,仅有党员7人,到年医院支部委员会,党员人数增长到18人;从年改革开放伊始的4个支部、86名党员,到年,根据“把支部建到连队”的历史经验和“结构决定功能”的原则,把支部建到科室,共有7个党总支、34个党支部,再到年调整后的8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经过71年的发展,医院党委已经建立起完备的组织体系,截至年6月,全院现共有党员名,在职党员名,占全院职工总数24.8%;医生党员人,占比医生总数32.68%;护士党员人,占比护士总数19.66%。在职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占45.94%,硕博士党员占31.19%,高级职称占29.62%。一支又红又专的医学人才队伍,在这里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康。

听党话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于医者、于医院,71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砥砺初心的累加,都是忠诚信仰的坚定。“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瑰丽的光芒映照着崭新的脸庞,围绕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想,医疗事业不再是简单的科学问题,更是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窗口。艰难困苦,却也奋斗不息,用肩挑背扛挑起健康大梁,曾记得,医院旧址系一座庙宇的前后两座大殿。前殿作门诊,后殿作病房,低矮的屋檐、发灰的墙面,一间间破旧的瓦房,便构成了川陕要道上的“绵阳公路卫生站”。医院物质和人员极度匮乏的情况,老一辈专家点着油灯上夜班,背着背篼去买药的经历,为医院发展注入了艰苦奋斗的原始基因与生命至上的根本理念。取法乎上,见贤思齐,医院人的创业经历,激励着一代代职工团结奋斗,无私奉献,尽心尽力建设、医院。至70年代末,医院已有病床余张,职工余名,年门诊达到40余万人次。与解放初接管时比,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业务水平在绵阳地区名列榜首。年10月15日,四川省地市州医院授牌。这一天,同样也是医院建院60周年的华诞。何以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如果要深究其中的缘由,历史会给出坚定的答案:医院的发展与党的事业息息相关,医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在党的领导下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革命奋斗史,就是一部受益于伟大时代巨变的成长史。当神州大地擂动着改革开放的战鼓,医院也趁着这股劲风,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改革开放初期,顺势而上,抓住机遇上等升级,获得蓬勃发展;在转型发展时期,乘新医改东风,抓住灾后重建契机,获得跨越式发展;在发展瓶颈期,抓住军民融合新战略,获得纵深发展机遇。在困境中前行,在顺境中发展,医院人“医”心向党、“医”路跟党,不忘为民情怀,不忘医者初心,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扛起责任、承担使命的同时,也得到了时代的馈赠。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秉承“崇尚生命与科学”的价值观,“仁爱、诚信、敬业、创新”的医院精神,在历届党委的医院人的不懈努力下,当初“一穷二白”的公路卫生院,已然蜕变成现代医院,充当着川西北区域群众生命健康最坚实的守护者,并先后荣获中央组织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四川省委授予的“先进党组织”称号和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等多项荣誉。

传党情

若是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大江大河的“中流砥柱”,一旦有惊涛骇浪袭来,就越发巍然挺立,展现平波镇浪的巨大力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善于斗争,善于胜利——是党的珍贵品质,也是党领导下的白衣天使践行誓言的试金石。

总有一些情愫记在心间,总有一些担当扛在肩上,医院的担当,为民服务的情怀。多年来,医院充分发挥医院的公益性,勇于承担医院的社会责任,在年抗击“非典”、年“甲流感”防控中;在“4·14”青海玉树地震、“4.20”雅安芦山地震、“6·24四川茂县泥石流”、“8.8”九寨沟地震的抢险救灾中;在年至今的“新冠疫情”防控战中……在无数次大型公共事件面前,医院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圆满完成省市各级交派的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而每一次,让人最难以忘怀的是记忆中的两面旗帜,临时党支部党旗和医疗队队旗。一红一白两面大旗,红的是共产党员的赤诚,白的是医者的神圣!这两面旗帜,在汶川地震的唐家山飘扬过、在青海玉树地震的跑马场飘扬过、在雅安芦山地震的藏寨飘扬过、在雅安芦山地震的硗碛藏寨飘扬过、在九寨沟地震的神仙池飘扬过!危难时刻知草劲,千钧一发显丹心,山河崩析,选择逆行。医院人用一回回冲锋、一粒粒汗水、一次次坚守写下了共产党员和医者最完美的注脚。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体现医院立足党的卫生事业发展的特性,医医院的公益性。20余年来,医院积极开展对川西北老、少、边地区技术支边及对口帮扶工作,并无偿赠送医疗设备。通过培训、进修、对口帮扶、延伸门诊等多种手段,医院之间的屏障,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实现医疗同质化,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当地群众在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医院最长情的牵挂。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医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讲话精神,全局统筹,全面部署,同时,院党委审时度势提出了“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做事”的三用心原则,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坚持技术扶贫,多管齐下,为帮扶对象实实在在增加收入,力争杜绝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在治“已病”取得阶段性胜利之际,医院党委又将矛头瞄向了治“未病”,创新性地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把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将精准扶贫工作朝纵深推进。健康促进活动进行卫生村创建、“健康家庭”“健康之星”等评选,开展村民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保障基础设施、困难家庭健康帮扶及村卫生室建设等项目,帮助村民树立环境意识、健康意识,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从而进一步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医院在为川西北地区人民解除病痛的同时,也承担着国际援助的任务。自年,医院对莫桑比克进行医疗援助以来,在40年的时间里,共派出医师、检验师和翻译等工作人员56人次前往佛得角、安哥拉和东帝汶等国家,涉及内科、外科、妇产和放射等专业,圆满完成21批次援外医疗队的援外医疗任务。

聚党心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年,是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跃升的一个“加速点”——医院率先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从顶层设计、制度、机制上保证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作用。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是共产党人的哲学与法宝。必须在实际问题中探索出一套可行有效的方法!在完成党委与院班子分设,厘清书记与院长的关系,完善基层党支部建设体系后,摆在医院人面前的是,如何用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的发展。

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照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在火热的实践中,院党委班子面对新形势,带领全院党员职工迎难而上,奋力探索,医院党建引领业务工作的“一二三”工程,即围绕履行医院政治、社会、营运责任的“一条主线”,实施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科,一流学科促进一流党建的“两个一流”建设,落实把党员培养成专家,把专家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专家培养成干部的“三向培养”目标。

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一二三”工程,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锻造出又红又专的人才队伍,为医院改革发展、事业薪火相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正如人民网、健康报等国家级媒体在报道中所评论,党建“一二三”工程既保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又完善了党委政治功能运行机制,还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发展的最大合力,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

党建“一二三”工程是机制模式上的创新,更是理想信念上的指引。医院人牢牢围绕其核心要义,以医者最朴素的情感,锐意进取,砥砺奋进,在学科建设、科研教学、人才队伍、优质服务、医院文化等各项工作中勇于探索,谱写了一支支绚烂的赞歌。

春华秋实,骏业日新。如今,在党建的引领下,医院事业发展呈现出一派崭新的局面。医院服务能力不断跃升,开放床位张,年门(急)诊服务余万人次,年住院服务10万余人次;人才工作焕发新的生机,9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余名省市级“科技拔尖人才”,53硕博导,余名高级职称人才在这里耕耘;学科建设提升新的成色,建成省级重点学(专)科22个,市级重点学科37个;医疗质量迈上新的台阶,疑难危重患者占比和四级手术占比逐年提升,在川西北地区率先开展了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自体肝移植术等高精尖技术;综合实力迎来新的景象,入选新一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健委牵头遴选的四川省五大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医学中心、医院医院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家现代化的医疗机构正蓄势待发,鹏程万里,奔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美好未来。

讲党性

劈波斩浪千万里,繁华褪去有真谛

年12月31日,医院第一学术报告厅庄严圣洁。

会场里气氛热烈,主席台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医院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会标,后幕正中党徽红旗分外夺目。四周悬挂着“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路跟党”、“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医疗高地而不懈奋斗”的横幅。

翻山越岭但见初心不改,跋山涉水但见使命在肩。在21世纪第20个年头的最后一天,医院党委再一次高举旗子,锚定新方向,擘画新蓝图,将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发展纲领绘就。

——“高位求进国家水准医学中心、用心打造员工爱戴温馨家园、匠心医院”的发展愿景,反映的是时代精神内涵,顺应的是群众现实期许,更是全体医院人的光荣责任和庄严使命。

——“五年三步走、奋战三阶段”的战略布局,是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和方向性的谋划和行动纲领,医院党委用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原理分析,许下的庄严承诺。

——“四个始终坚持”的经验启示,既是过去实践中形成的共同认识,更是今后5年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活水源头。成功之道、力量之源。

——“六大工程”的实施方案,医院发展的方方面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谋篇布局,给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

“1个发展愿景、3个目标阶段、4个始终坚持、6大工程建设”的“”发展战略,成为医院未来5年乃至15年的“纲举目张”。历史的风向标定未来发展脉络,光荣的勋章需要全新成绩擦亮。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建机制、补短板,抓内涵、调结构,强特色、创一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学科发展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教学科研为双翼,以人才队伍为支撑,医院管理制度,医院高质量发展,开启“十四五”规划建设新篇章。

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党旗红与医者白在历史深处交相辉映,绵山南,涪水畔,不缺的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的定力,不变的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仁心。在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新起点。展望未来,医院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为中国科技城和川西北区域民众的生命与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健康报编辑:小卫妹初审:段雪梅审核:吴寿贵

点击以下名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dc/8042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