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一个在非洲长大的白种女孩的自述

发布时间:2018/4/13 10:57:01   点击数:
今日推荐

作者简介

亚历山德拉·富勒

年在英格兰出生

之后跟着父母和姐姐一同移居津巴布韦

他们曾住在靠近莫桑比克的一个农场

经历了战争后

先后迁往马拉维和赞比亚

她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的

阿卡迪亚大学获得了荣誉

博士学位

《今夜,不要每况愈下》

是富勒的第一部作品

之后她又陆续出版了

《猫》

《健忘树下的鸡尾酒时间》

《下雨之前离开》等

多部作品

并在《纽约客》

《国家地理》

《纽约时报》

《卫报》

《金融时报》

等多家媒体发表评论和文章

内容简介

亚历山德拉·富勒

家人和朋友都称她为波波

他们曾住在靠近莫桑比克的一个农场

经历了战争后又先后迁往马拉维和赞比亚

富勒出生前

她的哥哥因病夭折

在她九岁时

妹妹又因意外死亡

两个孩子的离世对富勒的母亲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打击

酗酒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但这并没有妨碍她在农场努力工作

塔博教导富勒和凡妮莎要勇敢和自立

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观点

要全心全意地拥抱生活

同时她也培养了富勒对阅读的兴趣

编辑推荐

富勒将自己一家在非洲遭遇写成传记

从孩子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战争带给当地人和她的家庭的伤痛

以及自己在经历了战争之后

对殖民主义

种族主义的思考

富勒眼中的非洲

虽然有时令人感到混乱和疯狂

但一直充满了生命力

拥有着令人惊叹的美

在《今夜,不要每况愈下》里

富勒不仅回忆了那段在非洲混乱却又美好的童年生活

还通过那些时而滑稽可笑

时而悲伤不已的文字

讲述了自己在童年所经历的战争

及一家人在非洲感受到的爱与痛

作为白人家庭的孩子

她知道自己并不真正属于非洲

却仍然发自内心地热爱那片土地

——小编

在线阅读

我十一岁那年,战争结束了。那时印度人、黑人还有其他有色人种(既非黑人,也非印度人)才可以经过允许来我的学校上学。每次打完网球,或游完泳,我脱掉上衣,黑人小孩们总看着我晒得发红的胳膊阵阵大笑。

“啊哈!我闻到了烤猪肉的味道!”他们尖叫着。

“这是谁煎的培根呀?”

“烤乳猪!”

天哪,我的肤色还竟然错了!我是经过烈日暴晒、飞沙炙烤、酷热刺灼才变成这个肤色的。我的皮肤上冒出的一座座小火山是对采采蝇、蚊子和扁虱的无声抗议。

我的肤色在灌木丛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显眼。白人。非洲人。白种非洲人。

“可你是什么人呢?”大家一遍又一遍地问我。

“你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于是我开始讲起,我是坐着一艘炎热、干燥的船来的。

之后在香肠一般的火车车厢里晕晕乎乎。

从英格兰德比郡一路走到非洲的罗得西亚。那时的我只有两岁,牙牙学语,满眼惊恐。厚重而湿热的空气吸入肺里,一阵阵不适感袭来。多重刺激之下,我的各个感官也失灵了。

我说:“我是非洲人。”但我不是黑人。

随后无意说了句:“我出生在英格兰。”

但是,“我之前在罗得西亚(现在叫津巴布韦)、马拉维(以前叫尼亚萨兰)和赞比亚(以前叫北罗得西亚)生活。”

然后我接着说:“现在我生活在美国。”因为结婚。

再详细些说:“我的父母是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的后代。”

这样算来,我是哪里人呢?

妈妈也不知道她自己是谁。

她曾经整夜无眠,听着苏格兰音乐,不停哭泣。

“这首曲子,”——她的鼻子在抽动——“是如此的美妙,让我很想家。”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看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xiangg.com/msbkjt/1490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